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说的殷墟,指的是淇县的朝歌。显然,《史记》上说的“故商墟”,指的就是淇县的朝歌,而不是安阳的殷,北蒙南面40公里处,也就是今天河南鹤壁的淇县,有个“朝歌”,相当于商朝的陪都,”现在淇县的县城里面,还有“定昌”这条街,所以“定昌”指的就是朝歌。
1、安阳、濮阳、鹤壁哪个发展的好?哪个地方更有好的发展潜力?
安阳是河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地处山东、山西、河北省、河南四省毗邻处。它是甲骨文和《周易》的故乡,成就了安钢、安彩、安烟、安化、安电等龙头企业,红旗渠、殷墟遗址,文字博物馆、太行大峡谷,未来发展潜力很大。濮阳得名于濮水之阳,濮阳位于河南省的最东北,西面和北面分别与山东菏泽、河北邯郸交界,西邻安阳和鹤壁,南接新乡。
有“中华龙乡”美誉,主要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铝等,是省重点石化基地,拥有中原油田等国家石化基地。濮阳又被称为“杂技之乡”,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位于淇水之滨,太行山东麓,因世传“双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是豫北城市群的中心,又是晋冀鲁豫四省十市经济协作区的中心,承东启西、联南接北,潜力无限,
2、纣王的都城在朝歌,而朝歌在河南淇县,怎么殷墟遗址在安阳?
朝歌就是殷墟,这可是诗圣杜甫的祖先杜预的研究成果。然而,孟子教导我们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时我也认为全信的话就是愚鲁,于是在下觉得杜预说的也是模棱两可,我今天就把这个模棱两可变成一锤定音。最初我也曾认为杜预说得对,可对比神话影视、历史文献,我发现“纣王的都城在朝歌,而朝歌在河南淇县,怎么殷墟遗址在安阳?”这真是一个烧脑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神话与历史相矛盾的问题,更是历史与历史相矛盾的地方。
《左传·定公四年》载:“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虚,”杜预注曰:“殷虚,朝歌也。”倒不是杜预把殷墟说成殷虚,因为左丘明记录的也是殷虚,其实这里的殷虚是通假字,通假的字正是殷墟,我们还是从商纣王的朝歌说起吧,这里面也有很多颠覆你观念的真相。很多人知道朝歌这个地方,还都是得益于大型古典神话连续剧《封神榜》,不过,《封神榜》犯了一个发音的错误,这个错误倒不像把”耄耋(maodie)”说成“耄耋(maozhi)”那么严重,但依然不能让淇县人民接受。
不过之前最不能接受的应该是浚县人民,而现在最不能接受的是鹤壁开发区的人民,这个问题就连《封神榜》里的演员都把朝歌(zhaoge(朝歌(chaoge)。《封神榜》这部电视剧影响很大,很多人都把朝歌(chaoge)当成了正宗发音,淇县人民不能接受的是,朝歌就是淇县的古称,在汉太祖时还设立了朝歌县,朝歌被定为朝歌之前就是沬邑。
那为什么之前为什么浚(xun)县人民不能接受呢?朝歌的确是淇县的古称,但商纣王的宫殿,尤其是“天子死社稷”地——鹿台并没有在淇县,而在浚县,汉高祖刘邦在河南省鹤壁市还成立了一个县叫黎阳县,黎阳是什么意思呢?很明显是黎明的太阳。而朝歌又是什么意思呢?大抵是对着朝阳而歌唱,据《淇滨文史资料》考证,商纣王的殉国地鹿台就在今天的鹤壁市淇滨开发区钜桥镇刘寨社区、王寨社区之间。
鹿台其实是个错别字,其正确用字则为廪台,廪生是廪膳生员,廪台其实就是商纣王的粮仓。明朝“嘉靖七年岁次”的石碑记载的今天钜桥镇唐庄社区原名为宫堂村,这里的宫堂就是商纣王的宫殿所在地,然而,个人认为在今天浚县卫贤镇前后公堂才是真正的商纣王的宫殿所在地。公堂村本为宫堂村,宫堂是宫议堂的简称,我私下认为,前公堂当为前宫堂,是商纣王的办公所在地;后公堂应是后宫堂,是商纣王寝殿后宫所在地。
既然宫殿都在浚县,浚县人民不能接受“朝歌”的错误发音也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在2008年之前,不要说刘寨、王寨就是整个钜桥镇也都是属于浚县,甚至来说,淇滨区的主体在2005年原本就是浚县的大赉店镇。另外,我们一直以来有个误区,商纣王的说法并不正确,这里,我特别想补充的是,尽管我前边多次提到商纣王,但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殷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