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佛山市 > 行通济,佛山几时行通济

行通济,佛山几时行通济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30 03:12:36 编辑:佛山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佛山几时行通济

元宵节3月5日那一天,行通济,无闭翳

佛山几时行通济

2,行通济无闭翳闭翳是什么意思啊

意思是事事大顺。生活美满,木有问题。出自粤语。“闭翳”是“赑屃”的谐音,相传是“龙生九子”中的一子,样子长得像只龟,喜欢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闭翳”老被重物压着,动弹不得,心情很难疏解。后来,粤语保留“闭翳”一词,意为“令人烦恼的、心情抑郁的”。扩展资料:发展由来是通济桥。在佛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意义,是佛山最早兴建的第一座大木桥,据专家考证,该桥早期由乡民集资修建的木质人行桥。岁月变迁,昔日通济桥已踪迹 难觅,使年年“行通济”徒有其名,实为憾事。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佛山市政府斥资1700万元于2001年1月18日复原通济桥。修复后的通济桥建筑优美,文化底蕴深厚。
粤语的一个常用词,意为令人头痛的、烦恼的,这里就是过通济桥,一年都没烦恼的事

行通济无闭翳闭翳是什么意思啊

3,行通济的风俗

● 渊 源佛山街头,一到春节,不少小朋友都会举着风车出游逛街,随风转动的小风车成为节日里一道温馨的风景。在广东的节日习俗中,风车是以转运为意头的节庆用品,象征着“时来运转”或者是“一帆风顺”,一件小风车也寄托着人们在新的一年中全家人都能幸福安康的希望。在传统的行通济习俗中,大人们手捧生菜祈求生财吉祥,孩子们则会在正月十六那天手捧风车,在父母的搀扶下或者坐在父母的肩头走过通济桥。此外,与风车一样,风铃也有一个相当好的寓意,就是预示着今年走完通济桥后会招来福音。●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商人看到风车有转运之说,开始在行通济期间兜售风车。 ● 渊 源广东人的性格平和实在,对节庆也最图一个好意头。生菜,因和“生财”谐音,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生菜平时最常用于新店开业等节庆场合,也是佛山人行通济时必备的一样东西。在行通济之前,佛山人往往把两小棵生菜捆在一起,在中间插上3炷香,祈求在新的一年能够生活和美、富贵安逸。70年代后,一些商贩售卖风车及生菜,人们行通济时买个风车或买几棵生菜带回家,取“顺利”、“生财”之意。生菜是“生财”谐音,俗称胜意菜,行通济买生菜取其“胜意”、“生财”的好意头,因此人们不会把“财”白白丢掉的(佛山史志P72)。佛山自古就有闹元宵的习俗,当时,通济桥两侧分别有间观音庙和通运社,生菜是作为祭品敬奉观音或社公的(一般祭品都用生菜比喻生财、葱比喻聪明、慈菇比喻生男孩),这是部分善男信女的行为,而不是行通济需要。拜过观音、社公,生菜等祭品有人留下继续供奉,也有人带回家里,名曰“引财归家”,而不能随意抛弃。

