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一级演员通常很少在小剧场演出了,例如。话说回来,也不是所有德云社演员都能有如此待遇,德云社演员分为五个级别,每个等级细分为甲、乙、丙3个级别,目前德云社增至到9个演出队伍,毕竟当时的德云社是全国最火的相声社团,徐德亮这种一线演员可以得到相当的曝光率,于是其他演出商会主动找上门送钱。
1、目前德云社估值多少钱?
我们看待一个公司的估值,首先分为两方面,第一:资产第二:未来持续变现的能力,。资产:目前固定的园子是有8家,每家园子每天的营业额大概是在10万左右,8家园子每天的收入应该是在80万左右。一年就是2.92亿元的营业额,刨除成本和场地费用,固定园子每年的利润能达到5000万左右,不固定的商演每年大概有一百场,票价平均为600元,场馆平均人数800人。
每场的营业额是480000元,每年的商演营业额为4800万元,按照场地与德云社的4.6分成。每年商演德云社部分是2880万元,每年德云社只相声演出一项纯利润应是在3000万左右。(大家可以看下目前上市公司的利润,)还有德云红酒、德云华服等固定资产。目前德云社的演员(包括老郭和谦哥)都不仅仅是说相声了,每年都会外派参加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的录制,俨然已经是一家经纪公司,国内的喜剧类综艺节目基本都可以看到德云社的身影,
未来持续变现的能力:老郭一直没有放弃导演的梦想,从最初的《三笑才子佳人》到前年的《祖宗十九代》再到今年正在筹备中的《丑娘娘》、《德云社团综》、《能耐大了》。德云社的很多相声都会成为IP进行影视开发,老郭之前收录的各种曲艺孤本都将是非常好的版权,德云社的持续变现能力一定会不断攀升。随着老郭的造星运动不断发展,前段新闻说是德云社参与济南的艺术文化重建活动,小辫的危机也是平安度过,证明德云社已经成长为一家正规化运作的公司,
分两部分,参加商演的和小剧场演出的。德云社四百多人,大部分是在小剧场演出的,具体工资参见前年募捐的吴鹤臣,一般演员一个月工资大致七八千,有加演的一万左右,在北京的收入属于中下收入,主力演员能翻倍,不过长期在小剧场的演员,每个月两万多块,五万块是一关,如果能参加些别的演出,比如德云红事会的这样的,也能挣点外快。
参加商演收入就多了,根据主办方的组织规模,一次性收费,比如去外地演一场两千人的,要价五十万,回来交给德云社十万,其他的按照主次关系分配,然后就是参加各种综艺,活动,或者走穴,借演员等收入,这些收入造成德云社收入差距极大,头部的岳云鹏,郭麒麟,张云雷每年能上千万,像吴鹤臣等基层演员十多万,百倍的差距。德云社年收入百万以上的,应该有二十多位,其他的也不算高收入,
3、德云社演员的收入是多少?待遇如何?
先说结论:上限岳云鹏,下限吴鹤臣。郭德纲是德云社大老板,所以他不能跟演员做比对,那样对郭老板也是一种侮辱,而于谦仅仅算德云社这一块的收入,他肯定是没有岳云鹏高的,所以岳云鹏绝对是德云社有史以来收入最高的签约艺人。吴鹤臣在水滴筹出具的收入证明是每月6000元,他确定是没有副业收入的,那么这6000元就是他每月在德云社的全部收入,
而且吴鹤臣在小剧场演员中档期是比较满的,基本上每周都有4场以上的演出,所以他绝对能算德云社普通演员的收入标准。而岳云鹏跟吴鹤臣的收入差,也是明星和普通演员的差距,吴鹤臣才是芸芸众生的常态,岳云鹏只是极少数中了六合彩的幸运儿罢了,那些把岳云鹏当成示范效应决定去说相声,或者进入德云社追逐明星梦的人,基本上只能成为吴鹤臣,变成下一个岳云鹏的概率,比我一觉醒来变成马云的概率更低。
其实相声演员的收入迄今为止也就这个水平,在德云社红起来之前,天津是全国相声演员最梦幻的城市,但大部分相声演员都是拿这个当兴趣,每个月在小剧场顶了天也就3000元左右的收入,后来全国小剧场门票普遍涨了,但普通演员的收入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吴鹤臣应该算是中等偏上的收入,毕竟他背后的牌子够大。而吴鹤臣这种看起来不咋地的收入,还是德云社大洗牌之后调整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