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深圳市 > 神光山,神光山的桃花源特点

神光山,神光山的桃花源特点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06 18:21:54 编辑:深圳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你怎样介绍神光山的

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东省兴宁市福兴街道神光村,距兴宁市区3公里,紧挨广梅汕铁路兴宁站和梅河高速兴宁西出口,是兴宁境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粤东地区著名的宗教文化旅游胜地。是一个以神光山自然景观为主,宗教文化为特色,集历史文化、客家文化和游览、登山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区型公园。

你怎样介绍神光山的

2,神光山的桃花源特点

梦里寻她千百度,在兴宁市生态文化名山神光山之上,就有真实的桃花源——神光山金煦国际度假村。它占地3078亩,总 15亿元人民币,规划设计以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等为主要特色,离尘不离城,丰富的植被与周遭静谧的环境相得益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型范例。

神光山的桃花源特点

3,梅州兴宁有什么山好旅游的

1、鸡鸣山:原名鸡灵山,位于兴广东省宁市永和镇锦洞乡与新圩镇双头村交界地方,海拔538、7米,周围群山环抱,一峰独耸,是兴宁古八景之一;2、黄蜂窝茶山:位于兴宁市东部的径南镇,离兴宁城区二十公里,毗邻梅州市梅县区,205国道路经茶山;3、神光山:位于广东梅州市兴宁市福兴镇,海拔360米,山高100米,山上林木参天,曲径通幽,古迹甚丰,为历代文人墨客畅游之地。更多关于梅州兴宁有什么山好旅游的,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20785a1633810860.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梅州兴宁有什么山好旅游的

4,梅州兴宁神光山多高

神光山海拔360米! 神光山,中国6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位于广东省兴宁市市郊,原福兴镇与刁坊镇交界地区.原有“南山”、“挂榜山”、“铁旗峰”之称,后相传宋天禧年间邑人罗孟郊(宋天圣八年探花,官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梦山神降五彩祥光助读,遂改为“神光山”. 神光山山上林木参天,曲径通幽,古迹甚丰,集“寺、坛、池”为历代文人墨客畅游之地.每年重阳节赴神光山登高,祭祀,赛神会等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江南四大才之一,时为明代正德十二年,祝枝山曾任兴宁县知县.在游神光山时曾写下神光山诗名: 出郭西南五里强,翰林留得读书堂, 漫漫古岫云烟薄,寂寂闲陂草树旁, 几点远村依野水,一间空殿锁斜阳, 山灵为我乡人问,更许何年会有光. 景区有:神光寺、祖师殿、墨池寺、石古大王、望兴亭、电视发射塔、慈母亭、白沙大王、三山大王.李振将军纪念亭,是理想的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的游览场所. 神光寺:原名“曹源寺”,佛教临济宗横山堂支流发祥地(开山祖师牧原和尚,俗名何南凤,石马人).神光寺建于北宋即公元一零五八年,一九五八年被毁,一九八七年按泰式寺庙建筑风格重新修建.新神光寺占地面积八千平方米,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观音殿、地藏殿.大雄宝殿内设有伍百罗汉,四周墙上还有释加牟尼成佛的如来磁画,十分华丽壮观. 祖师殿:在神光寺的上方建有祖师殿.殿分主殿和围廊,占地三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一百五十平方米,殿内有大小佛像一百多个. 石古大王:从神光山西边山口,迈步一百一十七级石级而上,可见到一棵千年古榕和一个古茶亭,在旁边原有一个巨石,即为"石古大王".相传石古大王为兴宁古代的一位民族英雄,因保家卫国有功,被尊为神.后人为纪念这位相传的英雄,在旁设有神坛和行宫.在坛上方有一横匾,书有漆金大字"岩固天全",这四个字可拆写为"山口一人,石古大王". 墨池与探花书院:在神光山东边的山坳里的墨池寺边有口石泉,泉水自石间涌出,长流不息,泉水清澈纯净而无杂质,水味甘甜.据明朝所编正德兴宁志记载,宋学士罗孟郊少年读书于此,常在泉边临池习书,洗砚池中,水尽墨色,因而得名墨池.罗孟郊刻苦攻读高中探花,封为学士.后人为纪念他并激励后辈,在墨池边旁建一探花祠,后改为探花书院. 墨池寺:在墨池和探花书院边有一古老的寺庙--墨池寺.墨池寺中有广东最大的千手千眼观音佛像和去年落成的大雄宝殿内的五百罗汉雕像.二处佛像的雕塑栩栩如生,雄伟壮观,每日游客洛泽不断.

