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深圳市 > 台风是什么意思,综艺大哥大里讲的台风是什么意思

台风是什么意思,综艺大哥大里讲的台风是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15 20:05:36 编辑:深圳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综艺大哥大里讲的台风是什么意思

台风的意思是 在舞台上面的发挥 掌握 所以台风很好的意思就是.. 参赛选手发挥的很好

综艺大哥大里讲的台风是什么意思

2,台风是什么意思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 播放出错,请 刷新 尝试

台风是什么意思

3,台风的台是什么意思

台风,英文名typhoon,是一种发源于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音译成台风。
仅作为个人意见不做任何参考性,我小时候了觉得台风就是从台湾刮过来的所以叫台风,基本台风的路径都是经过台湾再到大陆

台风的台是什么意思

4,台风是什么意思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 播放出错,请 刷新 尝试

5,台风为什么叫台风名字的由来

台风:本为粤语,本义为大风(和太君中的太是一个意思),后来被西方人所接收,成为typhoon,再传入中国,音译为“台风”,看看,就是这么麻烦。指指亚洲太平洋海域的旋风,尤其是中国两广福建等地和菲律宾一带的热带风暴。 飓风:[英语:hurricane] 最初只指加勒比海的热带气旋;后来又可指任何具有狂风的热带气旋。应该也是音译。 注意,台风和飓风含义是有差别的。

6,台风为什么叫台风

纵观整个夏季 从台风“温比亚”到“山竹” 让人们不禁产生好奇 台风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呢? 00:00 / 00:57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7,台风是什么意思

台风是什么意思 台风(或飓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只是随着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台风在欧洲、北美一带称“飓风”,在东亚、东南亚一带称为“台风”;在孟加拉湾地区被称作“气旋性风暴”;在南半球则称“气旋”。

8,打台风是什么意思啊

台风是什么意思台风(或飓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只是随着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台风在欧洲、北美一带称“飓风”,在东亚、东南亚一带称为“台风”;在孟加拉湾地区被称作“气旋性风暴”;在南半球则称“气旋”。

9,什么是台风

台风是指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的强烈的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天气系统。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漩涡一样,一边绕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在北半球,热带气旋中的气流绕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正好相反。 越靠近热带气旋的中心,气压就会越低,气压越低,风力就会越大。但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如台风,其中心却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晴空区,也就是“台风眼”。 在热带海洋上发生的热带气旋,其强度差异很大。在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海域,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小于8级时称为热带低压,8级和9级风力的称为热带风暴,10级和11级风力的称为强热带风暴,只有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的热带气旋才称为台风。 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形成于高温、高湿和其他气象条件适宜的热带洋面。据统计,除了南大西洋外,全球的热带海洋上都有热带气旋的生成。

