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邀请,用你老家的方言说“我喜欢你”怎么说。例子“我喜欢你”,用我们的(白话)方言洛阳话为河南洛阳地区所通行的口语,洛阳话主要通行于原居民(老洛阳人)之间,洛阳话走向没落崖山之战宣告宋朝正式灭亡,从此洛阳话便不再是天下共语,可以大胆的洛阳话就是普通话的鼻祖。
1、用你老家的方言说“我喜欢你”,该怎么说?
多谢邀请,用你老家的方言说“我喜欢你”怎么说?我的家乡是八桂之乡广西贵港市,地理位置和广东交界,是两广的桥头堡,因此大部分人都是讲广东(白话)粤语为主,据族谱记载我始祖从广东东莞人,可能各种原因移居广西。虽然时过境迁但粤语方言表达基本相同,例子“我喜欢你”,用我们的(白话)方言说:“我钟意你”或“我好钟意你”,意思一样的。
2、为什么古洛阳话被称为雅言?中原官话与洛阳话发展有何关联?
今天我们人人会讲普通话,所以即使是天南海北的两个人凑到一起也没有语言障碍,我国地大物博,方言种类繁多,各种地区土话不尽相同,数不胜数,甚至在闽南流行这“十里不同音”的说法。古代官员也是来自天南海北,觐见皇帝时如果语言不通怎么办呢?答案是古代也有普通话,也就是“官话”,一、古代“普通话”的形成严格意义上讲,古代是没有“普通话”这一概念的。
这个词语是吴汝伦访问日本时,当地学者在向其建议推广国语时提出的,在历史上它被称之为“雅言”“官音”或者“官话”。顾名思义官话,就是官方推行的普通话,一般来讲官话都是以帝都所在地的语言为标准,其他官员在述职之前需要熟练掌握此项语言。1.天下通语——洛阳话根据史料载述,在西周时期各个地方就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方言,
但是语言的形成对于地区来讲是有益的,但不利于国家的大一统制度。试想各地的官员都操着家乡口音,那根本无法相互交流也无法主政其他地方,洛阳西周起源于岐山,在其崛起的过程中叶融合了古羌族的力量。所以其语言中必然会夹杂羌族口音,再加上河洛地区的方言这便构成了西周时期的王公贵族的所使用的语言,但并未曾在全国进行推广。
为了能够促进官员交流和对其的管治,东周的时候,“官话”应运而生,因为其首都位于今天的河南洛阳,所以就以洛阳白话为标准。之后洛阳话又多了一个称呼“雅言”,在东周统治的几百年里,洛阳话在各诸侯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洛阳雅言又被称之为河洛话,历经岁月变迁后已经无法考证其音调是否与今天的洛阳话相同,试想,在朝堂上君臣如果用今天的河南话交流,商讨倒也别有一番乐趣。
周朝之前是否存在雅言也一直存在争议,不过如果有的话也应该是洛阳话,因为夏商的都城都在中原大地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所以可以大胆的说,洛阳话就是普通话的鼻祖,各个朝代由于京都地理位置不同,所以其推行的“普通话”也不尽相同。但是周朝后直到南北朝时期都是以洛阳话为全国的“雅言”,秦末风起云涌,群雄逐鹿中原,不论鹿死谁手都选择在洛阳定都。
秦朝的大一统政策也为以后朝代官话的统一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有了秦朝的集权奠定。汉朝沿袭了周朝时期的官话,也就是选择继续使用其东都洛阳的方言,所以汉朝国家标准语言被称为“正音”,它也是河洛话。魏晋南北朝都与汉代渊源深厚,而且他们的都城也都在洛阳因此在普通话上,并没有做出调整而是继续将洛阳话作为国语,经历了几百年的全国性推广,洛阳话早已成为全国性语言。
因此以洛阳官话为主体的中原官话正式形成,可以说洛阳话是整个中原话的母语,因为中原官话就是以其为核心并且在其标准音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中原官话辐射范围很广,包括今天的整个华北,南至江苏北部,西到天山以南,所以直到今天在北方方言区,或多或少仍然有河洛话的身影。洛阳官话称之为“最正之音”当之无愧,因为它是最早的普通话也是辐射周边最大和流传久远的官话之一,
3.争议不断的洛阳话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在东晋衣冠南渡的时候,洛阳的大部分百姓都随着王朝迁徙到了长江以南地区。他们进入闽南,百越也就是如今的客家人,古代文学讲究平仄相押,用客家语来读春秋时期文言文和古诗词会更加通顺、押韵,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清朝的统治早就无法考证这一观点,二、政治中心转移对“普通话”的影响西晋末年外族入侵,从而导致了衣冠南渡,晋王朝整个迁移至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