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 > 天水市 > 姜维墓,后三国的人死后葬在天水的是谁

姜维墓,后三国的人死后葬在天水的是谁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26 18:37:51 编辑:天水本地生活 手机版

1,三国的赵云墓诸葛亮墓刘备墓周瑜墓姜维墓分别在哪啊

据传说姜维墓在汶川……

三国的赵云墓诸葛亮墓刘备墓周瑜墓姜维墓分别在哪啊

2,姜维是哪的人他的墓在哪

00:00 / 00:37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姜维是哪的人他的墓在哪

3,汶川地震后姜维墓有被毁吗

姜维胆墓……在汶川地震后……崩塌了

汶川地震后姜维墓有被毁吗

4,后三国的人死后葬在天水的是谁

你好!葬的是张颌如有疑问,请追问。

5,姜维墓在哪里

姜维墓有很多座,孰真孰假一直存在争议,这些墓分别位于四川芦山县、剑阁县、汶川县、江油县及甘肃天水市。在芦山县,不仅有姜维墓,还是著名的“姜城”。芦山县,古称青衣,三国时属汉嘉郡。相传,姜维固守边陲,曾在芦山筑城,屯兵设防,抵御羌人。相传姜维在成都被曹魏乱军杀害后,又遭“五马分尸”剖腹取胆,但见姜维“胆如斗大”,敌军很是惧怕。姜维的部下冒死从成都将姜维的胆抢回芦山,葬于城东的凤凰山上。所以姜维墓又称“胆墓”。墓冢为圆形,四周围条石加以围砌,墓前立有“汉大将军平襄侯姜讳维墓”。芦山县城北街的县主祠内长期供奉着姜维妹妹的塑像,传说姜维死后其妹来到芦山,带领百姓继续完成其兄未完之事业。芦山县现在仍然保留着为纪念姜维而建的姜庆楼,该楼为歇山式 3层建筑,通高 14米,外观壮丽,重建于 1445年。 在姜庆楼北面的姜侯祠内,芦山县博物馆立了一尊高大的姜维塑像。姜维像落成后,博物馆于 1993年搞了一次姜维庙会。那次庙会重点组织了芦山地区特有的傩面具表演。在当地纪念姜维的民间活动中,有一种叫“抱鹅蛋”的游戏很有意思。游戏中由一个人爬在地上,腹下抱有许多石头,他不停旋转躲闪着保护石头。上面的抱石者,以抢得他腹下的石头多者而胜出。据说这是一种羌族古老的娱乐形式,因为姜维是羌人,以此作为纪念。据芦山县博物馆郭凤武馆长介绍,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姜维殉难的忌日,这天,芦山人会到姜庆楼去参与祭祀活动。这种活动又叫彩楼会庆坛活动,这一天全城会搭起彩楼 48座,并奏鼓乐以纪念姜侯的功绩。

6,从甘谷火车站到姜维墓公交车怎么走

驾车路线:全程约6.2公里起点:甘谷火车站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行驶10米,右前方转弯2.行驶420米,左转进入S3043.沿S304行驶560米,右转进入西环路4.沿西环路行驶2.4公里,左前方转弯5.行驶1.7公里,左转进入福兰线6.沿福兰线行驶760米,右转7.行驶13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终点:姜维殿

7,姜维墓到底在哪

芦山姜维墓 姜维墓有很多座,孰真孰假一直存在争议,这些墓分别位于四川 芦山县、 剑阁县、 汶川县、 江油县及甘肃 天水市。在芦山县,不仅有姜维墓,还是著名的“姜城”。