10,什么是台风为什么有台风呢

台风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台风 英文名称: typhoon 定义1: 发生在西太平洋和南海,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13级(1988年底以前,我国曾规定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8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 所属学科: 大气科学(一级学科) ;天气学(二级学科) 定义2: 发生在西太平洋和南海海域较强的热带气旋。 所属学科: 地理学(一级学科) ;气候学(二级学科) 定义3: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或以上, 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 所属学科: 海洋科技(一级学科) ;海洋科学(二级学科) ;海洋气象学(三级学科) 定义4: 发生在西太平洋和南海,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 所属学科: 水产学(一级学科) ;水产基础科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即每秒32.7米或以上)称为飓风(hurricane)或本地近义字(local synonym),飓风的名称使用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而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国际日期线以西,东经100度以东)使用的近义字是台风(typhoon)。 目录[隐藏] 词语释义 台风综述 台风形成 台风源地 台风分级 台风路径 异常路径 防患事项 台风编号 台风命名 除名台风 台风灾害 气旋风暴 台风利弊 台风防抗 结构能量 名词由来 登陆定义 警报标准 预警图标 同名电影 同名飞机 词语释义 台风综述 台风形成 台风源地 台风分级 台风路径 异常路径 防患事项 台风编号 台风命名 除名台风 台风灾害 气旋风暴 台风利弊 台风防抗 结构能量 名词由来 登陆定义 警报标准 预警图标 同名电影 同名飞机 [编辑本段]词语释义 【词语】 台风 【拼音】 taifēng 【英文】 [typhoon;hurricane;stage manner of an opera actor] 英语 Typhoon 这个词 (意思是飓风) 是根据台风音译而来。 【法文】 [typhoon] 【释义】 (1) 指亚洲太平洋海域的旋风。 这次的台风给大家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 (2) 指热带、亚热带海区发生的热带气旋。 台风云图(3) [stage manner of an opera actor]∶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现出来的风度。 她的台风真是越来越稳重了。 [编辑本段]台风综述 (1) 指亚洲太平洋及印度洋海域的旋风。例:约瑟夫.康拉德小说中描述的“台风”。 (2) 特指热带海洋发生的强烈热带气旋。 台风(或飓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只是随着发生地点、时间和叫法不同。印度洋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台风在欧洲、北美一带称“飓风”,在东亚、东南亚一带称为“台风”;在孟加拉湾地区被称作“气旋性风暴”;在南半球则称“气旋”。 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风向在北半球地区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为顺时针方向)。在气象图上,台风的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台风中心为低压中心,以气流的垂直运动为主,风平浪静,天气晴朗;台风眼附近为漩涡风雨区,风大雨大. 有史以来强度最高、中心附近气压值最低的台风,是超强台风泰培(英语:Typhoon Tip,台湾译名:狄普),日本1979年的大范围洪灾就是由这个台风造成的 泰培与美国地图的大小比较。 typhoon在美语中指发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热带暴风。若追溯其语源,也许很少有单词能像typhoon 一样表明汉语、阿拉伯语、东印度语和希腊语的多国语言背景。 希腊单词typhon 既是风神的姓名又是意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被借入到阿拉伯语(就象在中世纪时许多希腊语单词进入阿拉伯语一样,那时,阿拉伯人的学问保存了古典的风格,同时在把它传向欧洲时又有所扩充)。 Tufan,希腊语的阿拉伯语形式,传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语言,11世纪时讲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来。这样,阿拉伯语单词的衍生,从印度语言进入英语(最早记载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 和 tufan 的形式出现于英语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风暴。在中国,给了热带风暴的另一个单词-台风。汉语单词的广东语形式toi fung 同我们的阿拉伯语借用词相近,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于1699年载入英语。 各种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变成了typhoon。 [编辑本段]台风形成 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升中发生凝结,释放大量潜热,促使对流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令海平面处气压下降,造成周围的暖湿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抬升。如此循环,形成正反馈,即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机制。在条件合适的广阔海面上,循环的影响范围将不断扩大,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 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由于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旋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 以下为人教版高一地理书第一册的描述::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结构 台风结构从台风结构看到,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其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 一 、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 二 、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三 、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四、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编辑本段]台风源地 台风源地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洋低纬洋面上。