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因素南阳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处于豫陕鄂三省交界,距离省会郑州220多公里,空间上相比其他省辖市而言没有优势,受到郑州的直接辐射带动有限。南阳自古至今都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城市,工业基础不发达,在河南省的经济排名一直名列省会郑州、省副中心城市洛阳之后,而且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很难超越。
1、南阳市拥有1000万人口,能否发展为一流中心城市呢?
作为南阳人,客观的讲,南阳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流城市的。其实,每个人都有家乡情结,也都希望自己的家乡发展成大都市,因为家乡的每一点发展,自己都会觉得脸上有光,现实社会中,家乡的发展和声誉也与我们的工作,生活甚至前途也有一定关联性。当看到省外的部分招工广告上写着不招河南人时,作为河南人真的会受歧视,即使如此,我们仍要理性认识,而不应夜郎自大。
南阳之所以发展不成一流城市,理由如下:一,先天不足,南阳自古以来就不是大城市,解放后,更不是首都或省会,因为没有政治资本,古今中外的历史验证,都是不可能发展成为大都市的。二,城市的发展,无不与地理,交通息息相关,交通便利,商业自会发达,城市必会快速发展,而地理优势往往与交通枢纽密切相关,自古以来,南阳也是中原通往陕西,四川和南下的重要门户,历史上也出现过发展鼎盛的时期。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从公路建设尤其是铁路建设的兴起,南阳的地理、交通优势逐步趋向了边缘化,在国家中长期高铁规划中,虽有郑万高铁,呼南高铁,但南阳的交通枢纽仍定位于区域中心城市,也可以说,在地级城市层面讲,省内不如洛阳、商丘,近邻比不过湖北襄阳,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地理优势,交通地位都难以成为一流,又何来发展成一流城市呢?三,南阳的发展错失了良机,
城市发展的根本因素在于经济资本。解放后,在计划经济年代,依靠国家力量建设成大城市,可以说轻而易举,南阳发现油田后,国家就有意在南阳建设大型炼油厂,还有国家成立中国科技大学时,南阳也是备选地之一,由于受小农意识的限制,我们也未争取,结果错失了天大的机遇。现在又没有重要的支柱产业,人口基数虽大,但人均JDP很低,仍是以农业为主的城市格局,在市场经济下,要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成一流城市,确实难上加难,
2、南阳人口总量居河南省第一位,但是为什么南阳的存在感不是很强?
看到这个问题时,做为一个80后南阳土著,我也有这方面的感觉,慎重思考了一会儿,我觉得有三方面因素导致:一、地理位置因素南阳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处于豫陕鄂三省交界,距离省会郑州220多公里,空间上相比其他省辖市而言没有优势,受到郑州的直接辐射带动有限。另南阳地形是盆地形状,三面环山,自古就是通往中原的咽喉之地,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已有3000余年,这也让南阳想融入西北文化或荆楚文化几乎不可能,可是南阳离中原的中心郑州又远,这就像一个住的地方离父母家比较远的孩子的感觉一样,
二、经济发展因素南阳在古代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不管是汉代还是唐宋都是有名的都市,明代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到了近代逐渐没落。南阳自古至今都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城市,工业基础不发达,在河南省的经济排名一直名列省会郑州、省副中心城市洛阳之后,而且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很难超越,一个省让人们能记着的最多有两个城市,第三很难被记住,这就像得奥运奖牌的人一样,人们往往记着的是冠军,好一点的还能记着亚军,季军一般都是被忽视的。
三、交通发展因素南阳的交通发展相对其他省辖市有一定的滞后,邻居洛阳2010年开通,信阳、驻马店2012年也开通了,而南阳直到去年底才加入“高铁俱乐部”,1200万人的南阳至今还没有航空港,有的只是一个10个机位的4D国内民用支线机场,而洛阳的北郊机场是为4D级国际支线机场、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航空口岸。
这些高速大交通发展的落后影响了南阳与国内发达城市的交流,也是南阳存在感不强的一个方面,总结: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南阳的地理位置无法改变,能改变的是后两项,“要先富先修路”,这已经成为共识,建议下一步争取一条横向高铁线,扩大南阳机场规模,争取像洛阳一样开通国际航线,加强与国际接轨,大力发展畜牧业、旅游产业等第三产业,着力发展第二产业,多引进一线品牌进驻南阳,加强与先进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南阳的存在感才能慢慢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