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年代999年-1062年,北宋名臣,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至今约1000年。3年,隋文帝杨坚改合州为庐州,合肥县城遂成庐州府所在地,庐州是在公元581年隋朝立国,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以前我也觉得合肥听起来土气,改成庐州最好了,所以强烈建议改名。
1、南京对合肥的发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合肥还需要多少年才能赶上南京?
可能没有哪个省的省会,像南京那样辐射本省众多地市有限;也没有哪个省的省会像南京那样,辐射别的省的地市效果非常明显。也没有哪个省的省会像合肥那样,地理位置绝佳,却看着身边的地市跑去了别人家里,对于合肥来说,南京的存在,到底有种瑜亮情节在里头。那么,南京对于合肥的发展影响到底有多大?南京的存在,对于合肥的发展来说,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首先,历史上的南京曾经是江南省的“省会”,也就是安徽的政治文化中心,直到顺治康熙年间,才逐步转移到了安庆,所以至今还有很多安徽人将南京作为心中的永恒省会,
合肥虽贵为霸都却毫无霸气可言。建国后,为了更好发展安徽社会经济,将安徽省会定位合肥,可以说,合肥的起点是很低的,当年的经济总量甚至不如安庆、蚌埠、芜湖。为做大合肥,提高省会首位度,也是集了全省之力,这反而引起了省内兄弟地市的不满,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合肥看到南京,是无限郁闷在心中。其次,南京正在加速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南京的都市圈,是妥妥地将安徽的安庆、宣城、芜湖、马鞍山等给圈了进去。合肥的势弱,反而助推这些地市加速投向南京的怀抱,虽然也打造了宁合发展轴,但很明显,大家更想沿着轴往东走。一体化的加速,除了吸引地市奔向南京外,众多的安徽人早就用脚投票,成了老南京人或新南京人,即使合肥本身高校资源丰富,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多也是“头也不回”去南京。
所以,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合肥看到南京,是多少怒气在心中,再次,合肥能不能有效对接南京的发展。在这里,合肥有个标杆可以学习,就是杭州!虽然今天安徽的黄山,正在不顾一切地往杭州跑,杭黄高铁的开通,只会加速这一趋势,但是,杭州在如何处理好与上海之间的关系,就值得合肥学习。杭州既能够充分借力上海发展红利,吸引海内外人才投资到杭州,哪怕这些专家人才住在上海工作在杭州;又能走出一条杭州独特的发展道路,在互联网经济发展上独具一格,成为今天世界数字经济的发展高地,
那么,合肥能不能有效借势南京的发展,又能走出一条合肥特色的发展道路呢?应该说,合肥的发展还是很有优势的,地理位置正居安徽中心,省会的首位度效果明显,全省对合肥的发展支持也不可谓不大,巢湖区域的划入拉开了合肥城市建设的新框架。与其把南京当作抢人抢资源的洪水猛兽,不如在两地间多走动走动,优化自身发展环境,把项目留下,把人留住!毕竟,你还有个中国科技大学呢!找到合肥特色发展路子,挖据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合肥真正需要做的,
2、在合肥待了9年,现在在合肥定居,已经成为第二故乡,合肥在你心中怎么样?
做为安徽省人,我只能对合肥发表一点小意见,我在合肥开了一年多店面生意。合肥发展有两点要改一下,第一,消防水龙头问题,一个省会城市,消防是个大问题,公路两侧,三百米到五百米最少有个消防水龙头,而合肥五里路难见一个,二,公共厕所问题,十里路难见一个,你到上海浙江一带看看,不远就有标记,前方多远有公共厕所里程。
3、为什么庐州改名叫合肥?
因为合肥不是庐州,庐州是广域型行政区,代指一大片区域。合肥市起源于当年的合肥县,合肥县是历史上庐州管辖的一部分,本质上合肥市从来没有改名,是合肥县在建国後因为当了省会升级成了省辖市,逐步转为地级市,庐州府因为北洋政府时期的“废府存县”改革而被撤销,属于直接销毁,没有跟其他行政区形成任何传承关系,这就好比松江府消失後就基本後继无人了,上海市也是在上海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上海也不是松江的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