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一统后,延续了郑州这个地名,唐代依然有郑州之地名,贞观七年(633年)郑州迁移到管城(今郑州市管城区),郑州的建制和治所才固定下来。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颍州为郑州,郑州、新郑等地名,就是发源于此,后来,随着对郑州的了解,也慢慢知道了一些问题。
1、郑州为什么叫郑州呢?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河南那些事儿。(约500字,阅读需2分)河南荥阳有一座高大的雕像,名为郑氏三公,郑氏三公塑像这三公分别是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是郑国的头三个开创性君王。如今这个西周一直到战国时期的郑国,留给河南省的最大历史遗产,就是“郑”这个名字,郑州、新郑等地名,就是发源于此。郑国(前806年-前357年)是周朝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和周王一样是姬姓,一开始被封于陕西凤翔一带,后随着周平王东迁,来到了河南,居于中原地区,就是今天的新郑一带,
春秋初年的郑国在郑庄公的治理下,国力强盛,这时候我们众所周知的春秋五霸都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郑庄公连周王都不放在眼里,甚至还为了攻打宋国,和周王闹翻,最终周王看不下去了,发兵攻打郑国,爆发了郑周繻葛之战,结果周王受了伤,天子威严扫地,郑周繻葛之战这段时期其实是春秋第一霸——“郑庄公小霸”时期。“郑伯克段于鄢”之典故郑国后来衰落,被韩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此为郑姓的由来,
郑姓在河南流传下来,韩国派往秦国的间谍水利工程师郑国,就是以郑为姓。新郑这个名字,是因为上文所言,郑国从陕西凤翔迁到河南,因此为了区别两个郑地,就以“新郑”命名郑国搬迁到河南的这个地名,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在此地设颍川郡,辖有新郑县。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颍州为郑州,郑州这个地名自此而始。隋朝一统后,延续了郑州这个地名,唐代依然有郑州之地名,贞观七年(633年)郑州迁移到管城(今郑州市管城区),郑州的建制和治所才固定下来,
2、河南郑州西郊为什么能被称为郑州的美食天堂?
这个问题勾起了我大学时代的记忆!记得那时候陇海路还没有改造,夏天的晚上积攒点钱,一个宿舍的就去陇海路上吃一次,那时候金星啤酒一块一瓶,七八个人,甩开吃也就是二三百块钱,现在不行了,现在随便一吃就千把块进去了。后来,随着对郑州的了解,也慢慢知道了一些问题,西郊是郑州老的厂区,国棉几个厂都在那边,因此集中了第一波上班族,想来在那个年代,西郊是富裕的,人们能够是不是的就去餐馆吃一顿。
但是后来,随着经济大潮的来临,几个纺织厂都面临的生存困境,特别是北边的金水区发展迅猛,西郊逐渐成为了落后地区,这边老工人多、新商业少、工资收入低,郑州人这时候才发现,原来西郊美食多,还便宜,因此就逐渐有了郑州美食天堂这一类的称呼,很多好吃的、有特色的店也喜欢扎根在哪里,后来搬到金水区之后,才发现西郊真的好,吃的好还便宜!另外,这几年郑州西郊也在大力建设,从房价上就能明显感觉到,以前西郊房价不说郑州最低,绝对是没法和金水区和东区比的,但现在价格也都上来了。
3、农村的宴席里,你最喜欢吃哪道菜?菜名是怎么称呼的?
我的家乡是在广东韶关的一个小山村,对于农村的宴席,我们这以前呢,无论红、白事都是邻居、亲戚等前来帮忙,现如今基本上都是请(送厨下乡)的前来办宴席,所有物品、食材等都是他们带来,包括桌子、凳子、厨具、餐具等等,而主人家只负责招呼客人,这样省了很多事,也是现如今农村比较流行的,至于在农村的宴席里喜欢吃哪道菜,倒有一些传统的客家特色菜,可以说是在逢年过节、办酒席基本上是必不可少的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