行通济的风俗

4,行通济的习俗从何时开始有乜特色

行是粤语走的意思,通济指的是通济桥。   却说佛山城南今南蒲公园附近以前有一条河通济河,河上有一条桥叫“通济桥”。河现在没了,桥还在,每年这一天,人们都到这里走过桥,烧香、抛生菜和转风车,人流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从明末清初开始,每逢正月十六,佛山四乡家家户户都会扶老带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200多年来,佛山人祖祖辈辈延续着行通济的风俗。而且还流传着“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蔽翳”是粤语方言,意指忧愁、衰气。)行通济 每年的正月十六,佛山人都有一个风俗习惯“行通济”。   通济桥始建于明代,得名在明天启六年(1626年),距今400多年。被称为佛山旧八景之“村尾垂虹”。民国后通济桥被拆,但行通济的习俗不变,人们每年仍不约而同地走过桥面。直到2001年,佛山市政府顺应民意重建通济桥,以延续行通济的习俗。   据记载,通济桥始建于明代,得名在明天启六年(1626年)。开始是木石参半的拱桥,建成时,取名为“通济桥”。因为桥的位置建立在佛山涌的上游,正好是河涌的出口,当朝的户部尚书李侍问回到佛山时,发起募捐修桥。在建桥时,他征求了乡中父老和河涌下游的各乡父老的意见,用木石参半的方法,这样既能使桥结构雄伟坚固,又不至于阻塞下游的流水,利及众人。   “行通济,无蔽翳”这种说法在何时盛行?《行通济》一书中提出:“到了乾隆年间,行通济之风日趋旺盛,每到正月十六。从清早到午夜,各家各户,携子带女,手举纸制风车、风铃、小花灯,拥到通济桥边,再绕道回家。”“蔽翳”是指忧愁、衰气的意思。“蔽翳”是广州方言,亦作“屃”。其意为气闷之外,还有阴暗困压的意思。

5,元宵为什么有行通济这一说法啊

古通济桥横跨佛山涌,是佛山的水上交通要道,无论进京赶考的仕人还是外出经商的商人,都要经过这里出去。佛山商民为求来年生意顺境,便行通济桥讨好意头,逐渐成风,有“行通济,无闭翳”之说。   “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在佛山尽人皆知,意思是走走“通济”,就没有烦恼、忧愁,事事顺利,“行通济”这一民间活动寄托着佛山人的美好祝愿。“行通济”的习俗大概始于明末清初,乾隆年间最为鼎盛。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出版的《佛山忠义乡志》(冼志)载:“上元(元宵节),开灯宴,普君圩为灯市……自元旦(春节)为始,他乡皆来买灯,挈灯者鱼贯于道,通济桥边,胜门(现城门头)溪畔弥望,(皆)率灯客矣。”人们趁元宵余兴未尽,于正月十六到通济桥来游玩。开始人们行走通济桥,只是为了赏花灯,游夜市。 行通济有一个讲究,即凡行通济桥者,不论何人,都要一次从桥头(北岸)行至桥尾(南岸),不能折回返复。由桥尾而下,焚烧香烛参神求福,燃放鞭炮后返回家中。禁忌在桥面返回,如此则不吉利。当时桥头、尾路的两旁,除小商贩摆卖香烛、爆竹、生菜(取其生财之意)、“行运风车”等小摊档之外,还有掷鹅、鲤鱼色等游戏,游客为了“撞手神博彩,无不趋之若鹜”。此举渐盛,终成佛山镇及附近村民的一种民间习俗。据载,当时乾隆年代佛山镇有60多万人口,可见当时行通济之风就十分盛行,至今已延续400多年。    行通济这一岭南文化民俗,蕴含佛山市民数百年来深厚的“求财”文化内蕴。通济桥有个十分显著的特点体现在桥的阶梯上,就是桥头石级共9级,桥尾13级,上桥的台阶数是九级,而下桥台阶数则是十三级。为什么有这种差别呢?其中隐藏着古人的一种良好期盼。据史料记载,佛山自古以来商业发达,尤其是典当业最兴旺。明代时佛山的典当行十分盛行。典当业中有一种规矩,就是被典当的东西拿到典当行去当,价格是9文钱,那么要赎回去的时候,则涨价为13文钱,典当行就大赚了一笔。即值九块钱物品要用十三块才能赎回,“九出十三归” 寓意“本小利大”,因此典当行有一种“九出十三归”的说法。

