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华夏民族的形成以及古中国的来源地在哪里呢。在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这一片大区域,我从没有听说过河南和陕西互怼的事,河南人对陕西人永远都是充满着满满的感激之情,西安道北居住的人的老家基本都是河南的,或许大家都看过电影“一九四二”,那部电影写的都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河南灾民逃荒到陕西的事,当时的河南人有句话是“宁往西走一千,也不往东挪一砖”,旧社会的八百里秦川无灾无难,日本鬼子的铁蹄尚未踏到陕西,那是以前令人向往的幸福之地,是陕州父老乡亲接纳了我们河南难民,渭南,西安,宝鸡,铜川等地都有我们当年流落当地的难民,我们河南人对陕西人有着亲人般的感情,那会和敬爱的陕西人互怼,我们没有那么没有良心,我们河南人可以和任何地方的人互怼,永远不会说陕西半句不字,河南陕西永远都是一家人。
1、汉朝的河内在哪里?为什么很出名?
汉朝的河内郡,初建于公元前201年,汉高祖登基的第二年,具体位置大概是现在的豫北地区,太行山东南,黄河以北地区。河内郡下辖十六个县:汲县(现河南卫辉市)、共县、林虑县(现河南林县)、获嘉县(现河南新乡获嘉县)、修武县、野王县、州县、怀县(郡治)、平皋县、河阳县、沁水县、轵县、山阳县、温县、朝歌县、武德县,
为什么河内在汉朝非常有名?河内地区古代是殷商国都(河南安阳)所在地,在这个地方商朝立国数百年。到了西汉时期,政府在河内郡搞了很多的防洪工程,主要这个地方经常闹水灾,防洪是为了保护耕地,汉武帝时期,河内郡到长安的驿站马匹都是由河内郡私人马提供,每个驿站50匹,可以想见当时河内地区有饲养大量的牲畜。不断推进的防洪工程,使得河内郡的人口、粮食、牲畜数量逐步增加,
(汉光武帝剧照)到西汉末年时,河内郡已经是汉王朝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经济中心了。汉光武帝刘秀在征讨四方时,就是以河内郡为自己的后勤总基地,兵源、粮食、牲畜以及其他产品都由这里提供,当时刘秀安排管理河内郡的人员时,邓禹讲了河内郡的重要地位并推荐了管理人(《后汉书》记载):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无复西顾之忧,所以得专精山东,终成大业。
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当年汉高祖用萧何镇守关中,没有了后顾之忧,才争得天下,现在河内郡人口众多,北面连接上党地区,南面临近洛阳,寇恂(云台二十八将第五位)足以胜任此职务,寇恂果然不负众望,源源不断提供后勤援助,帮助刘秀夺得天下。(寇恂像)《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唐人(古代唐国)都河东,殷人(商朝)都河内,周人(周朝)都河南,
2、河南省的陈留县,汉朝皇帝的封地,为何在1957年会被撤销?
因为这个问题中提到陈留县,三国的曹植曾经在此被封为陈留王,我带着兴趣特意去了解查询了,所以虽然不是河南人也回答一下。为什么先上一张有开封标志的图片?因为在河南省开封市,下辖了一个当年的开封县,如今的祥符区,而开封县就是1957年与陈留县合并而来的,所以,尽管陈留县被撤销,可是开封县也传承着陈留县悠久的历史,开封即陈留。
陈留县曾经是河南省的一座历史名城,终究敌不过时代的变迁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统治者名存实亡,各路诸侯相互混战之时,陈国借机吞并了留国,陈留作为地名呼出现,秦国完成统一六国的伟业后,全面推行起郡县制度,陈留为陈留县。大汉朝建立以后,郡县制度得到完善,郡县制兼有封国制,陈留为陈留郡,东汉末年,改陈留郡为陈留国,汉献帝即位前曾经是陈留王。
陈留也曾经是袁绍、曹操等诸侯,向西讨伐董卓的集结地,陈留郡的管辖区曾经包括了17个县,并且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陈留郡依然存在;唐代陈留县的县治移到现在的陈留镇;解放后设陈留专区,专署驻地就设在陈留县。那么这样历史悠久的陈留县,为何在1957年会被撤销呢?50年代开始,我国着手调整各个地区的区划,首先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然后区划各个专区,最后区划各个县,
3、河南人的起源是哪里?
河南,黄河之南,环境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四通八达,俨然就是中国的心脏。关于河南人的起源,这个要从考古学地理学生物学历史学的角度去看待,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去看,众所周知,华夏民族的形成以及古中国的来源地在哪里呢?就是在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这一片大区域,先秦时期河南这里都已经很发达了,有一句话叫做得中原者得天下,农业文明在这里已经遥遥领先世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