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这个名字有2800年的历史,而襄樊只有几十年的历史。随后襄阳这两个名字用在了襄阳县了(后来的襄州区),再到后因为韩国申遗(韩国有座城市叫襄阳郡),加上襄阳要发展三国旅游业和恢复襄阳历史文化传承就改名了,襄阳的这个名称由来,还是要从“襄”字入手。
1、襄阳在全国知名度怎么样?你是通过什么知道了襄阳?
襄阳在全国知名度大吗?看到这个提问,心中不乏五味杂陈之感!说起襄阳知名度,不得不谈历史文化,在我看来它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多时代全国性中心城市。自周朝起,襄阳市辖区范围内已成为群雄逐鹿的主战场之一,作为湖广一带的最高爵位的诸侯国邓国古都,封号为公,仅次于王室,在那个时期的襄阳周边,侯国、伯国居多,后来一度称霸中南的楚国则是子爵诸侯。
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国历史上的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何为爵位?远的不说就以清朝为例,众多一二品大员所授之位大多局限于男爵、子爵,清朝的伯爵以上之勋位高于一品大员,试想一下周朝襄阳邓国公的影响力有多大。周朝之后,襄阳相继成为汉、晋、隋、唐等朝代省会级城市,不论是数千年前的古书,还是宋朝以后的古书,都把襄阳描述为帝王诸侯成就大业之宝地。
明末清初的一位顶尖学术型专家宛溪先生著有一本恢宏大作,名曰《二十一史方舆纪要》,里边关于襄阳这样写道:“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由此可见襄阳的知名度有多大,不懂襄阳的人或者不懂历史的人总觉得襄阳自视清高,我认为还是他们太年轻了,看的经典巨作太少了。有人说襄阳总在讲历史,能不能拿点现代“物件”出来!此言差矣,要说现代“物件”,襄阳相比史上的定位毫不逊色,
2、襄阳为啥叫襄阳?你知道原因吗?
至于为什么叫襄阳,襄阳得名的三种说法1、一般人认为,汉水经过襄樊这一段,名叫“襄河”(流传在天门仙桃一带的小调《玉娥郎》有唱襄河的内容,就名叫《襄河谣》)。山南水北为“阳”,襄阳城在汉水即“襄河”以北,应名为“襄阴”,为何叫襄阳?2、《荆州记》说“驾山而下谓之‘襄’”,襄阳城南岘山北麓的十里小河因而名叫“襄水”,襄阳城因此而得名,
东汉应劭也这样解释说:襄阳“城在襄水之阳”。3、襄阳城的得名可能与牛郎织女在天河的浪漫神话传说有关,汉水和天河在先秦的口中都叫“汉”,在他们的心目中,汉水和天汉是一回事。西汉毛苌《诗传》就说:“汉,天河也,”刘邦被项羽封在汉中,心中不满,萧何劝刘邦说:“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愿大王王汉,抚其民,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3、襄阳为什么叫襄阳,不是应该叫襄阴吗?
襄阳的这个名称由来,还是要从“襄”字入手,否则,单以“阳”入手,就有两种情况。我们都知道山南水北曰阳,在不知道“襄”到底是指山还是指水的情况下,讨论“阴”或“阳”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汉代的应劭认为襄是水名,“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是水当即襄水也,”这句话出自《水经注》。根据同文其他描述,我们知道,应劭所推测之襄水,就是当今被称为南渠的一条小水道,
襄水位置示意图这就产生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襄水这么小,古人为何无视紧挨着的更为波澜壮阔的汉江(汉代称沔水),进而以沔或汉作为此地城市之名呢?因此后世就有人怀疑应劭和郦道元的观点,南朝陆澄做《地理志》(今佚),曾言“襄阳无襄水也。”(《太平寰宇记》转引),因为《太平寰宇记》作者宋人乐史只记这一句话,因此也无从得知路澄的其他认识。
但是《太平寰宇记》收录了南朝另一本叫《荆州图副》的书有云:“建安十三年,魏武平荆州,始置襄阳郡,以地在襄山之阳为名”,襄阳有叫襄山的山吗?纵观襄阳一带地势,襄阳的北边是汉水冲积平原,并没有山。因此襄山之说也是无稽之谈,由此可知,汉晋之时诸地理记载,大多是根据襄阳这个已经产生并流传开来的名字,去反推其地名依据,因此就有襄水、襄山之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