8,姜维埋在什么地方

· 姜维之墓姜维墓有很多座,孰真孰假一直存在争议,这些墓分别位于四川芦山县、剑阁县、汶川县、江油县及甘肃天水市。天水有两座姜维墓,其一在甘谷县,其一在天水关。甘谷姜维墓:距甘谷县城十里,墓分为上下两层,从下层走向上层,要穿过九台石阶,“石台”是取九伐中原之意,石阶中心,衬砌着两颗篆形大字--“远志”。姜维墓地松柏掩映,一片肃静,墓前竖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写着“蜀汉大将军姜维之墓”。墓碑后就是高大的墓,整个墓地与姜维的生平相吻合。墓高3.5米,寓意姜维35岁时就在诸葛亮手下担任重要职务,并屡立战功;墓地直径6.2米,表示姜维享年62岁,举义复蜀,事业未成而含恨九泉,石台高1.2米。寓意姜维12岁时就聪明勇敢,结发从军。意味深长的姜维墓,象征着这位精忠报国、驰骋疆场、血染蜀地的三国名将的一生。天水关姜维墓:坐落在秦城区天水镇东北的黄家坪山顶,左面为石家峡,右面为铁堂峡。铁堂峡不仅是西汉水上游的流经之地,也是由陇入川的古道和军事要塞。姜维墓山脚下的三角形川道里,是抚夷将军姜叙曾经镇守过的历城,正前方便是赫赫有名祁山。姜维古墓直径约十米,在此远眺,天水关尽收眼底,乃天水镇的八景之一。姜维死的时候只有六十二岁,据传他的部下偷偷地割下姜维的头颅,潜回天水关,埋在黄家坪山顶姜维曾经屯过兵的扎营地里。当地人至今仍然称这座山为“姜维坟”,地为“扎营地”。《天水县志》卷之一《地理志》记载:“平襄侯姜维墓在(天水)县城南七十里天水镇北山,大冢巍然,相传冬不积雪。”《直隶秦州新志·卷之二·山川》中记载:“铁堂峡(礼县)东一百里,汉姜维故里,州志亦铁堂庄,今两存之。” 刘江真在《三国战略重地——天水》一文中如此介绍说:“天水市秦城区西南铁堂峡有姜维祖莹及其墓,传为居住地。”姜维墓后的峡谷为铁堂峡,峡内有一铁堂庄,有姜维的祖莹,近旁有姜维堡、躲箭石、门钮沟等三国古战场遗迹。《元一统志》中记载:“姜维铁堂庄在天水县(今天水镇,唐宋时曾为县)峡内四山环抱中,有孤冢,相传为维之祖莹。入峡数十步,右岩有石门上品等大字及延佑三年二月初三日等小字”。《甘肃通志》中曰:“铁堂庄即杜(甫)诗《铁堂峡》,相传为后汉姜维故宅,四山环抱中一孤冢,传为维祖莹。” 元朝诗人徐銮的《铁堂庄》诗云:“乱山深处一茅庐,原是姜公旧隐居,惟有铁堂空峡在,六韬留与子孙无。”清朝举人、历任江苏教育总会两江学务及江南高等学堂国学教授,主讲南京国学专修馆的程先甲先生在其诗作《狄道咏姜伯约》中道:“铁堂峡旁故宅荒,惟闻哀猿上下号秋风。”诗后的附注里如是说:“铁堂峡,姜维故里,在礼县(东)。” 剑门姜维墓:位于剑门关内,土冢高1米,宽2米,长约3米,墓为圆形,青石勒墙。墓碑高大,刻汉大将军姜维之墓字样。墓碑题“汉大将军姜维之墓”;墓亭联云:“志在中原,费尽平生胆智;神栖剑阁,永昭千代英灵。” 芦山姜维墓:芦山县,古称青衣,三国时属汉嘉郡,传为姜维屯兵守边御羌、封荫食邑和肝胆归葬之地。相传姜维的部下冒死从成都将姜维的胆抢回芦山,葬于城东的凤凰山上。所以芦山姜维墓又称“胆墓”。墓冢为圆形,四周围条石加以围砌,墓前立有“汉大将军平襄侯姜公讳维墓”。

9,姜维墓在哪里

姜维墓有很多座,孰真孰假一直存在争议,这些墓分别位于四川芦山县、剑阁县、汶川县、江油县及甘肃天水市。在芦山县,不仅有姜维墓,还是著名的“姜城”。芦山县,古称青衣,三国时属汉嘉郡。相传,姜维固守边陲,曾在芦山筑城,屯兵设防,抵御羌人。相传姜维在成都被曹魏乱军杀害后,又遭“五马分尸”剖腹取胆,但见姜维“胆如斗大”,敌军很是惧怕。姜维的部下冒死从成都将姜维的胆抢回芦山,葬于城东的凤凰山上。所以姜维墓又称“胆墓”。墓冢为圆形,四周围条石加以围砌,墓前立有“汉大将军平襄侯姜讳维墓”。芦山县城北街的县主祠内长期供奉着姜维妹妹的塑像,传说姜维死后其妹来到芦山,带领百姓继续完成其兄未完之事业。芦山县现在仍然保留着为纪念姜维而建的姜庆楼,该楼为歇山式 3层建筑,通高 14米,外观壮丽,重建于 1445年。 在姜庆楼北面的姜侯祠内,芦山县博物馆立了一尊高大的姜维塑像。姜维像落成后,博物馆于 1993年搞了一次姜维庙会。那次庙会重点组织了芦山地区特有的傩面具表演。在当地纪念姜维的民间活动中,有一种叫“抱鹅蛋”的游戏很有意思。游戏中由一个人爬在地上,腹下抱有许多石头,他不停旋转躲闪着保护石头。上面的抱石者,以抢得他腹下的石头多者而胜出。据说这是一种羌族古老的娱乐形式,因为姜维是羌人,以此作为纪念。据芦山县博物馆郭凤武馆长介绍,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姜维殉难的忌日,这天,芦山人会到姜庆楼去参与祭祀活动。这种活动又叫彩楼会庆坛活动,这一天全城会搭起彩楼 48座,并奏鼓乐以纪念姜侯的功绩。

10,蜀国所有名将的墓

刘备墓,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之正殿西侧。史称惠陵。 诸葛亮墓,位于勉县城南四公里的定军山古战场脚下。 庞统墓,庞统祠德阳绵竹县。 姜维墓,姜维墓有很多座,孰真孰假一直存在争议,这些墓分别位于四川芦山县、剑阁县、汶川县、江油县及甘肃天水市。 马超墓,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西马公祠村。 其他的没找到相关资料

