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人怎么解释人家还说你是河南人。慢慢的,他们的孩子都学会了襄阳话,成为襄阳人了,每次坚持襄阳是诸葛亮躬耕地的时候,都要被不少评论家发襄阳的户籍,襄阳、南阳交界地大部分是一马平川。
1、南阳和襄阳能不能“抱团取暖”呢?你怎么看?
抱团取暖,这个主意不错,对于命题的人我发自内心的感谢!南阳和襄阳山水相连、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环境等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就是两地百姓的交往也是非常的密切,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南阳市与襄阳市有一个共用一个名称的小镇,一一孟楼。一条街道把共用名字的小镇划分为两个省,位居北边的属河南省南阳市管辖,而分居在南边的归湖北省襄阳市所治理,
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南阳归河南省管辖,而襄阳属湖北省治理。两地的父母官们为什么不可以坐在一块从长计议,聊一聊两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大计?从地理上讲,南襄盆地就是一个整体,南阳市的唐白河一路向南最终汇入长江最大支流汉水,也就是横贯襄阳市区的襄江。据本博所知,河南省唐河县航运局所辖的一支祖辈都是河南人的船运公司,常年生活在湖北的襄阳市,原因就是由于生态恶化,上游水浅难以回返唐河故乡,
还有从文化上讲,河南南阳的卧龙岗武侯祠与湖北襄阳隆中所供奉的诸葛亮同属一个人,两地从官方到民间为争躬耕地,口头官司已经打了一二百年,至今仍在继续,是不是一个很悲哀的故事?南阳与襄阳从官方到民间还是有眼光,看得远的有智之士,呼吁两地抱团取暖就是一个很好的课题。如何将这一课题上升到两地政府层面深入探讨和研究,仅有民间的呼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股更大的力量来推动一下,让好的主意、好的课题变成实实在在为两地百姓造福的经济利益,
2、在襄阳定居的南阳人多吗?
南阳到襄阳定居的很多。襄阳、南阳是俩个毗邻的地级市,交界地线东到随州西到十堰,有几百里,两市的交界也是湖北河南俩省的交界。从远古的历史上说,湖北属于楚国,南阳也曾经是楚国的地域,但是,历史长河将南阳搁置到了河南。荆楚大地的湖北就少了南阳,襄阳、南阳交界地大部分是一马平川。
襄阳老河口市的孟楼北边,也有一个南阳孟楼,襄阳县(现在叫襄州区)的埠口过了唐河就是新野县的苍台。由于山水相连,两地来往非常多,襄阳人的孩子舅在南阳,南阳的孩子姑爹在襄阳,,,,,这种亲情绵绵成千上万年,所以南阳人到外地,外人一听口音就说是河南人。襄阳的人出门别人张冠李戴也说是河南人,襄阳人怎么解释人家还说你是河南人。
在有记载的历史上,尤其靠近两市边界地区,邓县、新野曾经归湖北管,后来,元朝的南阳知府梁曾上奏皇帝,邓县、新野又回到南阳。南阳博物馆(到南阳府暑衙门可以看到此文件)就可以看到此证据,可以说,没有梁曾这个官,现在的新野,邓州市人就是湖北人。所以襄阳、南阳是山水相连的亲戚,最起码是朋友与兄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有迁徙的自由”。改革开放以后,两地人员来往密切,尤其国家户口改革以后,两地迁徙更加多了。襄阳人去河南做生意的有,南阳到襄阳做生意的多。本人就一个平民的眼光看,我们附近,开面馆的南阳人非常多,尤其河南烩面,100米范围就有3家,
此前旁边的小电器批发市场,那些漂亮的女营业员,张口就是河南话,100家,就有80家南阳人,另外20家是湖北荆州那边的。据说,这些河南南阳的精英,现在都在襄阳买房,落了户,慢慢的,他们的孩子都学会了襄阳话,成为襄阳人了,完成了他们长辈的目的,下图1南阳博物馆展出的邓县、新野曾经属于湖北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