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简称豫,河南方言又称为豫语。我们现在说普通话,才把河南话降格成了方言,友友们,我是山西人,河南与山西是邻省,所以河南的方言也知道一些,不过只是皮毛而已,要知道河南方言就得亲自走走,河南北部的济源、焦作、新乡、安阳等市县说晋音河南话,比如说河南人说小房间,会这么说。
1、河南方言特色词汇有哪些?
友友们,我是山西人,河南与山西是邻省,所以河南的方言也知道一些,不过只是皮毛而已,要知道河南方言就得亲自走走!古人常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多去河南旅游慢慢就知道了。下面是我知道的河南方言,有不妥的还望大家,特别是河南的友友们见谅,中不中___行不行,好不好木牛___没有花椒___嘲讽得劲___舒服,爽布住___抱着空壳篓___没有个廖___古怪突鲁___下滑磕碜___恶心老闸皮___不时髦出驴___到处跑鬼觉___臭美布拉___用手拍白动___别动老鳖衣___吝啬这枪那抢___这边那边大毛小毛___扑克牌中的大王小王地道___好拾捣___收拾思气___变味儿了。
2、河南话中有什么有意思的方言吗?为什么说相声的都爱用河南话当梗?
过去很多人说河南话太土,那是无知,岂不知,很多土语里包含了古语,是老百姓口传心授下来的古代语言,也叫…雅音,相声表演需要铺垫,三铺一响是他们都懂的技巧。侯宝林大师先用外地的啰嗦铺垫,后用洛阳话的简约炸响非常符合人们的欣赏思维也符合相声的技巧运用,我近几年在收集洛阳土语,已经发现了流传下来的雅音,河南话不简单,洛阳话很雅致,古代都城,文人墨客聚集之地,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人,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土语,洛阳的包容,融合,留下来了不一样的土语雅音。
不懂才会讥讽嘲笑,研究了才深感奥妙,无知的人才会笑他人,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无人关注深层次的文化,河南的文化,河南的语言绝不是“土”那么简单。最简单的生活用语:夹菜,在洛阳,在河南,在山东就是㧅菜,㧅字不土,反而很雅,来自古语,“地坑院”在洛阳叫“天井窑院”,大家对比一下,那个土,那个雅?天井在南方庭院建筑体现,是不是南方的文化人来洛阳后巧妙的给洛阳地坑院起了…雅号?。
3、你觉得河南方言里,最传神的一个词汇是什么?
至少有两个原因,让你千万不要随便去说河南话很土,其一,开封是包括宋朝在内的8个朝代的古都;洛阳是包括东汉、隋朝在内的13个王朝的古都。也就是说,在那些个朝代,河南话才是正宗的官话、京话;其他省的方言到河南,都可以被称作是“很土”,其二,如果你说河南话很土,立马就能证明你的古文功底很不怎么样。千万不要因为德云社河南籍的岳云鹏那一句“妮儿,弄啥嘞”,觉得这就代表了河南话,
也不要因为大家都喜欢学一句“真得劲儿”、或者是一句“我勒乖乖来”的河南话,就觉得河南话很土。那样的话,河南人搞不好会说你是“老扎皮”!不知道啥意思了吧?“老扎皮”就是“土老帽”的意思,为什么说觉得河南话听上去很土的人,古文功底不怎么样呢?是因为他既不懂多少古文,也不知道方言中有诸多古音的存在!比如说河南人说小房间,会这么说:glo儿。
听上去很土?其实是“阁”字的古文变音,有没有瞬间觉得很文雅的感觉?比如说河南人说人不在家里,而是上街了,会这么说:mer上。听上去觉得土?其实是“陌上”——汉乐府诗有一首《陌上桑》的“陌上”,寻常巷陌的那个“陌”。比如说去那边了,去这边了,河南人会这么说:去这厢了,去那厢了,听上去觉得土?其实是“这厢有礼”的“这厢”。
这就跟武汉人说“造业”一样,也是一个异化的读音,其实是造孽,这个意思不仅仅指可怜,很辛苦,很受罪;还有佛教所言“造孽”的意思,因为在古代“业”通“孽”。我们现在说普通话,才把河南话降格成了方言,其实河南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普通话”,持续的时间很长久——自唐代以来,历朝文人墨客均把天地之中“洛阳”一带的方言,当做通行全国的通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