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东莞市 > 东莞威远炮台火药局,威远炮台在哪里

东莞威远炮台火药局,威远炮台在哪里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9-13 00:37:53 编辑:东莞生活 手机版

1,威远炮台在哪里

东莞市虎门镇

威远炮台在哪里

2,元旦有什么好的旅游路线东莞的

东莞的虎门有沙角炮台,威远炮台,林则徐硝烟,常平的隐贤山庄不错,市区有东莞广场,绿色世界,华南MALL、可园……

元旦有什么好的旅游路线东莞的

3,东莞虎门威远炮台的详细位置

威远炮台地址:虎门镇南面村鐧惧害鍦板浘
在沿海高速的一个转弯处
好歹你也要给个 你的位置呀

东莞虎门威远炮台的详细位置

4,东莞虎门威远炮台如何

先坐车到东莞再转车去虎门,或者直达虎门的车也有,到了虎门再坐到威远炮台的车直达炮台,坐2路,11路,松山湖至威远炮台的车。
从虎门汽车总站(站内公交场)走约140米到虎门布料市场站坐l1路(坐6站)到威远炮台总站(虎门)下.走约40米到威远炮台(虎门)
先从深圳宝安坐车到东莞南城汽车站,南城汽车站有到虎门的车这段路大概需要50分钟左右,到虎门汽车站下车座12号公交车就到威远炮台了。

5,广东虎门广东虎门威远炮台有什么故事

前,记者驱车600多公里走进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海口东岸的威远炮台,亲身感受和缅怀那里的红色记忆。 威远炮台处在珠江出口穿鼻洋北武山脚下前滩岩石正中,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为加强中路海防力量所建,和镇远、靖远两炮台形成一“品”字形,是珠江咽喉的“锁喉骨”,构成鸦片战争时期虎门海防的第二重门户。炮台间系有铁链木桩于水中,阻碍敌船行驶;炮台火力交织,控制洋面,在狭长的江面上形成坚固的阵地。炮台总共安炮40门,鸦片战争前夕,其防御体系几使英人震慑。 威远炮台是鸦片战争时期虎门炮台中规模最大、配炮最多的一座指挥台,也是鸦片战争古战场遗址之一,更是我国保留得最完整、最有规模的古炮台之一。炮台雄伟壮观,平面呈月牙形,全长360米,高6.2米,宽7.6米,底层均用花岗岩垒砌,顶层用三合土夯筑,非常坚固。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二十六日,英军集兵强攻,李廷钰终因弹尽粮绝,手下伤亡惨重被迫撤退,后虎门炮台被毁。道光二十三年(1843)再建,咸丰六年(1856)十月十六日,再次被英军摧毁,至光绪八年(1882)由总督张树声奏准修复。著名导演谢晋拍摄的电影《鸦片战争》曾将威远炮台作为实景拍摄地之一。鸦片战争博物馆在这里设立了威远炮台管理所,常年向国内外游客开放,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是鸦片战争·关天培在此浴血奋战的故事··因为威远炮台山虎门防线的一部分,所以要和当时的情形联系起来···之后·就没什么了·
广东虎门威远炮台有林则除虎门销烟的故事

