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北宋,赵匡胤没办法,只好选择开封做都城。大宋的都城后来一直在开封,直至“靖康之耻”,被迫南渡,北宋王朝以东京为都,历9帝、168年,成为开封建都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代都城,26年11月,金国挥兵南下,大举进攻北宋,金兵势如破竹,一举攻克了北宋的首都卞梁(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北宋的太上皇宋钦宗和北宋皇帝宋徽宗,史称靖康之耻。
1、北宋灭亡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古代历史中最耻辱的?北宋在现在哪里?
1126年11月,金国挥兵南下,大举进攻北宋,金兵势如破竹,一举攻克了北宋的首都卞梁(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北宋的太上皇宋钦宗和北宋皇帝宋徽宗,史称靖康之耻。1127年,全世界文化、科技最发达,经济最富裕的北宋被还处于奴隶制时代的金国灭亡了,北宋之所以灭亡,原因有三:一是统治者无能,治国无术。宋钦宗、宋徽宗父子均是在宫墙内长大,没有经过大风大浪的锻炼,不具备治国理政的能力,
面对北方的辽、金、西夏等政权对北宋致命的威胁缺乏忧患意识;二是吏治腐败。从皇帝到各级官员们都贪国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安逸生活,不思进取,腐败坠落,社会没有公平正义,导致民心不齐;三是重文轻武,武备松懈,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原为后周大将,通过其部下“黄袍加身”夺得了政权而登上了皇位,他十分耽心武将对自己政权的威胁,道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将们的兵权,把重文抑武作为其治国的国策,开启了重文轻武的时代。
宋朝建立之初,北方有辽、金、西夏等政权对北宋虎视眈眈,时刻威胁着北宋的存亡,这几个政权时常骚扰、侵犯北宋,掠夺人口和财物。然后北宋历代统治者没有意识到军队的重要性,重文轻武,沉醉于诗词书画、歌舞升平的梦幻里,宋徽宗的书法和绘画造造诣很高,堪称书法家和画家。但是宋朝统治者却没有意识到军队是国家的柱石、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做保障,就不会有国家的安全,
宋朝的军队数量不少,但是由于重文轻武,没有对军人的奖励激励机制,且宋朝虽富,但对军队发展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足,导致武备松弛、军人的作战意志不高,战斗力不强,遇到金兵进攻,倾刻土崩瓦解,北宋灭亡。我们应当从北宋灭亡的教训中获得什么启示呢?首先,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全国人民民团结一心、国家安全的政治保障;其次要时刻牢记:肥大不等于强大!没有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便没有国家的强大;要将国家的富裕转变为国家的强大就必须强军!军强则国强、军强则国安!忘战必危!要时刻牢记:军队虽然不生产产品,但生产国家安全!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
2、北宋为何把都城设在河南开封?
大宋初建时,赵匡胤就认为:定都长安是上策,定都洛阳为中策,定都开封只是下策。可是,大宋的都城后来一直在开封,直至“靖康之耻”,被迫南渡,这是怎么回事呢?赵匡胤“迁都”之议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在开封作了皇帝。然而,赵匡胤并不认为开封适合作为大宋的永久性都城,他很早就表明了态度,认为应该定都的原则应该是:“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
基于此原则,他认为定都长安为上策,定都洛阳为中策,长安自不必说,“关中四塞”,依托关中“形胜之地”以制天下,最符合“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的设想。洛阳的地势不及长安,那也有邙山及八关为屏障,也算是有险可依,开封周围则是平原沃野,除黄河外,几乎无险可守。因此,赵匡胤一直想要迁都,不过,以其弟赵光义(后来的宋太宗)为代表的重臣则反对迁都,主张就在开封定下来。
立国之初,由于平定方镇叛乱和南方诸割据政权,赵匡胤只好暂切放下争执,基本平定方镇叛乱和南方诸割据政权后,赵匡胤开始采取实质动作。976年四月,赵匡胤率众臣“西幸”,“有迁都之意”,众臣看出太祖心思,遂开始激烈反对,有人提出洛阳“京邑凋敝”、“军食不充”;有人则提出“千乘万骑,盛暑从行”,从各个方面分析洛阳不可为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