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郑州人,亲身经历其中,这次暴雨对郑州的影响大到无法估计。因大量医用检测设备和电力设备都在医院负一层被淹,医院损失很大,不知何时才能恢复正常运营,20日,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关领导介绍,该院河医院区全部停电,电梯全部停运,备用电源也无法使用。
1、郑州暴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还能开诊吗?
2021年7月20日下午16-17时郑州雨量达到201.9毫米,相当于1小时下了2020年1/3的降水量。这也是全球大中城市,小时雨强的最大纪录,暴雨持续涌入各个地铁站,地面交通全面停运,城市内涝严重。20日下午16-17时,郑州一个小时雨量达到201.9毫米,打破全国大陆2418个国家级气象站的单小时雨量纪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月20日因极端天气停电,患者正经历生死时速!20日,ICU断电,所有需要机械通气的呼吸支持已经停止,全靠人工手捏,但是解决不了问题,光新生儿ICU就100多张床,其他必须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正在经历最艰难的时刻,更别提CRRT,还有其他大型设备的患者!7月20日,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关领导介绍,该院河医院区全部停电,电梯全部停运,备用电源也无法使用,
近3000名医护人员正坚守岗位,加强巡护、查房,安抚患者的情绪。对于需要供氧的患者,已安排医护人员一对一使用气囊,人工供氧,对于大约600名重症患者,正积极协调向外转运。经历了昨天的暴雨瘫痪,目前(2021年7月21日)被淹楼层积水大部分排出,工作人员还在清理残泥,门诊停诊拒绝进入,急诊还在陆续转移重症病人,120的警笛没停过。
因为断水断电,住院病人缺水和食物,周围饭店都难营业,超市售空,另据21日最新消息:郑大一附院ICU已恢复供电。但医院整体供电仍未恢复,一楼洪水已退去,但地下楼层仍完全被淹,有千余名20日前来就诊患者及家属因交通问题仍滞留在医院,由于停电,医院目前已停诊。因大量医用检测设备和电力设备都在医院负一层被淹,医院损失很大,不知何时才能恢复正常运营,
2、郑州上街区未来的发展怎么样?
为什么要发展,上街区靠什么发展?没有任何资源,从战略角度1958年国家把郑州铝厂建于此,而设立上街区,距离市区38公里被荥阳包围的一块飞地。是先有铝厂,后有上街区的,铝厂兴则上街区兴,铝厂衰则上街区衰,作为亚洲最大的氧化铝工业基地,铝厂曾经的辉煌才使世人知道铝厂在上街区,现在铝厂未亡已衰,房地产经济也正在走下坡路,没有支柱产业,没有稳定的收入,谈何发展,
3、郑州发洪水,乡下情况怎么样?
乡下应该好很多。暴雨200毫米,相当于20厘米厚的雨水短时针平铺在每一寸地表上,包括屋顶、水泥沥青硬化路面以及农田土地上,城市里硬化率高,又没有田埂约束、水塘缓冲,几乎所有的雨水都会毫无阻挡地以最快速度汇集到地势略低处,形成十倍二十倍深度的积水,城市越大,汇集倍率越高——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城市病!虽然城市有下水管道,但是这种封闭的管道有一毛病,就是高地处部分直通下水管道(如屋檐雨漏)的雨水,会在整个封闭的下水管道中产生高压,短时间内反而影响路面雨水井排水,甚至喷发倒流,加剧低地积水速度!而乡村整个排水系统几乎都是开放的(前几年瞎搞的村庄雨水管道工程除外[捂脸]),一部分雨水会被裸露的土地吸收,大部分会被田埂约束在一块块农田中,一般田埂高度都足以约15至20厘米(150至200毫米降雨)地表水,尤其是在夏天农田都急需要用水,排水口基本都处于关闭和半关闭状态。
加上塘坝和沟渠蓄水,基本都能对付200至300毫米强降雨,但是,农村也不是没一点问题。农村洪灾基本都离不开过境水造孽,包括低洼平原的洪水走廊、大山区山口源头,以及水库溢洪区等,除了这些地方,大多数农村即使形成内涝,也就是某一片农田作物没顶了,村民住宅一般都会自动选择地势较高处,形成的“自然村”自然强大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