5,梅州最著名的山是什么山

梅州市以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为主,位于梅县、大埔县、丰顺县交界的铜鼓嶂为梅州市最高峰,海拔1560米。   神光山   神光山位于兴宁城区边缘,是兴宁市著名旅游风景区,也是兴城的重要景观,一九九六年被评为梅州市市级旅游风景区。神光山具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山形秀丽,形如展旗,状若挂榜,又称挂榜山。相传宋代学士罗孟郊家境清贫,星夜在山下苦读,一仙人施放法术,亮出五色光环助其攻读,果然赴京高中探花,官授谏议大夫,神光山便由此而得名。神光山上的神光寺、石古大王坛、墨池寺等宗教文化建筑群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在民间影响甚大,尤为海内外客家人士所景仰。在重阳佳节,往神光山登高的海内外游客和方圆数十公里的群众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人流有三四公里长;在山顶极目远眺,兴城景色尽收眼底。   江南四大才之一,时为明代正德十二年,祝枝山曾任兴宁县知县。在游神光山时曾写下神光山诗名:出郭西南五里强,翰林留得读书堂,漫漫古岫云烟薄,寂寂闲陂草树旁,几点远村依野水,一间空殿锁斜阳,山灵为我乡人问,更许何年会有光。   神光山一九八六年被兴宁市政府规划为旅游区,列为兴宁重点保护和开发建设的四大旅游区之一,重建了神光寺、祖师殿、墨池寺和石古大王坛等主要古迹,使以宗教文化内涵为主的神光寺、石古大王坛等声誉日隆;于一九九七年市政府又进行了第二次总体规划,把神光山旅游区的控制面积从4.3平方公里扩大至10平方公里。   黄蜂窝茶山   黄蜂窝茶山位于兴宁市东部,离兴宁城区二十公里,毗邻梅县, 205国道路经茶山。茶山现种有优质单丛、奇兰、黄金桂等名茶八仟多亩,还种有沙田柚、荔枝、青榄等优质水果三仟伍佰亩。茶山内已建成一条七米宽五公里长的环山水泥公路,在茶山旅游区内建有世界最大的高7.8米,直径8.5米的大茶壶和直径3米的大茶杯各一个。茶山的各个山头分别建有观茶的茶亭、假山等景点。 回归大自然,饱赏茶山自然风光,体验种茶、采茶、制茶已成为一种新时尚,成为城乡一体游的农业观光的一道风景线。   莲花山   阴那山山脉是粤东平行岭谷中最长的山脉,从东北部与福建接壤的大埔至西南的大鹏湾,长达400公里,将粤东分成东南河西北两部分,成为潮汕民系与兴梅客家地区的天然界限,同时也是潮汕地区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金山笔(1170米),全县最高峰;皇佑笔(1150米)、铁山峰(1164米)、大峰嶂(1092米)、小峰笔(1057米)、樟坑岌(1020米)等6座。   粤东第一高峰——铜鼓峰   铜鼓峰是莲花山脉——阴那山中部主要组成部分最高峰,海拔1559.5米,素有粤东第一高峰之称,山上有“仙人取宝”、“玉石佛手”、“铜峰佛光”等20多个景点。   七目嶂   七目嶂,位于广东龙川、东源、五华、等县交汇处,属省级自然风景保护区。登上山峰,可眺望周围丰顺、紫金等七县市,故称七目嶂。    七目嶂山清水秀、风景迷人。山中有世界罕见的“杪椤群”、“神龟爬山”、“双鹿饮泉”、“天然瀑布”、“吻脸石”等著名景点。山中清泉水清澈透明,清甜爽口,是天然的饮用纯净水开发的宝贵资源。数十个自然景点和数千种动植物构成一幅如诗如画的旅游名胜景区,令游人流连忘返。 被誉为“物种宝库”的粤东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七目嶂自然保护区,位于河源市龙川县紫市镇,毗邻河源、紫金、五华三县,距龙川县城约40公里,总面积58.5平方公里,是原始次生阔叶林区,也是广东省最大的天然阔叶林区之一。   七目嶂自然保护区物种繁多,经专家考证的就达200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桫椤、三尖杉、吊皮锥、红椿等15种,动物有云豹、雉鸡、穿山甲等,称之为“物种宝库”实在是名不虚传。   七目嶂自然保护区不但物种丰富,而且自然风光秀丽,景色十分迷人。群峰俊俏,峭壁险要,飞瀑深潭,古藤横空,山溪清澈,云海茫茫等秀丽景点举不胜举,定会使你美不胜收。如果你是一位不畏艰险的勇攀高峰者,登上龙川制高点——海拔1318米的七目嶂主峰,河源、龙川、紫金、五华四县山川秀色便可尽收眼底。相传,诗人苏东坡游七目嶂后,对七目嶂的秀丽景色赞不绝口,曾写不不朽名作《石马诗》。