11,三国时期名人的墓找到几个了都在哪里

据说曹操的墓找到了,结果是假的。吕布墓在河南省修武县郇封乡(huaifengxiang)郇封村赵云墓在大邑县城东1公里银屏山下典韦墓 据说是在河南安阳关羽墓 关羽死后头葬在河南洛阳,身子葬在湖北当阳。现在洛阳、当阳各有一处关羽墓马超墓 马超墓位于武侯镇继光村,与武侯祠相距约1公里。张飞墓 位于四川省阆中古城西街汉桓侯祠内黄忠墓 成都西郊营门口乡黄忠村,有三国名将黄忠的墓许储墓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东北中许村。(在今龙源镇西仲许村)孙策墓 在位于今江苏省苏州盘门外染丝厂内,当地人称孙将军坟太史慈墓 位于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中峰南麓,夏侯敦墓 河南安阳汉魏大墓(也有可能是曹操墓)。夏侯渊墓 许昌市河街乡贺庄村今许昌石油库内张辽墓 安徽省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内湖中岛上,为衣冠冢,张颌墓 据说在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木门村徐晃墓 位于许昌市东20公里张潘镇城角徐村东北1公里处庞德墓 甘肃天水武山县四门乡新庄村,为衣冠冢。甘宁墓 位于阳新县富池镇半壁山,临江而立,背倚军山周泰墓 江西省吉安县乌东魏延墓 陕西省汉中市北门外2公里的石马乡张锈墓 白银市靖远县文丑墓 河南省禹州市,箕山余脉过蓝河是三峰山的西峰。西峰西南有寨子贾村。村南有文丑冢,颜良墓 位于安阳市滑县枣村乡白家庄村西头邓艾墓 蒲城县洛滨镇前阿村南,或者是剑阁县位于北庙乡孤玉山南麓姜维墓 有很多座,存在争议,分别位于四川芦山县、剑阁县、汶川县、江油县及甘肃天水市刘备墓 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之正殿西侧诸葛亮墓 在勉县定军山脚下陆逊墓 苏州娄门外五里许陆墓乡张昭墓 陈墓镇张家厍马谡墓 街亭古镇曹彰墓 河南许昌市的鄢陵县司马懿墓 首阳山以北一带郭嘉墓 河北易洲(考证中)徐庶墓 河南许昌县境内贾诩墓 许昌市北10公里尚集乡岗朱村东荀彧墓 山西寿县孙权墓 南京市钟山南麓庞统墓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境内陆逊墓 苏州娄门外五里许陆墓乡周瑜墓 原址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汇口镇,后因桑落洲崩岸,搬迁到了宿松县圭山孙坚墓 江苏镇江丹阳市司徒镇大坟村北鲁肃墓 两处,一处是湖南省岳阳市墓址;另一处是江苏省镇江市墓址 董卓墓 临洮华雄墓 可能在河南省荥阳市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境内。刘巴墓 岳阳城西巴山庙后田豫墓 河南安阳廖立墓 湖南常德李严墓 四川省梓潼县城东南,严颜墓 四川省巴中市城西门张任墓 四川省广汉市北外乡桅杆村扩展资料: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

12,姜维为什么要往踏中伅田

姜维采纳了郤(xi)正之计,表奏后主,率八万兵士前去陇西沓中屯田(即驻兵垦荒,在今甘肃)。 因为当时的蜀汉后主刘禅偏信宦官黄皓之言,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使黄皓屡进谗言,屡次干扰姜维前线战事。后来姜维悲愤交加,欲斩黄皓,被刘禅阻拦。 为避免被黄皓加害,蜀汉最后的名将只能委曲求全,去养兵屯田,在沓中驻守,既可以牵制魏国兵力,也有利于保卫汉中。 可惜蜀汉气数已尽,连年战争使其民不聊生,况且奸臣当道、皇帝昏庸、君臣不合,除了姜维等极少数能力出众的爱国将士外,蜀汉已然人才匮乏,不堪大战。 接下来,魏国就在优秀将领邓艾、钟会的带领下一举拿下蜀国。
书上郤正讲的很清楚啦
你好!道光十五年二月,芦山知事吴占魁为姜维墓立碑,碑上说,康熙丁亥年,县令张绪奉抚军令立石标之,康熙丁亥是康熙46年,也就是1707年,这一年的四川抚军是能泰,能泰后来因为受贿被处死。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兵败侯和
继丞相之遗志,讨篡汉之逆贼。

