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三国时期的南阳郡与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是两个概念,不是三国时期的南阳郡,就意味着在现在的南阳市,同样的,不在南阳郡,也不意味着不在南阳市,这个还得看具体的行政划分。有人认为这里面的南阳,不是指南阳郡,而是指宛城,这个也明显是有问题的,因为在三国志里面,南阳与宛城是分得很清楚的,比如张绣与曹操的宛城之战,如果能在三国里面找出一处,烦请告知。
1、南阳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的隆中现在在哪儿?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字字严谨。诸葛亮要是写出师表写给皇帝看,汇报自己的家庭住址是用(南阳郡):大概可能也许某地耕种过,用这样的言词,就是对皇帝的不尊重和欺骗,诸葛亮他就是欺骗皇帝,那他就是欺君之罪。“南阳郡”极大,所以说诸葛亮的南阳也就是南阳宛城,诸葛亮老先生写的出师表字字都很严谨,不可能用(南阳郡)大概可能也许某地耕种,这样的词语糊弄皇帝的,也就是襄阳人自学聪明给诸葛亮的(南阳)加了一个字(郡)蒙骗世人,想让诸葛亮背负欺君之罪的骂名,
2、三国时的古城在什么地方?
《三国演义》里张飞与关羽等人古城相聚的古城是指豫州州治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县),这座古城在今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南10公里处古城乡古城村,京广铁路东侧。古城遗址在古城村东北60米处,考古调查证实,该城实系春秋战国时遗址。今城墙、护城河等均已荡为平地,地表已没有任何遗迹,《古城相会》关羽与张飞在古城相会,张飞一直认为关羽背了兄长,降了曹操,所以见关羽就挺枪就刺,关羽为了向张飞表真心,亲自斩了蔡阳,张飞明白是冤枉二哥了,便和关羽抱头痛哭,并请进城款待关羽,随后二人便去寻找刘备,最后兄弟相见,在回古城的路上。
3、三国诸葛亮隐居的南阳,和现在的河南南阳市是同一个地方吗?
当然不是,诸葛亮说的躬耕于南阳是指当时的南阳郡,而非宛城(今南阳市)。当时的南阳郡是一个省的概念,管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河南部分区域和湖北部分区域,现在的南阳市,当时叫宛城,隋以后才称南阳县(简称南阳)。诸葛亮时期的史书上也出现过南阳二字,但大家可以看看史书,都写的是除去宛城以外的地方,当时宛城算是比较出名所以直接称宛城。
当时南阳管辖邓县,邓县管辖隆中,诸葛亮在隆中躬耕苦读,所以自称躬耕南阳,诸葛亮躬耕苦读期间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他去过宛城,更何况是去躬耕了。现在的南阳仅仅假借以前南阳郡之名,争抢诸葛亮躬耕地,稍微有常识的人都看得很清楚,只有南阳人喜欢混淆视听,建议大家看正版史书,别看南阳人更改之后发到网上的东西,也不要看已被南阳更改的部分百科。
以前中国宋代开封被称为东京,现在日本有个东京,是不是以前开封发生的事都可以说发生在现在的日本?显然不是,部分南阳人却始终不肯正视这一点,实在可笑。南阳自我麻醉自欺欺人,南阳人已经完成可以做到“自欺”,但休想侮辱大众智商,不可能完成“欺人”。部分南阳人评论说诸葛亮自己说的躬耕南阳,难道诸葛亮自己连躬耕地都不知道?这完全是侮辱诸葛亮的诡辩之道,
4、为什么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南阳郡,没有南阳县,南阳如何有诸葛亮?
现在襄阳市没有一个叫“襄阳县”的,也没有一个叫“襄阳区”的,所以,襄阳市也不能叫襄阳市,襄阳城也不能叫襄阳!我早就说过,襄阳说们抢夺躬耕地老是顾头不顾腚!光知道弄一些无稽之谈否定南阳郡郡名与郡治互指,否定诸葛亮亲口说的“躬耕于南阳”的南阳不是当时的南阳城。可是如果按照他们发明的理论往他们头上一套,他们那一套歪理邪说马上就露馅了,
东汉、三国南阳郡虽然没有南阳县,但南阳郡郡城宛城,就是南阳城,俗称南阳,或简称南阳。就和现在襄阳的情况是一样的,古今一理,一脉相承,再比如古代荆州,所辖七郡,没有一个叫荆州郡的,但它的州城郢和江陵照样叫荆州城,襄阳近邻十堰市,下辖县区中也没有一个叫“十堰”的,为什么也能叫十堰市?例子多得很,不再一一列举!从以上可以看出,襄阳说的说辞是多么的荒谬!其抢夺躬耕地的手段是多么的卑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