6,关于神光山的诗句神光山诗歌

1.神光山诗歌 美丽的神光山_250字关注他 私信他118人浏览了这篇文章我的家乡在兴宁,那里有一处风景优美的景点——神光山。 春天来临之际,山上的迎春花带头开花了,它趁我们不注意,悄悄地展开了金黄色的花瓣。小野花也不甘示弱,个个争先恐后地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裳。 树木也刚刚抽出新的枝条和嫩芽,在春风中向人们招手。去山上踏青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漫步到山上的电视塔。 夏天,树木葱葱笼笼,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遮住了,为去山上上香的人们遮凉。瞧,连蝉也欢快地唱起了歌。 秋天,落叶纷飞,好像无数只蝴蝶在空中舞动,山下的游乐场也人山人海,孩子们在秋风的吹拂下玩得可开心了。冬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旁,山上也十分宁静。 清晨,不怕严寒的小鸟们在树上唱起了歌儿。神光山寺庙的钟声在山中回荡,这一切好像一幅山水画。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神光山。 2.神光山诗歌 美丽的神光山_250字 关注他 私信他118人浏览了这篇文章 我的家乡在兴宁,那里有一处风景优美的景点——神光山。 春天来临之际,山上的迎春花带头开花了,它趁我们不注意,悄悄地展开了金黄色的花瓣。小野花也不甘示弱,个个争先恐后地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裳。树木也刚刚抽出新的枝条和嫩芽,在春风中向人们招手。去山上踏青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漫步到山上的电视塔。 夏天,树木葱葱笼笼,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遮住了,为去山上上香的人们遮凉。瞧,连蝉也欢快地唱起了歌。 秋天,落叶纷飞,好像无数只蝴蝶在空中舞动,山下的游乐场也人山人海,孩子们在秋风的吹拂下玩得可开心了。 冬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旁,山上也十分宁静。清晨,不怕严寒的小鸟们在树上唱起了歌儿。神光山寺庙的钟声在山中回荡,这一切好像一幅山水画。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神光山。 3.描写朝霞的古诗句有哪些 1、远游篇(曹植)远游临四海。 俯仰观洪波。大鱼若曲陵。 承浪相经过。灵鳌戴方丈。 神岳俨嵯峨。仙人翔其隅。 玉女戏其阿。琼蕋可疗饥。 仰首吸朝霞。昆仑本吾宅。 中州非我家。将归谒东父。 一举超流沙。鼓翼舞时风。 长啸激清歌。金石固易敝。 日月同光华。齐年与天地。 万乘安足多。2、洛神赋(曹植)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其辞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 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 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王弟]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 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 进止难期,若往 若还。转眄3、斗百花(晁补之)脸色朝霞红腻。 眼色秋波明媚。云度小钗浓鬓,雪透轻绮香臂。 不语凝情,教人唤得回头,斜盼未知何意。百态生珠翠。 低问石上,凿井何由及底。微向耳边,同心有缘千里。 饮散西池,凉蟾正满纱窗,一语系人心里。4、临江仙(陈师道)曲巷斜街信马,小桥流水谁家。 浅衫深袖倚门斜。只缘些子意,消得百般夸。 粉面初生明月,酒容欲退朝霞。春风还解染霜华。 肯持鸳绮被,来伴杜家花。5、蝶恋花(陈从古)日借轻黄珠缀露。 困倚东风,无限娇春处。看尽夭红浑谩语。 淡妆偏称泥金缕。不共铅华争胜负。 殿后开时,故欲寻春去。去似朝霞无定所。 那堪更著催花雨。6、和张相公太原山亭怀古诗(崔恭)高情乐闲放,寄迹山水中。 朝霞铺座右,虚白贮清风。潜窦激飞泉,石路跻且崇。 步武有胜概,不与俗情同。7、花底(杜甫)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8、和杨使君游赤松山(贯休)为郡三星无一事,龚黄意外扳乔松。 日边扬历不争路,云外苔藓须留踪。溪月未落漏滴滴,隼旟已入山重重。 扪萝盖输山屐伴,驻旆不见朝霞浓。乳猿剧黠挂险树,露木翠脆生诸峰。 初平谢公道非远,黯然物外心相逢。石羊依稀龁瑶草,桃花仿佛开仙宫。 