6,通济桥的行通济

在广佛都市圈,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元宵节活动,要数佛山民间自发的“行通济,无闭翳”活动。元宵节当晚,几十万人齐集佛山通济桥前,呼朋唤友,或者一家老小,每人手持一架小风车,汇入拥挤的人潮,施施然迈过通济桥牌坊,口中默念“行通济,无闭翳”,祈求时来运转。这种习俗源于明朝,至今已有几百历史。现在元宵行通济习俗的影响力,已扩展到整个珠三角和港澳地区,行通济已成为整个珠三角的年度盛事。行通济影响力日益扩大,与行通济内念两个关键因素有关:一是体现了领南民俗和广府文化,二是体现了祈福文化。这此早已烙在珠三角当地居民脑海的文化印记,经佛山当地政府的全力维持和推崇,加上近年来佛山传媒集团举全媒体力量积极参与和运作,成为当地人们共同的文化盛事和积极健康向上的民俗。行是粤语走的意思,通济指的是通济桥。却说佛山城南今南蒲公园附近以前有一条河通济河,河上有一条桥叫“通济桥”。河现在没了,桥还在,每年这一天,人们都到这里走过桥,烧香、抛生菜和转风车,人流络绎不绝,好不热闹。从明末清初开始,每逢正月十六,佛山四乡家家户户都会扶老带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200多年来,佛山人祖祖辈辈延续着行通济的风俗。而且还流传着“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蔽翳”是粤语方言,意指无忧愁、无衰气。行通济 每年的正月十六,佛山人都有一个风俗习惯“行通济”。通济桥始建于明代,得名在明天启六年(1626年),距今400多年。被称为佛山旧八景之“村尾垂虹”。民国后通济桥被拆,但行通济的习俗不变,人们每年仍不约而同地走过桥面。直到2001年,佛山市政府顺应民意重建通济桥,以延续行通济的习俗。据记载,通济桥始建于明代,得名在明天启六年(1626年)。开始是木石参半的拱桥,建成时,取名为“通济桥”。因为桥的位置建立在佛山涌的上游,正好是河涌的出口,当朝的户部尚书李侍问回到佛山时,发起募捐修桥。在建桥时,他征求了乡中父老和河涌下游的各乡父老的意见,用木石参半的方法,这样既能使桥结构雄伟坚固,又不至于阻塞下游的流水,利及众人。“行通济,无蔽翳”这种说法在何时盛行?《行通济》一书中提出:“到了乾隆年间,行通济之风日趋旺盛,每到正月十六。从清早到午夜,各家各户,携子带女,手举纸制风车、风铃、小花灯,拥到通济桥边,再绕道回家。”“蔽翳”是指无忧愁、无衰气的意思。“蔽翳”是广州方言,亦作“屃”。其意为气闷之外,还有阴暗困压的意思。

7,行通济的来历是什么

行通济的来历:从明末清初开始,每逢正月十六,佛山四乡家家户户都会扶老带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200多年来,佛山人祖祖辈辈延续着行通济的风俗。而且还流传着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行通济 是每年的正月十六,佛山人都有一个风俗习惯。扩展资料: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在佛山人人皆知,意思是走走通济,就没有烦恼、没有忧愁,事事顺利。行通济这一民间活动寄托着佛山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和祝愿。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没有任何人出面组织,佛山万人空巷,为了一个共同的希冀,同走一条桥,附近南海、三水、高明、顺德的一些村镇的群众也赶来参加。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的专家余婉韶表示,之前社会上流传着行通济要连续三年,无闭翳才会灵验的说法,但他们小时候不间断地多次行通济桥,也没听老人们提到这种说法。之后,他们查了史书,也没发现有这样的记载。此外,那句佛山人家喻户晓的行通济,无闭翳的俗语,史书也没记载。其他专家也普遍赞同这种说法。因此,行通济,无闭翳的口号是后来才形成的。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行通济
我觉得家家户户都要挂灯笼等等
从明末清初开始,每逢正月十六,佛山四乡家家户户都会扶老带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200多年来,佛山人祖祖辈辈延续着行通济的风俗。而且还流传着“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蔽翳”是粤语方言,意指忧愁、衰气。)行通济 每年的正月十六,佛山人都有一个风俗习惯“行通济”。
“行通济”,是广东佛山一带在元宵节期间举行的游玩祈福活动。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扶老携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通济桥是佛山最早修建的桥梁之一,据《佛山忠义乡志》载:该桥最先是由附近乡民集资修建的木质人行桥。明朝户部尚书、乡人李待问回到佛山后,见此桥年久失修,于天启五年(1625年)倡建修桥,翌年建成并取名“通济桥”,寓意“桥以通济名,必通而后有济也”,“以正义通,以亨屯济”。由于该桥横跨佛山涌,是通往顺德、番禺的必经之路,是佛山商贸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佛山商民在为求来年生意顺境,便行通济桥讨好意头,后渐成习俗,并衍生出“行通济,无闭翳”这一俗语。 《行通济》一书中提出:“到了乾隆年间,行通济之风日趋旺盛,每到正月十六。从清早到午夜,各家各户,携子带女,手举纸制风车、风铃、小花灯,拥到通济桥边,再绕道回家。”“蔽翳”是指忧愁、衰气的意思。“蔽翳”是广州方言,亦作“屃”。其意为气闷之外,还有阴暗困压的意思。
文章TAG:行通济