6,威远炮台简介

威远炮台位于镇威远岛南山前偏西南海滩处。临水贴浪,正控珠江主航道。道光十五年(1835)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为加强中路海防力量所建,是虎门海口防务的主要阵地。道光十九年(1839),林则徐视察海防,以防英人入侵,接纳邓廷份、关天培的建议,巩固东北角山根与对面江心上了横档岛构锁两道拦江排链,拦截入侵之敌,使航道东西、上下左右,构成严密的火力交叉网。鸦片战争前夕,其防御体系几使英人震慑,由于琦善拱手媚敌,拆卸军防,以致铜关毁锁,门户洞开。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二十六日,英军先克横档,然后集兵强攻威远,其时,岛上驻军无援,数百官兵与敌肉搏阵亡,炮台陷落后被毁。二十三年(1843)再建,咸丰六年(1856)十月十六日,再次被英军摧毁,至光绪八年(1882)由总督张树声奏准修复。   威远炮台与镇远炮台、靖远炮台相连,是珠江咽喉的“锁喉骨”,炮台雄伟壮观,炮台平面呈半月形,全长360米,高6.2米,宽7.6米。底层均用宽厚0.3米、长1.5米的花岗岩石垒砌,顶层用三合土夯筑。全台有券顶暗炮位40个,各高2.9米,宽4.2米,深6.6米。沿台面上还有4个露天地位,每个炮位两边各有一个储蓄室。暗炮洞后面由一条2米宽的露天炮巷沟通,炮巷后面还有一条相距2米多的护墙,墙上设有枪眼,万一敌军上岛仍可以坚持抵抗。炮台内围有官厅1座,神庙3间,兵房12间,药局1座,码头1个。原来炮台的东西两头各有券项城门1座,控制着烟台两端唯一的通路。整座炮台背山面海,内有广阔的平地回旋,结构严谨,险要壮观。道光二十三年(1843)曾进行维修,现大部分保存尚好。鸦片战争博物馆在这里设立了威远炮台管理所,常年坚持向国内外游客进行开放。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威远炮台、海战博物馆上就可以看到虎门大桥的壮丽景观。

7,有关威远炮台的历史资料

站在炮台身边,目睹长虹般壮丽景观的虎门大桥,轻轻的抚摸着沉满岁月尘土的炮台,呼吸一股清新的海风,聆听着大海的心跳,沐浴着温情的阳光,就如同沉醉在少女的温柔乡。  威远炮台没有长城的那么长,没有长江那么美,但可以让你暂时忘却闹市的喧嚣都市的纷杂,闭上眼睛,晒晒太阳,用心体会海浪的声音,让思绪带你走进时光的隧道,感受一份远去的历史给你带来的恬静与详和。  这片让我们心灵栖息的热地,就是我们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打响了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战争,拉开中国人民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序幕。  威远炮台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威远岛南山前偏西南海滩处,是在南山炮台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南山炮台建于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为加强广东海防力量,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邓廷桢、关天培奏准于原台前加筑面宽六十丈三合土月台一座,设炮位四十个。始称南山威远月台,后简称威远炮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二十六日,英军集兵强攻威远,数百官兵与英国侵略者进行英勇战斗,壮烈牺牲,炮台陷落后被毁。二十三年(1843年)再建,咸丰六年(1856年)十月十六日,再次被英军摧毁,至光绪八年(1882年)由总督张树声奏准修复。  威远炮台与镇远炮台、靖远炮台相连,是珠江咽喉的“锁喉骨”,炮台雄伟壮观,炮台平面呈半月形,全长360米,高6.2米,宽7.6米。底层均用宽厚0.3米、长1.5米的花岗岩石垒砌,顶层用三合土夯筑。全台有券顶暗炮位40个,各高2.9米,宽4.2米,深6.6米。沿台面上还有4个露天地位,每个炮位两边各有一个储蓄室。暗炮洞后面由一条2米宽的露天炮巷沟通,炮巷后面还有一条相距2米多的护墙,墙上设有枪眼,万一敌军上岛仍可以坚持抵抗。炮台内围有官厅1座,神庙3间,兵房12间,药局1座,码头1个。原来炮台的东西两头各有券项城门1座,控制着炮台两端唯一的通路。整座炮台背山面海,内有广阔的平地回旋,结构严谨,险要壮观。  威远炮台是虎门海口防务中的主要炮台之一,在鸦片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块热土上浸透了先烈们的鲜血,凝聚着军民爱国的情怀,谱写了中华民族的光辉篇章,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  在这历史丰碑下临海听风,感受历史遗迹的风采,让心灵随历史作一回宁静而恬美的旅行。
文章TAG:东莞威远炮台炮台火药东莞威远炮台火药局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