13,三国名将姜维的陵墓在哪

芦山姜维墓 姜维墓有很多座,孰真孰假一直存在争议,这些墓分别位于四川芦山县、剑阁县、汶川县、江油县及甘肃天水市。在芦山县,不仅有姜维墓,还是著名的“姜城”。芦山县,古称青衣,三国时属汉嘉郡。相传,姜维固守边陲,曾在芦山筑城,屯兵设防,抵御羌人。相传姜维在成都被曹魏乱军杀害后,又遭“五马分尸”剖腹取胆,但见姜维“胆如斗大”,敌军很是惧怕。姜维的部下冒死从成都将姜维的胆抢回芦山,葬于城东的凤凰山上。所以姜维墓又称“胆墓”。墓冢为圆形,四周围条石加以围砌,墓前立有“汉大将军平襄侯姜讳维墓”。芦山县城北街的县主祠内长期供奉着姜维妹妹的塑像,传说姜维死后其妹来到芦山,带领百姓继续完成其兄未完之事业。芦山县现在仍然保留着为纪念姜维而建的姜庆楼,该楼为歇山式 3层建筑,通高 14米,外观壮丽,重建于 1445年。 在姜庆楼北面的姜侯祠内,芦山县博物馆立了一尊高大的姜维塑像。姜维像落成后,博物馆于 1993年搞了一次姜维庙会。那次庙会重点组织了芦山地区特有的傩面具表演。在当地纪念姜维的民间活动中,有一种叫“抱鹅蛋”的游戏很有意思。游戏中由一个人爬在地上,腹下抱有许多石头,他不停旋转躲闪着保护石头。上面的抱石者,以抢得他腹下的石头多者而胜出。据说这是一种羌族古老的娱乐形式,因为姜维是羌人,以此作为纪念。据芦山县博物馆郭凤武馆长介绍,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姜维殉难的忌日,这天,芦山人会到姜庆楼去参与祭祀活动。这种活动又叫彩楼会庆坛活动,这一天全城会搭起彩楼 48座,并奏鼓乐以纪念姜侯的功绩。 甘谷姜维墓 今甘肃甘谷县六峰乡姜家庄世传为姜维故里,有姜维衣冠冢。传说姜维兵变被杀后,暴尸原野,魏派专人监视,不得掩葬。随从设法偷得衣冠靴子,背回故里,家乡人民非常悲愤,依南山筑衣冠冢,靴子别葬冢旁,南山也就有了靴子坪之称。 姜维墓位于甘谷县六峰镇姜家庄村南将军岭靴子坪上,距县城东5公里,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1997年甘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姜维,字伯约,三国时天水冀城(今甘谷县六峰镇姜家庄)人。是甘肃早期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据《三国志蜀书》、《剑阁县续志》等有关史料记载:维少孤、随母居,自幼博览群书,酷爱孙武之学,有胆义,才智超人,心存汉室,志图统一中原,原为魏中郎将,建兴七年(227年)冬,蜀相诸葛亮取天水关时,维归蜀,亮特器重之。建兴12年(234年),亮病故,维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延熙19年春(256年)晋升汉大将军。维续亮志,竭忠尽力,欲恢复中原,再兴汉室。维乃挥师陇西沓中(今文县附近)屯田。次年魏伐蜀,汉中失守,姜维退守剑阁(今四川剑阁县剑门关),魏将钟会率十万精兵强攻剑门,趔趄难进,向维投书劝降,维坚守不答,列阵守险。11月,魏将邓艾出谋,劝蜀后主刘禅不战而降,并召坚守剑门的姜维弃戈降魏。维伪降钟会,伺机恢复。公元264年钟会诬邓艾据蜀谋反,司马昭至长安,命钟会进军成都以槛车囚邓艾。会欲据蜀,问计姜维,姜示意尽杀北来诸将,事泄,北来诸将杀会及维于乱军中。姜维亦被剖腹分尸,享年62岁。 姜维逝世后,忠骨埋于四川,但故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大将军,在距县城东5公里的姜家庄的将军岭上,修建了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的姜维衣冠冢和姜维纪念馆,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写了 “姜维故里”碑。千百年来,姜维孝感天地、气贯长虹的高贵品质,启迪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甘谷儿女。每逢姜维诞辰,故乡人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为了弘扬“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的姜维精神,充分发挥姜维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文化宣传、审美教育、旅游观赏等各项功能。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和属地乡镇党委政府均把姜维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工作规划之中,从设施建设、活动建设和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加强了姜维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真正发挥了该基地启迪爱国意识、激发建设热情、灌输民族精神、营造和谐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等多项功能,在县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4,姜维墓在哪里

