本源于祭天,祭地,祭日月,祭五谷,祭鬼神之意。假若清明上坟祭父,有心上祭,祭必带供品,无供绝不上祭文,(不同于它祭)杨柳青青寄哀思,紫燕高歌为哭父,印竹说清明之风雍雍肃肃,千枝一本万脉同根,吹绿荒芜吹散乌云,回归纯白是谓清明,印安说清明扫墓,是最深刻的人生课。
1、清明扫墓祭什么?
萃辰天心书院印竹、印安老师的《如是我说》恰对此有过一次探讨:印安说清明扫墓,是最深刻的人生课。对逝者的缅怀,是对生者心灵的洗礼;纯净的一瓣心香,是对亲人最好的祭奠,印竹说清明之风雍雍肃肃,千枝一本万脉同根,吹绿荒芜吹散乌云,回归纯白是谓清明。如果我们能借由清明之节气启动纯白之自性,借由对祖先的哀思,唤起回向众生的大愿,善莫大焉!每到清明时节,天气总会莫名的阴沉下来,萧瑟起来,好像是上天有感于人们祭奠祖先这哀伤的心情,将明媚的春光暂时收敛,
而无论是在阴沉的冷风中,还是在瑟瑟的细雨里,人们总是千里奔赴故乡,祭奠自己的祖先。这份心情,在这个时节,在每个人的心中会格外的浓烈,但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想对大家说,我们也不要忘了清明的本意是清理我们的无明,让我们的内心回归纯白。那么我们要如何回归纯白呢?在我们寄托哀思的同时,如果能让这样一份真诚之心再放大、放大一些,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祖先,也能对天下所有人甚至生死大事有一种深深的领悟,那么,我们便开始启动我们的纯白自性了,
在《华严经》中有一段描述说的是:帝释天在他的天庭有编织的帝珠网,这些用宝珠编织起的网,每一个珠子都能映照出无数的影,而无数的珠子也会映照在一个珠子中。我们每个人也像在一个巨大的网中每一个节点上的一颗明珠,每一个珠子都能统摄映现出所有这个世界和珠子来,彼此是存在于彼此的投射里面,映射之中。当你能真正的因此发心,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够远离苦、远离贪嗔之心时,你就如同拥有了一颗摩尼宝珠,
最近我们在分享《华严经》,华严精神更是谈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一体不二的,是同体大悲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当你发出一个为所有人的大愿时,在每个人的因缘里面就都有了这样一个触机,因果是不虚的,自然所有人的因缘都会给你一个回馈。这便是启动纯白之自性,唤起回向众生之大愿的力量,祭奠祖先虽然是一件大事,但是如果我们的心思只放在自己的祖先上,这个力量还不够大。
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中都能够将一念心性作为启动大愿的触机,将每一份发自心底的最真诚的意愿放大、放大至给予所有的众生,它既是我们最好的对心的训练,因为每每在这样一个当下,我们便会从头脑中解放出来,完完全全的进入我们的纯白之心,而这样的训练其果报不可思议。这个清明,让我们一起发愿:愿天下所有人远离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人生诸苦,早日从众苦中释怀,从生死中解脱!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如是我说》是萃辰天心书院两位极具智慧的老师的对谈,从中能让我们学习更多人生智慧,丰富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
2、清明扫墓祭拜先父祭词怎么念?
祭词也即祭文。祭文,源于东周,盛于东汉,本源于祭天,祭地,祭日月,祭五谷,祭鬼神之意。来于祭典死去的亲人或故交之友,或是可歌可泣的名望之人,后又出现了求神和还愿祭文。至于清明扫墓祭拜,恐致祭文的并不多,史书与杂记也难翻出,至于晋重耳寒食上山祭介也不过是哀哉而已。祭文,是哀之心声,发声必带哀相,撕心裂肺,伤感痛极之形,
假若清明上坟祭父,有心上祭,祭必带供品,无供绝不上祭文。首先上香三支,白蜡一对,大鞭一挂,黄表九张,杯酒三盅,蒸馍两个,供果四盘,筷子一双,菜盘不放盐,果不用梨,菜不用酸,祭文一篇一示哀思,祭后三跪九叩方为收班。今略简祭文如下:(不同于它祭)杨柳青青寄哀思,紫燕高歌为哭父,哀伤之极,未文而泣珠泪,痛不于生,怎能把父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