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湖广行省”面积大得很,包括了今天的湖南、湖北、广西三省的全部,以及广东、贵州两省的一部分。湖南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这是能够得到广泛认可的,事实上,“楚”指的是湖南或湖北并没有什么争论的意义,如今的湖南湖北,经济实力均处于全国前十之列一,是“中部崛起”的中流砥柱。
1、惟楚有才的“楚”,指的是湖南还是湖北?有何依据?
惟楚有才”的“楚”不是指湖北,也不是指湖南。它是以楚文化为背景,对楚人、楚地的一种概称,“惟楚有才”的历史说法。一是始说,《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这里的杞梓、皮革喻指优秀的人才(《晋书·陆机陆云传评》载:“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
”)。左丘明的意思是:楚族人才济济,晋国士大夫没有楚人有才能,那个时期,楚人的智慧与才能享誉天下。二是岳麓山说法,清代嘉庆年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他想给书院写一副门联,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贡士张中阶闻之,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这副对联中的“楚”是指以岳麓山为中心的潇湘文化地域,对联的意思是,楚地有才学,以这里为最多。三是新中国开国元首毛泽东的家乡之说,毛泽东的家乡是湖南。毛泽东的才华和能力在历史上和全世界可谓绝无仅有,因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湖南楚湘文化在当今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楚族人的起源与发展,《国语·郑语》和《史记·楚世家》有着明确的记载,祝融八姓之一的芈姓即为楚族。
自季连开始,楚族已具雉形,楚族起源于河南的嵩山、新郑一带,后南迁丹阳。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大肆攻伐南方蛮人,蛮人归附楚族,成为了楚族人的一部分,楚族由此发展状大,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族种之一,楚族人的历史属地。历史上出现过两个楚国实体政权,一是春秋战国时代周成王册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建国后,楚族人奋发图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所以,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疆域比较辽阔,包括了湖南、湖北、江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江苏、浙江、河南、山东、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的部分地区。二是五代十国时期马殷于公元907年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楚国(也称南楚、马楚),此时的楚国辖地包括湖南全境及广西大部分地区、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综上所述,历史上的楚地不仅仅是指湖北、湖南,其它地方也都有楚人属地,
楚人文化从开始形成到后来的发展,由于楚人的聪明才智,使楚文化成为一支强大繁盛的文化主流。从广泛意义上理解“惟楚有才”的“楚”是上述所列的楚人、楚地,从狭义上讲,湖南在历史上一直是楚文化的主要阵地,“惟楚有才”的“楚”还是代表着“三湘文化”域地。而事实上,“楚”指的是湖南或湖北并没有什么争论的意义,时至,“惟楚有才”的“楚”只是代表一种文化传承,没有地域的界定。
2、湖南和湖北以前叫什么名字?
谢邀湖北和湖南,人杰地灵,在我们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到了近代以来,历史地位突显。清朝末年,湘军横行天下,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被誉为晚期三大名臣,辛亥革命,湖北武昌首义,撼动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共和国开国人物湖北湖南居多,一,湖南。湖南位于洞庭湖以南,在湖南境内,发现了四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址,证明人类在湖南生存的历史很久远。
一万年前有种植稻谷迹象,五千年期湖南先民开始定居生活。原始社会称之为三苗、百濮、扬越,在夏、商、西周时期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之地,称之为苍梧、洞庭二郡;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推行郡县制,在湖南设黔中和长沙两郡;西汉初年,称之为长沙国,汉武帝之时改为荆州刺史统辖范围;三国时,属吴国荆州,设荆州五郡;西晋时又分属荆州和广州;东晋时分属荆州,湘州和江州;南北朝时代,南朝将其分属为荆州、湘州和沅州;隋灭陈之后,天下终归一统,隋文帝在湖南设八郡;唐代宗时期,在衡州置湖南观察使,从此在行政区划上有“湖南”一词,后期虽几经变更,但“湖南”之名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