姜维墓有很多座,孰真孰假一直存在争议,这些墓分别位于四川芦山县、剑阁县、汶川县、江油县及甘肃天水市。在芦山县,不仅有姜维墓,还是著名的“姜城”。芦山县,古称青衣,三国时属汉嘉郡。相传,姜维固守边陲,曾在芦山筑城,屯兵设防,抵御羌人。相传姜维在成都被曹魏乱军杀害后,又遭“五马分尸”剖腹取胆,但见姜维“胆如斗大”,敌军很是惧怕。姜维的部下冒死从成都将姜维的胆抢回芦山,葬于城东的凤凰山上。所以姜维墓又称“胆墓”。墓冢为圆形,四周围条石加以围砌,墓前立有“汉大将军平襄侯姜讳维墓”。芦山县城北街的县主祠内长期供奉着姜维妹妹的塑像,传说姜维死后其妹来到芦山,带领百姓继续完成其兄未完之事业。芦山县现在仍然保留着为纪念姜维而建的姜庆楼,该楼为歇山式 3层建筑,通高 14米,外观壮丽,重建于 1445年。 在姜庆楼北面的姜侯祠内,芦山县博物馆立了一尊高大的姜维塑像。姜维像落成后,博物馆于 1993年搞了一次姜维庙会。那次庙会重点组织了芦山地区特有的傩面具表演。在当地纪念姜维的民间活动中,有一种叫“抱鹅蛋”的游戏很有意思。游戏中由一个人爬在地上,腹下抱有许多石头,他不停旋转躲闪着保护石头。上面的抱石者,以抢得他腹下的石头多者而胜出。据说这是一种羌族古老的娱乐形式,因为姜维是羌人,以此作为纪念。据芦山县博物馆郭凤武馆长介绍,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姜维殉难的忌日,这天,芦山人会到姜庆楼去参与祭祀活动。这种活动又叫彩楼会庆坛活动,这一天全城会搭起彩楼 48座,并奏鼓乐以纪念姜侯的功绩。
在地球上是肯定的,那时还没有上月球的技术。
不是成都就是甘肃天水
四川芦山县、剑阁县、汶川县、江油县及甘肃天水市

15,甘肃甘谷发现的蜀汉姜维墓墓中放的何物引大家称赞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深知一个事实:刘备虽托孤于诸葛亮,但蜀汉天下能存世四十余年,有一部分功劳在姜维身上。姜维作为一个魏国降将,能将蜀汉天下深安于心,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且,姜维为蜀汉绝对称得上鞠躬尽瘁,不计身死。才智姜维,迫于无奈投降,深受诸葛亮器重,称其“凉山上士”,成蜀汉栋梁之才姜维,字伯约,魏朝人氏。其实他是个苦命的人,虽然自己出生于官宦之家,但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清贫。大概因为这样的现状,姜维从小志气很高,在《三国志》中记载,姜维“自幼博览群书,酷爱孙武之学,有胆义,才智超人。”其实,除了兵书,姜维也喜欢经学,特别是大名家郑玄。后来,姜维成人,因为自己父亲是战死僵场,所以他受到了魏朝的封赐,作了魏朝中郎。这也不是什么大官,就相当于郡中一名军事管理员。建兴六年,也就是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兵祁山。当时,正值姜维随着魏朝天水太守马遵以及梁绪、尹赏等人四处视察工作。可让姜维没想到的是,上司马遵竟然不相信自己,乘夜先跑去了上邽。姜维发现之后,只好追赶马遵。紧赶慢赶还是比马遵晚了一步,人家上邽早接到命令,连门也不肯给他开。姜维没办法,只得改道冀县,没想到冀县竟然也不肯给他开门。面对着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现实,他心一横只好去投降诸葛亮了。这一年姜维27岁,在与诸葛亮回撤蜀中的过程中与母亲失散。但很快他收到了母亲的信,母亲让他想办法快点回到魏朝。但就如前面说的,姜维有大志,自然不会朝秦慕楚,他这样回复母亲:“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而诸葛亮恰恰看出了姜维的这一志向,因为深为赏识,从而封其为阳亭候。同时,诸葛亮对姜维的赞赏溢于言表,《三国志·蜀书·姜维传》中就有记载:有一次诸葛亮在给蒋琬的信中说道:“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 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果然,姜维很快就上升了,被蜀汉后主封为中监军、征西大将军。至此,姜维成为蜀汉重臣,更兼卧龙心属得力之人。