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有不少原籍广东人,但说四川很大一部分人原籍是广东,则完全是对“湖广填四川”的误解。说四川有很多人原籍是广东人,甚至说四川人很大一部分来自广东,这其实是一个误会,这主要是对“湖广填四川”这句话的误解,这个应该是四川妹子嫁到广东的多吧,广东是沿海经济大省,各行各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薪资比较好;四川相对来说发展得比较慢,就业机会相对少点,薪资也会低点;广东妹子除了旅游探亲,应该很少广东妹子去四川工作上班,与四川男生接触的概率就低,嫁到四川也就少了。
1、四川妹子嫁去广东的多,还是广东妹子嫁去四川的多?
这个应该是四川妹子嫁到广东的多吧,广东是沿海经济大省,各行各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薪资比较好;四川相对来说发展得比较慢,就业机会相对少点,薪资也会低点;广东妹子除了旅游探亲,应该很少广东妹子去四川工作上班,与四川男生接触的概率就低,嫁到四川也就少了。反之很多川妹子就来广东这边发展,在广东这边更大机会认识广东的男生,喜结连理的概率也就比较大,因此四川妹子嫁到广东比较多,
2、都说吃清淡对身体好请问广东人是否比川湘等重口味地区人更长寿?
习惯吃以新鲜、生猛为食材原料为主,且又轻油轻盐餐饮,肯定是比吃不新鲜的食材做出的饮食要好。这是有科学根据的,讲究清淡的粤菜肯定比讲究重口味的川菜、粤菜更难掩盖食材的不新鲜度但并不是说所有广东的以清淡为主的饮食就一定比以重油重辣讲究浓香的四川、湖南的川菜、湘菜的选材更新鲜。还得看各人在自家做菜的具体选料以及到具体餐馆的具体每天的采购食材的用料,
如果是一般勤劳持家的农家人自种的菜,自做的一日三餐,无论广东、四川还是湖南的人,多数都是比较健康的食材,不会打太多的农药和各种激素。但是,如果不大新鲜的东西,肯定是下重油、重辣等重调料比较容易掩盖,有些人不注意,就有可能无意中吃了太多不新鲜食物。吃了太多不新鲜的东西,长年累月,对身体肯定不好,统计的确表明广东人和沿海省市的人平均寿命比较长寿按照全国的普查统计,上海以80.26岁的平均寿命排在全国长寿榜的第1名。
北京以平均80.18岁排在第2名,天津78.89岁排在第3名,浙江77.73岁排在第4名。江苏76.63岁排在第5名,广东以76.497排在第6名。排前面的都是沿海省市,全国的平均寿命为74.83。四川以低于全国平均寿命的74.75排在全国的第19名,湖南以74.7岁排在第20名。这应该与一省区的普遍医疗保障有关,
3、听说以前很多四川人都是广东人过来的,那为什么没把方言带过来?
说四川有很多人原籍是广东人,甚至说四川人很大一部分来自广东,这其实是一个误会,这主要是对“湖广填四川”这句话的误解。现在大多数人望文生义,以为“湖广”就是两湖两广,即湖南、湖北和广东、广西,其实是不对的。何谓“湖广”?“湖广”之名始于元朝,元朝开始实行省制,全国分设十一个行省(行中书省),其中之一叫“湖广行中书省”。
该省包括湖北、湖南、广西和海南,但不含广东,明朝改行省为布政司(承宣布政使司)。设有湖广布政司,但民间仍称“湖广省”,明朝的“湖广省”不再含广西及海南之地域,只有湖南和湖北。清朝省份与今大体相当,而湖南省和湖北省合称两湖,但官制仍按旧称设“湖广总督”(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民间也习惯称两湖为“湖广”。
可见,“湖广”之称谓从来就没有广东的份,实际上,自明朝起,“湖广”已成为“两湖”的专称或别称。“湖广填四川”的人口大迁徙主要发生在清代之顺治(末期)、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初期)五朝,主要原因是因为明、清更朝期间之战乱让四川人口从600万急剧减少到不到十万人。而“蜀道难”让人口自然地迁入成为不可能,
面对四川广袤的土地无人开发耕种的可惜状况,清政府发动了人口大迁徙的运动。为了大量迁入人口开荒耕种,清政府实施一系列鼓励政策,迁入人口开荒出的土地四年内免田地种植税,在四川出生的人口免人头税,因此,仅仅几十年,至康熙三十二年,四川人口就增至290万,所迁入之外地人中,据清末的《成都通览》记载,两湖(湖广)籍比例特别大而广东籍的不算多,比云贵籍及江西籍都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