终当归补吾君衮,好山好水那相容。9、次韵雨丝云鹤二首(黄庭坚)烟云杳霭合中稀,雾雨空蒙密更微。 园客茧丝抽万绪,蛛蝥网面罩群飞。风光错综天经纬,草木文章帝杼机。 愿染朝霞成五色,为君王补坐朝衣。 4.有哪些关于华山的诗句 描写“华山”的诗句有: 1.诗名【华山歌】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五古】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2.诗名【送田卓入华山】年代:【唐】 作者:【贾岛】 体裁:【五律】 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 3.诗名【宿华山】年代:【唐】 作者:【许棠】 体裁:【五律】 异境良难测,非仙岂合游。星辰方满岳,风雨忽移舟。 喷月泉垂壁,栖松鹤在楼。因知修养处,不必在嵩丘。 4.诗名【华山寻隐者】年代:【唐】 作者:【李频】 体裁:【五律】 自入华山居,关东相见疏。瓢中谁寄酒,叶上我留书。 巢鸟寒栖尽,潭泉暮冻余。长闻得药力,此说又何如。 5.诗名【华山南望春】年代:【唐】 作者:【朱景玄】 体裁:【五排】 灵岳多异状,巉巉出虚空。闲云恋岩壑,起灭苍翠中。 皓气澄野水,神光秘琼宫。鹤巢前林雪,瀑落满涧风。 春尽花未发,川回路难穷。何因著山屐,鹿迹寻羊公。 6.诗名【华山南庙】年代:【唐】 作者:【李益】 体裁:【五古】 阴山临古道,古庙闭山碧。落日春草中,搴芳荐瑶席。 明灵达精意,仿佛如不隔。岩雨神降时,回飙入松柏。 常闻坑儒后,此地返秦璧。自古害忠良,神其辅宗祏。 7.诗名【纵笔】年代:【宋】 作者:【陆游】 素月徘徊牛斗间,天风吹鹤度函关。 一年似此佳时少,唤起陈抟醉华山。 8.诗名【梦华山】年代:【宋】 作者:【陆游】 路入河潼喜著鞭,华山忽到帽裙边。 洗头盆上云生壁,腰带鞓前月满川, 丹灶故基谁复识?白驴遗迹但相传。 梦魂妄想君无笑,尚拟今生得地仙。 9.诗名【华山】年代:【宋】作者:【陈抟】 半夜天香入岩谷,西风吹落岭头莲。 空爱掌痕侵碧汉,无人曾叹巨灵仙。 10.诗名【华山】年代:【宋】 作者:【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华山的人文历史 道教文化 华山的道教宫观很多,历史也很悠久,早在汉武帝时就建有集灵宫,唐朝更陆续出现了一些由道士们自己所营建的宫观,相传大上方的白云宫就是唐金仙公主的修道处,至今遗迹犹存。经过宋、元两代的发展,到明代华山上的道教宫观已经很多了,香火很盛。由于庙宇最初多建在峰顶,清康熙十六年 (公元1677年)山洪暴发,庙舍冲毁极多,故清代以后所重建的多改在峪内。 华山最主要的宫观是 西岳庙。该庙在华山下十里之处,华阴东五里。旧址在黄神谷。它始 建于汉武帝时,即前面讲过的集灵宫。东汉桓帝延熹八年 (公元165年)曾立《西岳华山庙碑》,言东汉统治者祭华、修庙、祈雨等事。北魏兴光元年(公元454年),文成帝因旧庙已毁坏不堪,便在华阴东五里处的官道北兴建新庙。从北魏开始直至清代,历代人们都不断加以维修和扩建。 另外还有 云台观和 玉泉院。云台观在华山下,去谷口二里,华阴南八里,为古明堂地,北周焦道广初创,唐天宝年间金仙公主复修。《华阴县志》载: “云台观以云台峰名。有二:其一为北周道士焦道广建,其一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为陈抟建。” 陈抟初居华山,曾开辟荆榛,在观内居住。元、明、清历代不断修葺,迄今旧址还在,其东北尚有纪念陈抟的希夷祠。玉泉院在华山的张超谷,宋仁宗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3)为纪念陈抟所建,院与玉井潜通,玉泉溪水环绕,故名。院内有奉祀陈抟的希夷祠,祠后曾有希夷睡洞,传说是陈抟练习睡功之处,可惜早已不存。玉泉院的规模是清朝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华阴知县陆维垣所建,光绪时曾为大水冲毁,后修复。解故后,人民政府于1958年拨款重修并扩建。另外还有镇岳宫、玉女祠、全真观、圣母殿、毛女祠、炼丹炉、巨灵祠等等。这些庙多依山而建,结构精巧。 5.关于华山的古诗 1、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宋代寇准《咏华山》 译文: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2、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唐代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译文:荆山刚刚越过华山迎面来,红日东升潼关也四门大开。 3、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两汉佚名《孔雀东南飞》 译文:两家要求将他们夫妻二人合葬,结果合葬在华山旁。 