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又称徽州建筑,受赣派建筑影响,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并非特指安徽建筑。六大传统建筑派系中,又以徽派建筑名气最大,影响范围最广,徽派建筑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说法,很有诗情画意,这样人杰地灵的地方,自然也有许多著名的建筑,这些建筑自成一格,被人成为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比较成熟的建筑流派,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很多具有徽派建筑特点的古城也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力,成为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其中最著名的古建筑就有以下这些。
1、安徽传统建筑的特色是什么?
【安徽传统建筑风格-依山而势,构思巧妙,得体自然】笔者在多年前去安徽进行实地采风,有幸与徽派建筑有些接触,给笔者印象比较深的是她的在总体格局上,依山而势,构思巧妙,得体自己等特点。给笔者兴趣最浓的是,徽派建筑是中国古时社会后期相当成熟的建筑流派,她的建筑工艺特点与造型其主要表现在牌坊、民居、园林、祠堂等建筑群中,有些庭院楼阁、小桥流水等与江苏扬州建筑之明清风格有点相似与相近,
2、安徽哪里能看到传统的徽派建筑?
老徽派建筑,外表(白墙黑瓦掩映于青山绿水)结构(砖木榫卯结构配合着雕刻)看着的确不错,真正生活于此则是另一番感受,房间面积小,窗户小,采光很差,加上雨水多,大多数房子里面都潮湿,霉味浓重,板壁木质结构,老房子年份久了就是黑乎乎,再说中间天井,也是迫于无奈(防贼、采光)不得不弄,下大雨时节,那噪音(哗哗水流声)是相当吵的,碰到风雨交加时,雨水能扫湿半间屋子,游客倒是可以走一走看一看,到了徽州及其边缘基本上都可以看到徽派。
3、安徽有哪些古建筑?都有什么历史渊源?
安徽土地肥沃,水系发达,历来是兵家争夺之地,从古至今,文化气息也很浓厚,孕育出无数的散文家、思想家、军事家以及诗人,老子、庄子就是最杰出的代表。这样人杰地灵的地方,自然也有许多著名的建筑,这些建筑自成一格,被人成为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比较成熟的建筑流派,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很多具有徽派建筑特点的古城也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力,成为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其中最著名的古建筑就有以下这些:1.芜湖古城,
芜湖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城市,在公园前109年就已设县,在三国鼎立时期孙权芜湖建成城,让“芜湖古城”初具雏形。北宋正和年间(公元1111—1115),芜湖建造了宋城,之后历经元、明、清至民国700余年,虽然历尽了战火和风雨洗涤,但历代皇帝都加与重建和维修,现在还保留着完整的布局,行政、军事、司法、宗教等建筑还保存完好,如全国最古老的城隍庙现今香火依然鼎盛,建于宋代的“县学学宫”还能追寻到当年学子埋头苦读的踪迹,明历年间的难正街成了繁华的步行街,
2.寿县古城墙。位于淮南市的寿县,最初建于宋朝,北宋熙宁年间重建,明清时多次修葺,已有900多年历史,寿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其中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向东晋发起了一系列侵略吞并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前秦的八十万大军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就发生在寿县,此战还成就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的历史典故。
位置的重要就得加固军事设施,古城墙的设立就是为了保护城市,城墙围绕寿县城设四门,东门称宾阳,南门称南淝,西门称定湖,北门称靖淮,现在,这四门的瓮城也保存完好,3.徽州古民居建筑群。曾有人说,要想了解明清帝王生活到北京去,要想了解寻常百姓家到徽州来,徽州建筑蕴藏着明清史,像绩溪胡氏宗祠、宝纶阁、竹山书院、许国石坊、唐越牌坊群、潭口民宅、呈坎、西递、宏村、江村等这些地方的民居依山面水、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空间结构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色彩美,白墙灰瓦,配上屹立千年的马头墙和融石雕、木雕、转雕于一体,既古雅又奢华,彰显着建筑者的匠心独运。
马头墙的设计是人们考虑到民居建筑大,不利于防火,就在居宅的墙顶砌出高于屋面的马头墙,起到防火防风作用,这样的设计形成徽派建筑独特的风格、精美如诗,4.庙宇古塔。庙宇和古塔是佛教建筑,起源于印度,从北魏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唐朝是达到鼎盛,当时的皇帝李世民就让著名高僧玄奘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万里奔赴天竺学佛法,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就是以玄奘取经事迹做为原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