最近更新

  • 女真族,女真族是我国古代的哪个少数民族发展而来的

    女真族是我国古代的哪个少数民族发展而来的契丹女真族后分出有有鲜卑族,满族等{0}2,女真族是少数民族吗女真族是少数民族,女真族是世居东北松花江流域的少数民族!!是中国东北的一个少数 ......

    佛山市 日期:2023-05-06

  • 设计类,设计的种类有哪些

    设计的种类有哪些楼上的,PS只是做设计的一种辅助工具。设计包括工业、环境、建筑、平面、传媒……范围广,种类杂首先,平面设计、动漫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设 ......

    佛山市 日期:2023-05-06

  • 高三复读多少钱,普通高中复读生复读花费有何差别?

    3.高一高二学习不够努力,态度不正确而等到高三却突然醒悟却又觉得来不及的考生,复读年表示花费1万元左右,一般学校招生的费用复读取决于高三学生的成绩,想去普通高中复读,收费很低,4. ......

    佛山市 日期:2023-05-06

  • 语文学习,如何学习语文

    本文目录一览1,如何学习语文2,怎样学习语文3,怎样学习语文4,语文学习方法1,如何学习语文想学好语文首先多读背读背记写听积累语文,其实是把最基础的累积起来,想要学好语文,必须把握 ......

    佛山市 日期:2023-05-06

  • 印度信什么教,印度信奉的是什么教

    印度信奉的是什么教印度主要宗教有:印度教(占82.7%)、伊斯兰教(占11.2%)、基督教(占2.6%)、锡克教(占2%)。此外还有佛教、耆那教、袄教和犹太教,信徒各占1%左右。山 ......

    佛山市 日期:2023-05-06

  • 五壮士,琅琊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

    主要景点有莲花峰、七排坨、石头七排盘、蚕庙、老君堂、勇士展览馆和壮士纪念塔,5.宋学义(1918-1971),河南沁阳县北孔村人,是国内外著名的“琅琊山五子壮士”之一,“琅琊山五壮 ......

    佛山市 日期:2023-05-06

  • 生活的句子,生活中的精彩语句

    生活中的精彩语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2,关于生活的一句话其实生活很简单,别想复杂了..《生活》就是人生下来就是要你好好的活下去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在痛苦中寻求一点快乐!仅此而 ......

    佛山市 日期:2023-05-06

  • 合欢树的象征意义,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合欢树的象征意义合欢树又被称为苦情树,代表的不是合家欢乐,而是丈夫对妻子的拒绝和抛弃。2,史铁生的合欢树一文中多次提到合欢树其各自的寓意和内涵是什1文中四次提到合欢树,既是作者自己 ......

    佛山市 日期: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