4、峰顶高眠灵药熟,自无霜雪上人头。——唐代李洞《华山》 译文:高眠于峰顶之上,灵药自然成熟,从此头顶再也没有白头发。 5、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唐代贾岛 《送田卓入华山》 译文:瀑布高耸,在这瀑布旁边有一座草堂。 6.形容“客家人”的诗句有哪些 《南山池》 五代 梁藻 翡翠吹翻荷带雨,鹭鹚飞破竹林烟。 时沽村酒临轩酌,拟摘新叶靠石煎。 《登谢公楼 》 宋状元 邹应龙 沿岸城廓开翠屏,南山毓秀欲腾云。 寺院宝塔耸苍吴,江上群峰排众青。 沽酒自作太白醉,凭栏独向曲江斟。 风流江左令何处,吊古吟诗谁解听。 (邹应龙,宋庆元间进士第一,状元。任泉州、赣州知府,广西经略,工部尚书。嘉熙间端明殿大学士。寓长汀四堡) 《苍玉洞 》 元逸士 王梦麟 曲曲清溪叠叠山,石门深处有禅关。 我来自得闲滋味,坐听山重尽日还。 (王梦麟,清流人,晚年寓汀。有《石龛小集》) 《登大半山 》 明诗人 李颖 方仞云峰护一山,九天风露透衣寒。 固知仙境多灵迹,莫向枰棋着意看。 (李颖,上杭诗人,著有《梅隐稿》编《杭川风雅集》) 《南泉庵》 明进士 邱道隆 南征战士欲投戈,寻乐施旗映薛萝。 酒熟田家来赛社,晚晴渔舍乱堆蓑。 半帘风月吟中趣,一剑功名水上波。 指点当年陈迹在,几人襟袖泪痕多。 (邱道隆,上杭人,景泰间进士,江南道御史。以鲠直触忌,谪南雄知府) 《登北山 》 明进士 熊石儿 何苦入尘网,山高可啸天。 采芝时一得,弄日莫能先。 径僻无凡客,云深有大仙。 武陵人不远,坐待此峰巅。 (熊石儿,名兴麟,永定人。崇祯间进士,湖广巡按,监察御史。有《素园诗文集》 “客家”的详细释义: 客家是古越残存者与秦以来中原汉人互相混化而成的人们共同体。[1]从宋朝开始,粤赣闽三地交界处的畲族、峒族、汉族等民族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然后又往南方各省乃至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迁徙,并最终成为汉民族中一支遍布全球且人文特异的重要民系族群。 据有关学者估计,全世界约有1500万客家人。 史籍记载: 黄遵宪在《梅水诗传·序》中说:“嘉应一州,占籍者十之九为客家。此客人者,来自河洛,由闽入粤,传世三十,历年七百。”按黄遵宪的说法,嘉应州自1773年(清雍正十一年)立州,从嘉应立州之始追溯,客家人已经在嘉应之地定居超过700年,已经延续了三十世嗣,是大约公元1000年前后(北宋时期)中原族群南迁到嘉应之地的。而放眼珠三角许多被归类为广府方言系的居民,至廿一世纪之初仍未有传下三十代孙嗣,可见客家人在岭南定居的时间并不比广府系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就是:客家人不可能全部都来自河洛地区,黄遵宪所谓“来自河洛,由闽入粤”必然只是对其中一部分的概述,而不可能是指全体客家人。黄遵宪《梅水诗传·序》对嘉应州居民来源的描写,可能只是以他本人的家族迁徙史为基础。 另外,在 黄遵宪的《乙亥杂诗》中也提到:“荜路挑弧展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 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这就再一次证明了客家人根源自中原河洛,其中不少客家人定居岭南已经超过1000年。大埔县万福寺始建于834年(唐文宗太和八年),至2014年已经超过1180年。据明朝 祝枝山编《正德兴宁县志》记载,宋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探花 罗孟郊童年时,在神光山南麓贵人峰的小庙里读书。常在池边习书,洗砚池中,其水尽黑。罗孟郊考中探花之后,乡人便扩建这座小庙,并定名为墨池寺。罗孟郊生于北宋初的循州兴宁县,断然不可能是北宋才从中原南迁而来,自是唐代以前便已定居于此。 有关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土著说。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民系,而不仅仅是南迁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根据这些年的人类学以及移民史研究,大体可认为前一种说法更符合历史真相。从魏晋南北朝、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受到北方少数民族多次入侵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粤东北,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
文章TAG:神光山神光山桃花桃花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