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一直在力推深河合作和深圳产业转移工作。不管从发展空间来还是区位优势来河源都具有很好的后发潜力,也与深圳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很多年了,两个城市又同饮一江水,河源人在深圳发展的也特别多,本来两个城市应该是有更亲近的发展关系,一直只开花不结果,几经努力,好像把部分生产车间转移到河源来了,但好像对河源的发展推动作用并不大。
1、深圳有多少产业转移到河源?
说实话。这几年一直在力推深河合作和深圳产业转移工作,但是真正转移成功的产业并不多。像中兴通讯,说了多少年,一直只开花不结果,几经努力,好像把部分生产车间转移到河源来了,但好像对河源的发展推动作用并不大。其实不管从发展空间来说,还是区位优势来说,河源都具有很好的后发潜力,也与深圳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很多年了,两个城市又同饮一江水,河源人在深圳发展的也特别多,本来两个城市应该是有更亲近的发展关系,
2、深中通道修好后,中山居住,深圳工作的生活方式可行吗?有多少公司会迁往中山?
讲真作为一个住中山在广州上班的人,身边这样通勤的人真不少,我来个现身说法。未来深中通勤距离大概30-50公里,中山过桥24公里然后经沿江高速到达的是深圳的核心区域宝安、前海,算上桥下桥20公里,那就是44公里,远吗?其中有24公里是桥,按照限速100公里,15分钟就可以过桥,剩下45分钟就是上下桥和市区了,在大城市深圳,你别说1个小时不能接受,已经比很多人好了,我这里特指在宝安前海沿海这一带上班的,如果就在机场附近上班的话,可能通勤时间会控制在40分钟都有可能,想想这一带的房价,如果不拼爹或者早期买房的,我想应该99%的人买不起房吧,过桥到中山买房绝对是不二之选,算通勤成本的,什么过桥费来回120,油费60,一天180,一个月通勤22天就是3960,我只能说你数学真好,与其算这个,不如早点在桥附近去买房,我来告诉你实际情况是怎样的,通勤的人多了,成本自然会直线下降,拼车、公共交通等,甚至有些公司可能直接发班车,我现在中山广州通勤不至于有班车,因为距离还是太远,但是拼车确实很方便,
未来深中通道其实有同城的概念了,就像武汉南京的长江大桥一样,只不过这个是长24公里的跨海大桥而已。最后,在中山上班居住的人就别回答这个问题了,压根不懂通勤的概念,中山城区横竖就那么几公里,想当初我住中山三乡,然后在中山东区上班,来回40多公里,20多分钟,根本就不叫事,然后在深圳宝安前海这块上班的人赶紧入坑吧,闭着眼睛买离桥近方便上桥的,你以后会庆幸你自己的选择的。
3、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工厂搬到河源和惠州那边?
究其因为产业转移产业升级,原深圳东莞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引进了大量的加工企业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企业,这在当时中国轻工业用品奇缺的年代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从而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高速发展;然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产品的饱和与剩余以及城市发展的要求所在,就必须进行升级换代,当前重点是打造高新技术产业与互联网产业,所以原有的企业就必须外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