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近期中国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尚未在人类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此次中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存在人传人,医务人员感染,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目前传播途径并未完全掌控。
1、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可否将国内的人造太阳升空以高温消灭?有何依据?
虽然新型冠状病毒确实可以通过高温手段消灭(56摄氏度环境下半个小时),但这个想法却不能通过我国的人造太阳实现,因为人造太阳只是一个比喻性的称呼,实际上它只是一个核聚变装置,根本不可能放到半空中,而且也不可能将其裸露出来。病毒怕高温,那是因为病毒的结构只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而蛋白质会在高温环境下变性,于是病毒就没法侵犯生物了,
下图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在特定环境温度下的存活情况,由此可见,随着气温的整体回升,对疫情的控制是有好处的。至于题目中提到的人造太阳,那只是我国进行核聚变产能实验装置,之所以有人造太阳的称呼,那是因为太阳发光发热也是通过核聚变实现的,虽然核心原理二者相同,但实现方式却大相径庭。太阳之所以能够在太空中运作,靠的是引力,由于自身质量庞大(占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内部的温度达到了1500万摄氏度,压强为3000亿个大气压,因此太阳核聚变的实现靠的是引力场约束,
而我们的人造太阳靠的是磁场约束,将高温等离子体控制在装置内进行核聚变反应(由于缺乏相应等级的压强,只能不断提高温度,内部温度可达数亿摄氏度)。由此可见,利用人造太阳消灭病毒的想法是不可行的,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不过随着我国对疫情防控的不断投入,以及气温的逐步回升,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终将被我们打败。
2、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非常强,并且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所以预防非常重要,预防时需要注意家中定期开窗通风,开窗通风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家中定期消毒,可以应用75%的应用酒精和含氯消毒液,比如84消毒液。但是消毒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以防酒精所引起的火灾,在消毒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平时做好防护,外出时注意佩戴口罩。
同时在人口众多和公众场合尽量避免与人接触,外出回家之后要注意及时洗手,一、什么是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经相关病毒分型检测,2020年1月7日,实验室检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某些冠状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通常是在与被感染的患者密切接触之后,例如在家庭、工作场所或医疗中心。人感染冠状病毒后会有主要症状:症状取决于感染病毒的种类,但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在更严重的情况下,感染会导致肺炎和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症。针对冠状病毒,公众应减少疾病的暴露和传播,例如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出门戴口罩、饭前便后洗手等,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例如咳嗽和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
二、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如近期中国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四、出现早期临床表现是否意味被感染?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但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