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303-361年,一笔作321-379年),汉族,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书法以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见长,王羲之草书风格生硬典雅,但规矩较远,没有一般的习惯,孙的笔法虽源于王羲之,但比王羲之,更深刻,更多样,在书法史上,他和他的儿子王献之被称为“二王”王羲之的原件已经消失。
以行书为重,擅李、曹、楷。王羲之(303-361年,一笔作321-379年),汉族,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山东临猗)人,后迁居会稽殷珊(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单县金亭。王羲之历任秘书,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任会稽内史,兼领右将军。书法以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见长。他研究身法,仿手,博采众长,备各种精体,融于一炉,摆脱汉魏风格,自成一家,影响深远。温柔自然的风格,委婉含蓄的文笔,婉约健康。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和他的儿子王献之被称为“二王”
王羲之的原件已经消失。据说唐太宗的李世民非常喜爱王羲之书法,以至于他死后把世界上所有的民间收藏都从宫里收了来带进了坟墓。现存的都是复制品,都是大师双钩描出来的。有以下传世之作:行书:《兰亭集序》、《平安帖》、《丰居帖》;草书:十七帖(这是一组20个左右的帖子),丧帖,德世帖,二谢帖,快雪中晴帖,大妈帖,初月帖,妹子抵帖,冷切帖。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萧奴曹娥碑》。
3、孙过庭和 王羲之的 草书风格有什么不同吗?王羲之草书风格生硬典雅,但规矩较远,没有一般的习惯。草书狂、怪、怒的习惯透露出一种中庸的气息,南宋朱曰:“玩其笔,闲适繁华,而气象超然,不受法制,不求摆脱。他所谓的“那些从他脑子里流出来的”“整条线都是清晰的,只是左右之间的文字互相照应;字与字之间偶有串音,但以断为主,形断神续,字形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称为“形若断,犹连,势斜而直”。孙的笔法虽源于王羲之,但比王羲之,更深刻,更多样,最有特色的是横笔画,长笔画,先反复笔画,后笔画,造成笔画突变,起伏大,精神大。向右一转,作弧笔,笔端由细转细,锋芒毕露,神采奕奕,犹如瀑布突然受阻,流水变细,从岩石缝隙中奔涌而出,正面、露正面、中心、侧正面,奔放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