卧龙仙逝,姜维受命,成肩负蜀汉生存重任的大将之一,为卫国以军事遗志为榜样,东征西战可惜,诸葛亮六出祁山,忧思不得闲,最终命殒五丈原。这一年是公元234年,其临终之际为蜀汉留下三个大将卫国,即:蒋琬、费祎、姜维。应该说姜维至此成为蜀汉的重要人物,被封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平襄候。此时蒋琬手握蜀中大权,任大司马,他知道诸葛亮对姜维的赏识,于是任命姜维为司马。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姜维多次带兵出征。姜维有志于蜀汉,又受诸葛亮的影响,自然更加为蜀汉天下不遗余力。公元246年,汶山郡曾经因为少数民族聚集,从而出现了蜀汉统治之权受阻的事情。姜维亲自带兵,软硬兼施,很快就将这股势力给平定了。后面,姜维带兵多次出陇西,因为他一直遵循着诸葛亮出兵祁山的遗志,认为蜀汉之权不出则亡。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可以看到,姜维时常大举兴兵。只不过,当时费祎认为姜维此举不妥,更偏向于蜀中休养生息为主。每次姜维要出征,他就不肯给人马,搞得姜维一个大将军每次只能带一万人之内的队伍出征。在《资治通鉴》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费祎说姜维:“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等乎!不如且保国治民,谨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为希冀徼幸,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但费祎于253年去世了,如此一来,军中大权得落姜维之手,于是他立刻开始了出兵祁山的征伐。只是结果并不理想,导致死伤甚众,百姓们对此颇有怨念。姜维为平民怨,引咎自贬为后将军,只不过还行大将军之事。就在这个时候,魏朝派了人马来攻,从而造成蜀兵疲备不堪,民生不济。后主无能而降,姜维计诈降失败,最终死无葬身之地,只留衣冠冢于世,感动后人“敌攻关不克,野无攻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博之,此殄敌之术也。”姜维虽然智谋不错,而且其技也深得朝廷认可,但奈何此计并没有什么大的进展。不得已,姜维只好再次攻魏。结果可想而知,当年卧龙尚不得出,姜维虽有大志,却也只能徒叹现实不利。姜维在损失严重的情况下,只好在沓中囤兵不动了。但让姜维没想到的是,蜀汉后主刘禅身边有个叫黄皓的宦官,一直与姜维不睦。他趁着姜维不在,便开始从中操作起来。姜维也不傻,他马上上疏刘禅,要求斩杀黄皓。只是后主不听,姜维为避祸,只能在沓中种麦不出。就在这个时候,魏军又来犯了。其兵分三路:一路阻姜维沓中出兵,一路进攻武都,阻挡姜维退路,最后又派一路直取成都。黄皓一直都游说后主,说放心吧,魏军过不来。结果导致蜀军被动,贻误了战机,致使魏军一路杀了进来。此时姜维收到魏军劝降信,姜维并没有回应。魏军因为粮草不继,准备退兵。没想到邓艾之军却出其不意地到达了成都之外,这下后主才知道大势已失,不得已率人投降。姜维本想利用计中计反败为胜,于是写信给后主:“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可惜他用计不精,竟然被泄漏了出去,结果被魏军杀入,直接死于军中。魏军对姜维恨之入骨,对他的尸体也不放过,不但分解四肢,还挖心挖肝。据《世说》记载:姜维的胆被挖出,有如斗一般大。当然,这可能是误传,毕竟斗那么大怎么装入身体呢。原本姜维死无所剩,好在他的部下忠烈有节,偷偷将其战靴收起,于甘肃甘谷为其立下一座衣冠冢。这就是后人发现的姜维墓,其志之坚,其情之哀足以让人唏嘘不已。姜维虽然兵出不利,卫国终失,但世人对其似乎极为包容。毕竟姜维已经尽力了,要怪只能怪天命如此,就如廖化所评:“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将何以存”。这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当年诸葛孔明都没弄清楚的事,姜维之败不足为奇。只是他一颗忠心,一腔热诚,才是真正让人感慨的。