西北太平洋热带扰动加强发展为台风的初始位置,在经度和纬度方面都存在着相对集中的地带。在东西方向上,热带扰动发展成台风相对集中在4个海区: (1)中国南海海区; (2)菲律宾群岛以东、琉球群岛、关岛等附近海面(最重要的台风发源地); (3)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面; (4)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 [编辑本段]台风分级 在热带洋面上生成发展的低气压系统称为热带气旋。国际上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强度并进行分类: 一、台风级别 超强台风(Super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大于51.0米/秒,也即 台风16级或以上。 强台风(S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41.5-50.9米/秒,也即14-15级。 台风(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32.7-41.4米/秒,也即12-13级。 强热带风暴(STS):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24.5-32.6米/秒,也即风力10-11级。 热带风暴(TS):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7.2-24.4米/秒,也即风力8-9级。 热带低压(TD):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8-17.1米/秒,也即风力为6-7级。 二、 热带扰动级别(由于热带扰动是热带风暴的前身,为了对其研究和追踪,有一套独特的分级方式): POOR表示差;FAIR表示一般;GOOD表示好。以反映热带扰动的结构好坏程度,以及发展成热带气旋的前景。一旦可能将加强成热带低压。此时JTWC亦会发出热带气旋警告(TCFA),这时的扰动可能是FAIR或GOOD级别。但是,并非所有系统在获升格为热带低压前都会发出TCFA,尤在当前东亚命名机构为JMA的情况下,若JMA相当迅速地命名,JTWC可能在非惯常发报时间发布TCFA,也也可能直接升为热带低压(虽然这样的情况并不多)。 [编辑本段]台风路径 台风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作用于台风的动力。动力分内力和外力两种。内力是台风范围内因南北纬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转偏向力差异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台风范围愈大,风速愈强,内力愈大。外力是台风外围环境流场对台风涡旋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南侧基本气流东风带的引导力。内力主要在台风初生成时起作用,外力则是操纵台风移动的主导作用力,因而台风基本上自东向西移动。由于副高的形状、位置、强度变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致台风移动路径并非规律一致而变得多种多样。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区台风移动路径为例,其移动路径大体有三条: JMA编号7920号台风Tip——史上最强热带气旋① 西进型 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广西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这种路线多发生在北半球冬、春两季。当时北半球副高偏南,所以台风生成纬度较低,路径偏南,一般只在北纬16度以南进入南海,最后在越南登陆,波及泰、柬、缅等国。甚至进入孟加拉湾。 ② 登陆型 :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先在台湾岛登陆,然后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再次登陆,并逐渐减弱为热带低压。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 ③ 抛物线型 :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这种路径多发生在5-6月和9-11月。最终大多变性为温带气旋。 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过发展、成熟、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气旋半径一般为500km~1000km,高度可达15km~20km,台风由外围区、最大风速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外围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阵性降水;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最大风速区,平均宽8km~19km,它与台风眼之间有环形云墙;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区,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0km~70km不等,平均约45km。台风眼区的风速、气压均为最低,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随着台风的加强,台风眼会逐渐缩小、变圆。而弱台风、以及发展初期的台风,在卫星云图上常无台风眼(但是有时会出现低空台风眼)。 [编辑本段]异常路径 西北太平洋常见几种异常路径: 根据异常台风路径对我国的影响,通常将异常路径分为八种型式: (1) 黄海台风西折:其主要特点是台风沿125E附近北上到黄海时突然西折,袭击辽鲁冀三省沿海,而正常路径是在这一带向东北方向转向的。 (2) 南海台风北翘:这类台风主要特点是到南海北部急转,沿经线方向北上,正面袭击广东省。正常路径是在南海北部继续西移,登陆我国广东西部、海南岛或越南。 (3) 倒抛物线路径:倒抛物线与抛物线路径相反,它将折向偏西或西南方向移动,有少数在我国华东登陆。正常路径是向西北方向移动或成抛物线向东北方向转向, (4) 回旋路径(又称作“藤原现象”):当两个台风距离足够接近时,在太平洋上常见到互相作逆时针方向回旋,并存在互相吸引的趋势。日本气象学家藤原曾对此做过实验,并指出其间相互吸引的作用。 (5) 蛇形路径:当台风在前进过程中,同时出现左右来回摆动,表现成一条蛇形路径。预报时,每一次摆动,都可能引起预报结论的混乱,或随实况不断地改变预报结论。 (6) 顺时针打转:台风打转是其移向急变的一种方式,打转以后往往选择一条新的路径移动,使原来的预报失败。顺时针打转一般发生在基本流场很弱的环境里。 (7) 逆时针打转:有一部分逆时针打转发生在几种基本气流并相互作用的环境里,这和顺时针打转基本气流很微弱的环境不同。 (8) 高纬正面登陆:这类台风生成以后一直朝西北方向移动,登陆朝鲜和我国辽宁、山东一带。这类路径很稳定,但概率很小。在同一个经度上,这种路径比正面登陆我国华东的路径要偏北10-15个纬度。 [编辑本段]防患事项 提示一 千万别下海游泳 台风来时海滩助潮涌,大浪极其凶猛,在海滩游泳是十分危险的,所以千万不要去下海。 