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往往一个误区,在不知道九大帝陵是那些帝陵的时候,就去抨击洛阳古城这是不明智的,九大帝陵的墓主人之所以不在洛阳建陵,最根本原因还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洛阳在古代的时候属于一个大都市,文化中心,人员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必定鱼龙混杂,其中自然有很多宵小之徒,想在洛阳之地混的风生水起,风生水起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自然墓葬也会被这些宵小盯上,九大帝陵不在洛阳建立也是情有可原。
1、全国九大帝陵,为什么四大古都之一的洛阳连一座都没有?
全国有九大帝陵分别是秦始皇陵、唐代昭陵、乾陵地宫、曹操陵墓、三国疑冢、西夏王陵、成吉思汗帝陵、明孝陵地宫、雍正泰陵。其中这九大帝陵之中,成吉思汗陵墓至今没有找到其准确之地,另外九大帝陵之所以成为九大帝陵,是一定的神秘感和未知因素,洛阳到底有没有九大帝陵之一还是未知数,因为成吉思汗的陵墓至今没有找到。其次要说帝王陵墓所在地,洛阳帝王陵墓也有很多,有东周的天子王陵25座,西汉帝王陵墓11座,曹魏,两晋,五代十国等等帝王陵墓多不胜数,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四大古都之一的洛阳没有现在已经知道的九大帝陵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凡是陵墓,都有一个死敌,那就是盗墓分子,再则所谓入土为安,每一个墓主人都希望在自己死后,墓葬不被盗墓者盗扰,以至于自己不得安宁。可是古代墓主人又受视死如视生的观念,往往墓主人在入土之时其后代会把墓主人心爱之物一并入土,以陪伴墓主人,让墓主人另一个世界继续享用生前的待遇,
这就形成一个盗墓贼与墓主人斗志斗法的局面,墓主人想万世安宁,盗墓者想得墓葬内的奇珍异宝,帝陵不外如是,帝王建陵同样是这样的想法。其次,洛阳在古代的时候属于一个大都市,文化中心,人员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必定鱼龙混杂,其中自然有很多宵小之徒,想在洛阳之地混的风生水起,风生水起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自然墓葬也会被这些宵小盯上,九大帝陵不在洛阳建立也是情有可原,
九大帝陵最早的为秦始皇陵墓,在秦始皇建陵之前,洛阳之地已有东周陵墓数十座,在当时东周陵墓基本上没有逃脱被盗的命运,差不多是十墓九空,如此之下出于安全的考虑,九大帝陵的帝王没有选择洛阳为他们寿终正寝之地。另外,在古代帝王眼中,龙脉和龙气是两种概念,在洛阳建都的朝代有很多,这乃是龙气之所在,而龙脉恰恰相反并不在洛阳,而在洛阳周围四方之地,
也就是说以当时朝代整个国土四个角或者八个方向为龙,龙气在都,而龙脉就在四角之地,八方之源。每一个帝王都希望自己的江山社稷绵延万世,以自己之身藏于龙脉之地以保万世基业,我们往往一个误区,在不知道九大帝陵是那些帝陵的时候,就去抨击洛阳古城这是不明智的,九大帝陵的墓主人之所以不在洛阳建陵,最根本原因还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2、洛阳有哪些著名的帝王陵墓?
河洛为王里,崤函为帝宅,从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开始,先后有13个朝代在帝王之州洛阳建都,累计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一、商汤王冢据有关资料记载,商朝的创建者商汤(前1617年~前1588年在位)的墓在“洛州偃师县东六里”,即今偃师市山化乡蔺窑村北。当地人称为“汤王冢”,有冢,冢前有碑。二、东周帝陵(一)、王城陵区位于东周王城遗址的东北部,主要分布在今洛阳市西工区的大部分地区,
平王至灵王以前的10个王多葬于王城陵区,分别是周平王、周桓王、周庄王、周僖王、周惠王、周襄王、周顷王、周匡王、周定王、周简王。(二)周山陵区周山4座周王陵可能分别为灵王、景王、悼王、赧王陵,(三)成周陵区成周陵区在成周王城以北20公里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北侧邙山脚下的金村一带,故又称为金村陵区。均为从战国早期到晚期的墓,这正是从周敬王迁居新成周到赧王离开新成周时期的墓葬,
自敬王、元王、贞定王、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到慎靓王,共11位周天子葬在这里,是东周最大的一个陵区。三、东汉帝陵东汉自光武帝刘秀立国至曹丕代汉,历196年,计12帝,除献帝葬于焦作外,其他11帝均葬在洛阳,东汉帝陵区分南北两个陵区,又称南兆域和北兆域,其中北兆域大致在洛阳东象庄村正北的邙山岭上,连霍高速公路两侧,那里有5座东汉帝陵,即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顺帝宪陵、冲帝怀陵、灵帝文陵;洛河以南的南兆域有6座东汉帝陵,分别是明帝显节陵、和帝慎陵、章帝敬陵、殇帝康陵、质帝静陵、桓帝宣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