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内有山东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威海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大学,在校生4万多人。威海国际新港、火车站、汽车站和青烟威城际铁路威海总站均居区内,1小时车程可直达烟台、威海两个国际机场,临港区位于威海市区中部,地处威海全域城市化和市域一体化的中心节点,总面积297平方公里,现辖草庙子、蔄山、汪疃3个镇和黄岚办事处,169个村,5个居委会,13万人口,是威海发展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极和最新城市拓展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佳综合实力开发区”、“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工业区”。
1、威海算几线城市?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回答:第一:威海属于三线城市,威海最早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县城,属于烟台管辖范围,后来从烟台分离出来了,威海升格为地级市后,把乳山、文登、荣成划给了威海,面积才开始大了一些,但是跟烟台比起来还是差很多,面积是烟台的一半左右,威海是一个新兴城市,正在建设当中,楼房以及城市的环境还是不错的,老旧的房子是比较少的。
威海三面环海,海岸线也是挺长的,海边建设的挺漂亮的,这给城市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威海的空气还是十分的清新,夏天不是很热,冬天也不是特别的冷,比起山东其他城市来说,冬天要暖和一些。唯一的缺点是是风大和冬天下雪的时候比较多,也就是雪窝子,第二:威海的人口比较少,大约在二百万左右,有着二线城市的消费水平,如果人口再多点,升格为二线城市一点也不费劲,威海还是最早的第一个全国卫生城市,当然,现在依然是卫生城市。
2、威海哪个区比较适合居住?
威海目前有文登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环翠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文登区为原文登市,距离威海市里大约需半个小时车程,此处不做详述。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即为原工业新区,起步于2005年,2006年3月成立省级开发区,2013年1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区位于威海市区中部,地处威海全域城市化和市域一体化的中心节点,总面积297平方公里,现辖草庙子、蔄山、汪疃3个镇和黄岚办事处,169个村,5个居委会,13万人口,是威海发展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极和最新城市拓展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佳综合实力开发区”、“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工业区”。
这里气候宜人,风光秀美,空气质量优良,拥有胶东地区最好的温泉资源,临港区近些年累计投入50多亿元,高标准建成道路160多公里、地下管线500多公里,建成了污水处理厂、热电厂、变电站等重要市政设施,达到“十通一平”的标准;同时,威海天然气从这里输送,威海市区饮用水从这里发源,威青高速从这里起步,是威海市重要的配套服务供应地。
陆海空铁交通体系完备,桃威铁路、威青高速、303省道等干线穿境而过,周边2小时车程内有3处国际机场、5处一类对外开放港口,其中距威海机场、威海港、城际高铁仅15分钟车程,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周边有近50所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每年约有10万人在威海就业。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国家科技部、山东省政府和威海市政府共同创办,是全国三个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享有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
威海高技区位于威海市区西北部的文教科研区,总面积121.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39.2平方公里。辖1个镇、3个街道,48个村、25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8万,距市中心3公里,距威海港4公里,火车站10公里,威海机场30公里。居住方面,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春冷、秋温,年温差较小。全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的时间超过290天,
年平均气温12.1℃,月平均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11℃。区内商贸设施完善,生产、生活条件良好,拥有金海湾酒店、海悦建国饭店等十几家星级酒店。利群商场、威韩商贸城、家家悦超市连锁店、大屋建材商场等商贸企业星罗棋布,威海国际海水浴场、赛特游泳馆、小石岛钓鱼公园、北海浴场等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达100多万人次。
国际海水浴场被国家海洋局列入10个定期监测海水质量的重点海水浴场之一,区内有山东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威海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大学,在校生4万多人。区内有中学4所、小学12所、幼儿园34所,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拥有医院4处——威海市立医院山大分院、威海市立医院高区分院、威海金海湾医院、威海初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