提示二 受伤后不要盲目自救 请拨打120 台风中外伤、骨折、触电等急救事故最多。外伤主要是头部外伤,被刮倒的树木、电线杆或高空坠落物如花盆、瓦片等击伤。电击伤主要是被刮倒的电线击中,或踩到掩在树木下的电线。不要打赤脚,穿雨靴最好,防雨同时起到绝缘作用,预防触电。走路时观察仔细再走,以免踩到电线。通过小巷时,也要留心,因为围墙、电线杆倒塌的事故很容易发生。高大建筑物下注意躲避高空坠物。发生急救事故,先打120,不要擅自搬动伤员或自己找车急救。搬动不当,对骨折患者会造成神经损伤,严重时会发生瘫痪。 提示三 请尽可能远离建筑工地 居民经过建筑工地时最好稍微保持点距离,因为有的工地围墙经过雨水渗透,可能会松动;还有一些围栏,也可能倒塌;一些散落在高楼上没有及时收集的材料,譬如钢管、榔头等,说不定会被风吹下;而有塔吊的地方,更要注意安全,因为如果风大,塔吊臂有可能会折断。还有些地方正在进行建筑立面整治,人们在经过脚手架时,最好绕行,不要往下面走。 提示四 一定要出行建议乘坐火车 在航空、铁路、公路三种交通方式中,公路交通一般受台风影响最大。如果一定要出行,建议不要自己开车,可以选择坐火车。 提示五 为了自己和他人安全请检查家中门窗阳台 台风来临前应将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切勿随意外出,家长关照自己孩子,居民用户应把门窗捆紧栓牢,特别应对铝合金门窗采取防护,确保安全。市民出行时请注意远离迎风门窗,不要在大树下躲雨或停留。 [编辑本段]台风编号 中国把进入东经180度以西、北纬0度以北、近中心最大风力大干8级的热带气旋,按每年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这就是我们从广播、电视里听到或看到的“今年第×号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 台风的编号也就是热带气旋的编号。人们之所以要对热带气旋进行编号,一方面是因为一个热带气旋常持续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时可能出现几个热带气旋,有了序号,就不会混淆;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对中心位置的测定,因不同国家、不同方法互有差异,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气象台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因而,常常引起各种误会,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 我国从1959年起开始对每年发生或进入赤道以北、180度经线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或等于8级的热带气旋(强度在热带风暴及以上)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近海的热带气旋,当其云系结构和环流清楚时,只要获得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为7级及以上的报告,也进行编号。编号由四位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年份,后两位是当年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的序号。 如2003年第13号台风“杜鹃”,其编号为0313,表示的就是在2003年发生的第13个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热带低压、热带扰动均不采用热带气旋编号。当热带气旋衰减为热带低压、或变性为温带气旋时则停止对其编号。 由于热带扰动是热带风暴的前身,为了对其研究和追踪,有一套独特的编号方式。例如:西北太平洋的扰动从“90W”到“99W”循环编号。 在不同的大洋,热带扰动采用不同的后缀: 01 北大西洋--L 02 东北太平洋--E 03 西北太平洋--W 04 中北太平洋——C 05 孟加拉湾——B 06 阿拉伯海--A 07 南印度洋--S 08 南太平洋--P 09 南大西洋--Q 10 地中海——M 对于热带低压,则与热带扰动共用上述后缀,按每年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例:2006年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第一个热带低压编号为01W或200603001。 [编辑本段]台风命名 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 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O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具体而言,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如有任何一成员反对,这个名称就不能用作台风命名。 浏览台风命名表.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动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还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词或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悟空等。“杜鹃”这个名字是中国提供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杜鹃花:前一段在我国登陆的“科罗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种树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国提供的,意为绿宝石:“伊布都”是菲律宾提供的名字,意为烟囱或将雨水从屋顶排至水沟的水管。 台风的实际命名使用工作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称,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704,即2007年第4号热带风暴。 根据规定,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如0704号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其英文名均为“ Man-Yi ”,中文名为“万宜”。为避免一名多译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乱,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国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经过协商,已确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译名。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它的台风同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使用的名称从命名表中删去,也就是将这个名称永远命名给这次热带气旋,其他热带气旋不再使用这一名称。当某个台风的名称被从命名表中删除后,台风委员会将根据相关成员的提议,对热带气旋名称进行增补。 从2000年1月1日起,我国中央气象台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除使用热带气旋编号外,还使用热带气旋名字。此前,我国一直采用热带气旋编号办法。 _baidubaike

