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这点上黑清朝,个人觉得对清朝来讲是有点冤枉的。假如在公元1644年,明朝能够挺过明末的危机延续下去而不被清朝取代,那么再过200年明朝是否能够发展成强国而不被当时的西方列强欺辱,还是会像清朝那样到后期沦落,除了英国自身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清朝,眼光自然高了,就像一个繁华大都市的人来到了穷乡僻壤,欧洲和清朝的社会发展已经发生了倒置,加之闭关锁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1、在欧洲人眼里,清朝和明朝的差距有多大?
假如一个现在的人(2019年)穿越到40年前的中国,游历一下那时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心中必定有非常多的感慨,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叫日新月异,什么叫天翻地覆。明朝末期和清朝时期的欧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欧洲人的眼光会随着自身社会的发展,眼光自然也发生了变化,而明清时期社会科技、社会发展变化等诸多方面发展非常缓慢,并且在某些方面还发生了倒退,欧洲人看待同样的事物自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主要是贸易、炫耀武力、睁眼看世界,最远处到达非洲和西亚地区,这些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远远低于中国,当时中国的造船术、航海术、军事技术、军队的战斗力在世界上都是第一的;贸易产品诸如陶瓷、茶叶、丝绸等也占据世界贸易的大头,是世界第一的贸易大国;开放口岸城市的建设也是世界上一流的,尤其是首都北京的建设更是震撼了很多国外使者。
(郑和舰队图)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曾经说过,明朝初期的海军,就是当时欧洲所有国家的海军联合起来也不是明朝海军的对手,这时诸如利玛窦等国外传教士就好像一个从穷乡僻壤来到了繁华的大城市,一切都是新奇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遍地都是黄金,在描述中国的字里行间都充满溢美之词。明朝后期禁止很多口岸通商,禁止商船出海,导致明朝航海技术和造船术的倒退,
即便如此,明朝末期的造船、航海以及军事技术仍然是世界一流的,郑成功屡次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战舰船队,不过欧洲人已经追赶上来了,被超越只是时间问题。清朝时期,闭关锁国,造船术和航海术不但没有发展,反而倒退了;贸易只留下广州一口通商;军事技术也停留在明朝末年的,不再发展,热兵器技术康熙皇帝自己还是了解的,只要用人研究不难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清朝统治者害怕这些技术的发展会严重威胁清政府的统治,因此不发展,
清朝时期社会人口急聚增加,但相比于明朝时期还是有所发展,但发展非常有限。欧洲1750年开始工业革命,到1830年基本结束,英国使臣马戈尔尼在1793年8月抵达北京,主要是为了通商问题进行谈判,不过被清政府拒绝了,无功而返,在马戈尔尼的著述中,乾隆盛世的中国破败不堪,根本没有什么盛世的景象。除了英国自身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清朝,眼光自然高了,就像一个繁华大都市的人来到了穷乡僻壤,欧洲和清朝的社会发展已经发生了倒置,加之闭关锁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2、为什么很多人黑清朝?
因为清朝确实“黑”,清军进军江南的过程中,烧杀抢掠,强制执行剃发令,让全国的男人们都理统一的发型,清初,满清权贵大肆强行圈占大量土地,强抓人作奴隶,以供八旗子弟白白吃饷。清朝是由满清军事贵族集团建立起来的国家,带有明显的奴隶制残余,清朝建立以后,原有的八旗议政基本形同虚设,封建专制主义逐渐达到顶峰。文臣武将功臣勋贵统统都是奴才,只有一个主子那就是皇帝,明朝那种君权与相权互相制衡的权力运作系统基本没了踪影,
经济方面,清朝曾一度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重农抑商,康熙晚期,推行禁矿政策。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汉人的防范心理较重,直到清末东北地区一直是禁止开发和汉人移民的,甚至到雍正帝时还做着万一不行退到关外的准备,大清销毁了大量古籍,不重视科技,虽然康熙皇帝不仅了解甚至可以说称得上精通当时西洋科学,但是那也只是他的个人爱好而已,并不打算推广,也许是他的防范心理在作怪。
所谓的康乾盛世并没有那般繁荣富庶,GDP主要成分也只是是丝绸、茶叶、瓷器而已,顶多算是个虚弱的强国吧,另一个清朝的“黑”的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丢失了大量国土,从极盛时期总面积约1300多万平方公里,至晚清1908年缩水至1135万平方公里。如果从这点上黑清朝,个人觉得对清朝来讲是有点冤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