16,姜维埋在什么地方

你要盗墓啊? 哈哈哈哈
· 姜维之墓姜维墓有很多座,孰真孰假一直存在争议,这些墓分别位于四川芦山县、剑阁县、汶川县、江油县及甘肃天水市。天水有两座姜维墓,其一在甘谷县,其一在天水关。甘谷姜维墓:距甘谷县城十里,墓分为上下两层,从下层走向上层,要穿过九台石阶,“石台”是取九伐中原之意,石阶中心,衬砌着两颗篆形大字--“远志”。姜维墓地松柏掩映,一片肃静,墓前竖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写着“蜀汉大将军姜维之墓”。墓碑后就是高大的墓,整个墓地与姜维的生平相吻合。墓高3.5米,寓意姜维35岁时就在诸葛亮手下担任重要职务,并屡立战功;墓地直径6.2米,表示姜维享年62岁,举义复蜀,事业未成而含恨九泉,石台高1.2米。寓意姜维12岁时就聪明勇敢,结发从军。意味深长的姜维墓,象征着这位精忠报国、驰骋疆场、血染蜀地的三国名将的一生。天水关姜维墓:坐落在秦城区天水镇东北的黄家坪山顶,左面为石家峡,右面为铁堂峡。铁堂峡不仅是西汉水上游的流经之地,也是由陇入川的古道和军事要塞。姜维墓山脚下的三角形川道里,是抚夷将军姜叙曾经镇守过的历城,正前方便是赫赫有名祁山。姜维古墓直径约十米,在此远眺,天水关尽收眼底,乃天水镇的八景之一。姜维死的时候只有六十二岁,据传他的部下偷偷地割下姜维的头颅,潜回天水关,埋在黄家坪山顶姜维曾经屯过兵的扎营地里。当地人至今仍然称这座山为“姜维坟”,地为“扎营地”。《天水县志》卷之一《地理志》记载:“平襄侯姜维墓在(天水)县城南七十里天水镇北山,大冢巍然,相传冬不积雪。”《直隶秦州新志·卷之二·山川》中记载:“铁堂峡(礼县)东一百里,汉姜维故里,州志亦铁堂庄,今两存之。” 刘江真在《三国战略重地——天水》一文中如此介绍说:“天水市秦城区西南铁堂峡有姜维祖莹及其墓,传为居住地。”姜维墓后的峡谷为铁堂峡,峡内有一铁堂庄,有姜维的祖莹,近旁有姜维堡、躲箭石、门钮沟等三国古战场遗迹。《元一统志》中记载:“姜维铁堂庄在天水县(今天水镇,唐宋时曾为县)峡内四山环抱中,有孤冢,相传为维之祖莹。入峡数十步,右岩有石门上品等大字及延佑三年二月初三日等小字”。《甘肃通志》中曰:“铁堂庄即杜(甫)诗《铁堂峡》,相传为后汉姜维故宅,四山环抱中一孤冢,传为维祖莹。” 元朝诗人徐銮的《铁堂庄》诗云:“乱山深处一茅庐,原是姜公旧隐居,惟有铁堂空峡在,六韬留与子孙无。”清朝举人、历任江苏教育总会两江学务及江南高等学堂国学教授,主讲南京国学专修馆的程先甲先生在其诗作《狄道咏姜伯约》中道:“铁堂峡旁故宅荒,惟闻哀猿上下号秋风。”诗后的附注里如是说:“铁堂峡,姜维故里,在礼县(东)。” 剑门姜维墓:位于剑门关内,土冢高1米,宽2米,长约3米,墓为圆形,青石勒墙。墓碑高大,刻汉大将军姜维之墓字样。墓碑题“汉大将军姜维之墓”;墓亭联云:“志在中原,费尽平生胆智;神栖剑阁,永昭千代英灵。” 芦山姜维墓:芦山县,古称青衣,三国时属汉嘉郡,传为姜维屯兵守边御羌、封荫食邑和肝胆归葬之地。相传姜维的部下冒死从成都将姜维的胆抢回芦山,葬于城东的凤凰山上。所以芦山姜维墓又称“胆墓”。墓冢为圆形,四周围条石加以围砌,墓前立有“汉大将军平襄侯姜公讳维墓”。

