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三国志》中没有的;二是同《三国志》一事二说的;三是纰谬显然,言不符理的;四是裴公的评论。特别是随着央视这几年相继推出的几个大型节目如《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的热播,唤醒了很多人学诗词、学经典的热情,学校的国学比重逐年增加,有的还专门开设了国学课,一些企业用国学来指导和校正自己的企业文化,搞国学培训的培训机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欢迎。
1、你的姓氏发源地是哪里?
万(wàn),中国姓氏之一,在我国姓氏人口排行榜位列第86位,属于大姓。万姓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0.42%,人口大于300万,如今,万姓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西、江苏、湖北等省,这四省万姓约占全国万姓人口的40%以上。万姓之正源亦出于姬姓:周成王封同姓族人姬良夫于芮国,芮国为伯爵国,在春秋之时,芮伯万当国,因其姬妾众多,使他的母亲芮姜不满,将其驱赶到魏城(现在山西芮城)。
他的后代以万为氏,称万姓,这是万姓的正源,(芮国在周襄王十二年(公元前640年),为秦穆公所吞灭。)汉族源流1,亦源于姬姓:春秋时晋国大夫毕万,他的后代称万氏,在春秋时期,毕公高的后代毕万在晋国任大夫,在周惠王十六年(公元前661年),毕万等人辅助晋献公消灭了耿国、霍国和魏国三个小诸候国,毕万以战功封于故魏城(现山西芮城),因此他又称魏万,成为后来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统治者的先祖。
2,源于子姓:商朝商王汤,设有万舞这种官职,万舞,就是万人之舞的意思,是商朝初大型礼仪的总指挥。史书记载,商汤是因“以万人而得天下”,一举击败夏桀,建商朝,万舞的后代,以祖先官职为氏,称万氏,这支万氏远远早于姬姓万氏。3,源于任姓:战国时孟子弟子万章,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万章,为任姓,全名任万,字子章,被后世称作万章。
万章的后代,以先祖之名为氏,亦称万氏,他们也称为万氏正宗,4,源于改名:在宋朝南仲丞相的幕客赵方的后代。在宋朝理宗时,有一名参议大臣为方岳,官授南仲丞相,他的幕僚中,有一幕僚名赵方,因名字中的“方”与方岳的姓氏有忌,因此改为赵万。在赵万的后代,亦称万氏,5,源于地名:以居邑名为氏。在古代有一个叫做弈叶的人,居住于阴山之北的万纽于山,他的后代地名为氏,亦称万氏,
少数民族源流1,源于鲜卑族。南北朝时北魏拓拔部的叶万氏、万纽于氏等部落,按照北魏孝文拓拔宏(元宏)的汉化政策,改为万氏,2,源于蒙古族。蒙古族土默特氏,以部落为氏,土默特氏族在明代居中卫(今辽宁沈阳),在清改汉姓为万氏和金氏等,3,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万氏,源出宛葛思谐音。万氏在回族中为数不多,清末著名的阿拉伯文书法家万景和为回族万氏,
4,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满族图们氏,亦称图莫图氏,汉化后的后代多冠汉姓为万氏、图氏、门氏、莫氏等。.满族瓦色氏,汉化后的后代多冠汉姓为万氏、瓦氏等,满族万旒哈氏,汉化后的后代多冠汉姓为万氏。5,源于鲜卑族的万俟氏,这种万姓读mò不读Wàn,也不可作“萬”。广东新会等地有此姓,我想查出江西的万姓的源头,结果没查出。
2、学习国学的意义?
近几年,国学热持续升温,特别是随着央视这几年相继推出的几个大型节目如《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的热播,唤醒了很多人学诗词、学经典的热情,学校的国学比重逐年增加,有的还专门开设了国学课,一些企业用国学来指导和校正自己的企业文化,搞国学培训的培训机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欢迎。说实话,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当然,在这股热潮中,有人因为认识深刻而真心去学,也有人是随潮流跟风去学。那究竟为什么要学国学?想清楚、搞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真正解决学不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有必要先来搞清楚什么是国学,国学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呢?古文经学大师章太炎认为主要包括经学、哲学、文学这三个方面,经学主要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哲学是中国古代的儒道法墨名以及佛家等派别的思想,文学则是指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