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属豫东地区,隶属于河南省开封市,是开封市下辖县中经济第一强县,是河南省经济管理扩权县,2019年GDp达437亿元。新中国成立之后,河南的省会迁到郑州,人力、物力、财力再与开封无缘、郑州作为新的省会城市,存在去“开封化”的思想,加之黄河开封段已形成地上悬河,不利于安全,很多国家重点项目和大型投资与开封擦肩而过,本地市民皇城省会情节较重,思想偏于保守、安于现状,种种原因综合起来,开封发展相对缓慢,沦落为四线城市也是情理之中,希望开封市能能抓住郑汴融城的机遇,顺应潮流、再次发展起来吧。
1、开封尉氏县是怎样的?
尉氏县属豫东地区,隶属于河南省开封市,是开封市下辖县中经济第一强县,是河南省经济管理扩权县,2019年GDp达437亿元。户籍人口为95万人,常住人口为87万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6亿元,尉氏县东邻开封市通许县、周口市扶沟县,南接许昌市长葛市、许昌市鄢陵县,西邻郑州市新郑市、航空港区,北与开封市祥符区、郑州市中牟县接壤,南北40.7平方公里,东西43.7平方公里,总面积为1307.7平方公里。
尉氏县地理位置优越,境内有机西高速(尉氏西部至郑州国际机场)、商登高速(商丘至登封),郑合高铁、郑万高铁穿过尉氏县港尉新区、有三条国道快速路穿境而过,多条省级干线快速路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境内主要景点有青云禅寺、刘青霞故居、太平兴国寺塔、阮籍啸台、洧川城隍庙等。尉氏的经济区主要有尉氏县产业集聚区、新尉工业园区、港尉新区、尉北食品工业区、洧川工业园区和大营镇区,
2、河南的省会在开封市,为何1954年迁到了西边的郑州市?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简而言之,洛阳和开封都有不适合作为省会的原因,首先是洛阳,其实唐代以后就逐步衰败了。洛阳的主要问题是在豫西山区,就洛阳市本身来说,全市地形基本都是山地丘陵,山区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
尤其是被周边被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嵩山与邙山逆时针环绕,这一点很不利,在古代,由于洛阳地处黄河边,通过水上运输维持洛阳运转还是可以的,但路上交通就很差。当年日军在豫湘桂会战中发动豫中会战,占领豫中平原的大量城镇包括许昌都比较轻松,占领速度也快,但攻打洛阳就颇为困难,这主要是陆地交通很差,不便于日军大部队前进。
从宋代开始,洛阳就衰败了,到了建国前洛阳更是衰败,以至于国家将苏联援建的大量项目放在洛阳,就是为了重新发展这个城市,洛阳如此,开封呢?开封在北宋是首都,由于这里水运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的出现和汴河对于开封非常关键。地处平原的开封,陆地运输也不错,但是,开封有着非常严重的隐患,就是黄河水患。民国时期,开封的黄河堤坝就很不稳固,黄河水面高于地面七八米,
到了1958年黄河洪灾时期,开封也很危险。同时,由于经常泛滥,开封这里不适合修建铁路,大多地方都是沙土地,盐碱地,很不稳固,官方资料这么说:从今天开封东北的兰考到郑州东侧的中牟,水患尤其严重。自宋朝以后,由于水灾太频繁,这里甚至没有过修桥的历史,而平汉铁路的重要中继点就是黄河大桥,铁路走开封并不现实。
当时平汉铁路从北京到汉口,是横穿全国重要的大动脉,非常重要,需要经过河南省,经过反复考察,附近最适合修筑铁路的就是郑县(郑州)的花园口。同时,还有一些政治上的考量,最终平汉铁路从郑州穿过,这还不算,除了沟通南北的平汉铁路以后,随后沟通中国东西的陇海铁路(连接甘肃省兰州与江苏省连云港)也经过郑州。由此,郑州就非常重要了,成为南北铁路的交汇点,
3、河南省的原省会开封,为什么成了省内的四线城市?
开封市的兴衰可谓“兴也交通,衰也交通”。开封因魏惠王打通鸿沟变得更适合农业生产、交通也更方便而首次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首都(大梁),后被秦兵掘开鸿沟、水淹大梁而衰败;隋朝开挖的大运河直至洛阳、西安,开封作为运河交通中转黄河一段的要冲重镇,再次在隋唐发展起来(汴州府城),历经五代直至北宋达到辉煌的顶峰(北宋首都东京汴梁),再经金国(南都汴京)后,由于黄河泥沙淤塞了运河古道、河水泛滥、土地盐碱化严重,加之黄河改道,在元朝(汴梁路)开封已经失去了水运交通的便利,日益失去繁华;明朝开封作为周王府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扒开黄河再次水淹,泽国一片;清朝直至民国,开封虽然作为河南的省会,但京汉铁路从郑州跨越黄河的通车,全新的交通方式彻底使开封失去了交通的便利,也注定了这座城市最后的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