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信金融”这个名词,在经济学领域较多采用“公共金融”(PublicFinance)或政府金融(GovernmentFinance)等术语。如果仅用公共金融或者政府金融里表示中国经济实践中产生的“政信金融”的话,则存在内涵和外延不一致的情况。
1、政信金融是什么意思?
“政信金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术语,主要指地方政府等相关主体为了提供公共产品而进行的投资和融资活动,以及金融部门为这些投融资活动提供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关于“政信金融”这个名词,在经济学领域较多采用“公共金融”(PublicFinance)或政府金融(GovernmentFinance)等术语,
但是产生于欧美市场经济国家经济体制的“公共金融”或“政府金融”等术语,并不能够准确匹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对于欧美国家的政府和公共部门,中国各级政府和公共部门不仅承担宏观经济调控的职能,而且更多地参与到微观经济活动中;此外,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中还存在较大规模的依托各级政府的信用、财政实力和各种资源,但又不是由政府实施的经济活动,
因此,如果仅用公共金融或者政府金融里表示中国经济实践中产生的“政信金融”的话,则存在内涵和外延不一致的情况。那么咱们说的“政信金融”应该怎么界定呢?首先,应该以行为与活动为导向,而不是以主体类别为导向,也就是说关于公共产品供应及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与承诺相关的活动,在涉及投融资时都可能被纳入政信金融的外延;其次,政信金融的核心是政府在各类经济活动和金融活动中的信用关系;第三,按照广义口径理解与政府金融相关联的公共产品供应,一般而言包括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生产建设基础设施与民生工程等公共物品以及运营这些公共物品;最后,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是主要的政信金融活动相关主体,但兵不仅限于此,还包括与政府相关联的机构,也即政府对这些机构进行资本投入、提供政府补贴、进行政府采购等,或者这些机构的活动依托政府信用、财政实力和各种资源。
2、专业的机构像政信金融集团可以降低风险吗?
只能说是把控风险,从发行到实施,都会有一套风控模型去保障项目整体的风险在安全阈值之内,就我自己的投资经历来说,还没有碰到违约的情况。我的判断方法主要是看政府的财政实力,一般来说,财政实力包括“GDP”和“财政收入”,相比较而言,分析地方“财政收入”更加实用,如果政府的财政收入越高,那他的信用等级、偿还实力就更高。
3、想投资政信金融,这种投资项目的信誉度如何?
其实看一个投资项目的信用好坏,主要还是看其背后的主体是什么,政信投资集团主要是做政府相关的项目,简单说就是政府需要在某个地方发展建设,然后委托政信投资集团去筹资。因此政信投资集团的信誉本质上就是政府信誉,而我们知道,政府是最爱惜自己的公信力的,如果一个政府项目的信誉损坏了,那对于他来说是很大的伤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