11,我们常说的刮台风了那台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叫台风不叫什么

台风产生的地区是在北纬约5°到20°的热带海洋上。 夏季这里的海面上气候又热又潮湿,空气不停地向高空上升,使得海面形成低气压区,周围的空气会不断补充进来。受热以后上升的热空气,在高空温度降低,凝成水珠并放出热量,使得海面空气加速上升,周围海面上的空气加速补充过来。由于地球自转作用,流动气流出现旋转,成为气候,台风就是这样产生的。
从台风结构看到,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其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  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  二、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三、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四、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台风名字的来源 一般认为是从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但据林绍豪教授的考据,可能是从闽南语「风筛」演变而来,於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云:「所云台者,乃土人见飓风挟雨四面环至,空中旋舞如筛」,因曰风筛,谓飓风筛雨,未尝曰台风也,台音筛同台,加风作台,诸书承误。至今闽南语称台风为风台,所以这一说法颇为可信。 这是其一。 后来广东话「大风」(dai fung)的发音被外国音译了,于是就有了英文的typhoon,法文的typhon。 再后来洋人进京,北方人就把它半音译半意译为「台风」了。 在南太平洋形成的气旋叫台风,在大西洋形成的气旋叫飓风
台风是英语typhoon的音译!

12,台风登陆指的是什么意思

台风登陆是指台风上岸。因为热带低压中心气压比外界低,所以周围空气涌向热带低压,遇热上升,供给了热带低压较多的能量,超过输出能量,此时,热带低压里空气旋转更厉害,中心最大风力升高,中心气压进一步降低。等到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一定标准时,就会提升到更高的一个级别。热带低压提升到热带风暴,再提升到强热带风暴、台风,有时能提升到强台风甚至超强台风,这要看能量输入与输出比决定,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台风就会增强,反之就会减弱。扩展资料在我国沿海地区,几乎每年夏秋两季都会或多或少地遭受台风的侵袭,因此而遭受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不小。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可以说,提起台风,没有人会对它表示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是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假如没有台风,人类将更加遭殃。科学研究发现,台风对人类至少有如下几大好处:其一,台风为人们带来了丰沛的淡水。台风给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带来大量的雨水。其二,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干热难忍,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些地区的热量,那里将会更热,地表沙荒将更加严重。同时寒带将会更冷,温带将会消失。我国将没有昆明这样的春城,也没有四季长青的广州,“北大仓”、内蒙古草原亦将不复存在。其三,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以上,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但也全凭着这巨大的能量流动使地球保持着热平衡,使人类安居乐业,生生不息。其四,台风还能增加捕鱼产量。每当台风吹袭时翻江倒海,将江海底部的营养物质卷上来,鱼饵增多,吸引鱼群在水面附近聚集,渔获量自然提高。
台风登陆就是说台风吹到哪了,就这个意思,比如说,代号“凤凰”台风,明日登陆海南岛,这就是说明天台风就会吹到海南岛了。
台风登陆的定义,是“台风中心整体移动到陆地上”。也就是说,台风中心在什么地点登陆,就称“台风在某地登陆”。 因为台风不一定有台风眼,所以说台风眼到达陆地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台风登陆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台风从海洋上到达陆地上了。而现在更多的是表达,海边的某个城市收到台风影响比较严重了就算是登录了吧
文章TAG:台风是什么意思台风是什么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