17,蜀国所有名将的墓在哪儿

  目前只找到这些  刘备墓,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之正殿西侧。史称惠陵。  诸葛亮墓,位于勉县城南四公里的定军山古战场脚下。  庞统墓,庞统祠德阳绵竹县。  姜维墓,姜维墓有很多座,孰真孰假一直存在争议,这些墓分别位于四川芦山县、剑阁县、汶川县、江油县及甘肃天水市。  马超墓,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西马公祠村。  其他的没找到相关资料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6-04 14:43  黄忠墓,成都西郊营门口乡黄忠村。  赵云墓,在大邑县城东1公里银屏山下。  马岱墓,四川省新都县军屯镇与弥牟镇交合之处。  张飞墓,四川省阆中市古城区西街。  关羽墓,湖北当阳  王平墓,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永安乡临江村凤凰山。  魏延墓,陕西省汉中市北门外2公里的石马乡。  李严墓,四川省梓潼县城东南。  张嶷墓,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龙江镇柏花村街道中部北侧民居之中。  补充一下  关羽墓  尸首在洛阳 尸身在当阳  湖北当阳关陵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冬,关羽大意失荆州,退守麦城,在当阳西北被吴兵伏获遇害。孙权担心刘备复  关羽墓图片  仇,将关羽首级献给了远在洛阳的曹操。操识破其“嫁祸于人”之计,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厚葬羽首于洛阳城南;其正身,孙权以侯礼葬于当阳。这就是民间常说的关公“头定洛阳,身困当阳”。  关陵,坐落在当阳城西五里处。陵庙坐西朝东,面临沮水,与景山遥遥相望。宋代以前,关羽古墓只是一座林木掩隐的土丘,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襄阳太守王铢对关羽墓培土加封,并“始建祭亭,环以垣墙,树以松柏”。元代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玉泉寺主持僧慧珍,派僧人到关羽墓地,修葺山门,看管陵墓。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当阳知县黄恕上书朝庭,请为关羽墓地建庙。得宪宗恩准,才大兴土木,形成庙院,建筑群体落成于明嘉靖十五年,目前占地达98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当阳人发愿修复关陵,如今这片红墙黄瓦更加金碧辉煌。陵园山门仿古汉建筑,进山门,迎面为神道碑亭,亭内竖立一通清道光十年(公元1831年)大碑,正面镌刻二十四字: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汉前将军汉寿亭侯墓道  过碑亭,沿中轴线排列着“汉室忠良”石牌坊、三园门、马殿、拜殿、大殿、寝殿、陵墓等。两侧尚有华表、钟楼、鼓楼、碑廊、斋堂、圣像亭、伯子祠、启圣宫、佛堂、春秋阁等建筑。由于历史的原因,玉泉山早期曾派僧人管理关陵,留下了佛教的诸多印记,也留下了今日关帝庙内的佛堂、斋堂等建筑。  中轴线尽头的关公古墓,高七米,周长六十八米,墓顶古木参天,绿阴蔽日。古墓原有通道可进入墓室,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幼年的我曾随父亲一起循墓道进入墓室,见墓顶如苍穹覆盖,顶端垂下两串铁链,悬吊着巨大的棺室。两边配有长明灯等祭器。墓室四周,有四个巨大的水缸,也许是当年用来盛灯油之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封堵了墓道,现在,人们只能在墓前凭吊进香。古墓前的祭亭亭柱之上,有一幅石刻楹联:  群山拥神宅,杯土涵太虚。  河南洛阳关林关帝像  全世界有如此众多的关帝庙,我认为首先要感谢一位历史老人——三国风云人物曹操。据《三国志·武帝纪》载,“建安二十五年春,(操)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当时曹操在洛阳,已有66岁,且正在大病之中,他接到孙权派人从当阳送来的关公首级,一下就看破了东吴“嫁祸于人”之计。重情爱才的曹操,也许感觉到了自己将不久于人世间,以王侯之礼,在洛阳城南厚葬了关羽。当年正月二十三日,曹操逝去。厚葬关羽,也许是曹操在世时做的最后一件大好事。试想,如果当年曹操不在洛阳以王侯之礼厚葬关羽首级,恐怕孙权也许不会以王侯之礼在当阳安葬关羽身躯,甚至也许不会有如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关帝庙殿了。  河南洛阳关林二殿 关氏唯一的守林人、关公后裔关俊玺女士 就在此工作  随着关羽被皇家屡屡敕封,洛阳关林也曾多次更名。汉时,这里称“关冢”,明代称“关王冢庙”,清顺治称“关帝陵庙”,康熙时称“关夫子冢庙”,至道光年间,“关林”一名问世后宣告尘埃落定。在中国封建社会,百姓之墓称坟,王侯之墓称冢,皇帝之墓称陵,圣人之墓才能称林。武圣关羽与文圣孔子齐名,安放关羽首级的地方,当然名正言顺地称为“关林”了。  汉时,关林只有一堆封土。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在关冢前立坊,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开始建庙。关林建筑风格与北京故宫相仿,沿中轴线排列着舞楼、山门、仪门、拜殿、文殿、武殿、春秋殿、石坊、碑亭、关羽古墓。  关林文殿又称大殿,高约二十米,殿顶琉璃覆盖,五脊飘逸。文殿内,关羽帝王像高达6米,关帝头戴十二冕旒帝王冠,身着锦绣龙袍,凤眼蚕眉,面贴赤金,端严正坐,两侧为关平、周仓、王甫、廖化等诸将,造像高大,栩栩如生。武殿又称二殿,殿中塑“关公怒视东吴戎装坐像”,关羽身着绿袍,外露铠甲,头戴纶巾,双眉紧蹙,怒视东南三国吴地,关帝两侧,关平捧印,周仓持刀,仪态逼真。  张飞墓:  张飞是三国时蜀国“五虎上将”,刘备进川后,张飞镇守川北重镇阆中长达7年,公元221年为替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张飞的头被带到东吴,其尸体躯干被埋葬在阆中,头颅埋葬在云阳,并分别建有张桓侯祠和张桓侯庙。  张桓侯祠,俗称张飞庙,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阆中市古城区西街,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因张飞死后,追谥为桓侯,故名。张飞墓在祠后,墓外形为圆形石围土堆结构。墓上有古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宛若伞盖。  刘备平定益州后,派张飞为巴西太守,领军驻守阆中,达七年之久,为巩固蜀汉政权,保护阆中一方平安立下了汗马功劳。章武元年,为部将范彊、张达所杀。“乡人慕其忠勇,于墓前建阙立庙,以礼祀之,”自此之后,张桓侯祠屡废屡兴,历时一千七百余年。现存的张桓侯祠为一组四合庭式明、清古建筑群,占地六千六百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二千四百多平方米。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桓侯祠主体建筑均沿中轴线布局,由南向北主要由山门,敌万楼及左、右牌枋、大殿、后殿、墓亭及张飞墓和墓后园林组成。  祠内还有众多的历代名人碑刻匾联,陈列有武后铜钟等1000余件历史文物,展示了阆中几千年厚重的文化积淀。汉桓侯祠布局严谨,构造别致,既有雄伟壮观的气势,又幽雅精美,是一处重要的三国文化遗迹,游客络绎不绝。  魏延墓  魏延墓在陕西省汉中市北门外2公里的石马乡。相传蒋琬任蜀相后,以魏延前期有功,为之礼葬建墓,并雕石马于墓前。今墓不存,存二石马,一残破,一完整。于1973年移至汉中市博物馆保存。  魏延死后被污蔑为蜀国叛臣,祸灭三族全家抄斩,一些魏延手下的士卒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收尸,葬在南郑城外的荒野之中,即现在陕西汉中市北门外2公里的石马乡,然后定居下来为将军守墓。墓前有两个下跪石马,指害死魏延的两个小人杨仪,马岱。石马乡因此得名,现在当地的老百姓还亲切的称他为魏大将军。  墓前还曾经立有一文官石像,手拿汉中地图低头向魏延将军做忏悔状,指诸葛亮不听子午谷计划后悔终生。现在二石马,一残破一完整,于1973年移至汉中市博物馆保存。  赵云墓  在大邑县城东1公里银屏山下 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四周有石砌女墙,古柏森森。墓前有清幽雅静的木结构四合院建筑,正中竖有高2.5米、宽1米的墓碑,上刻“汉顺平侯赵云墓”七篆体大字,两侧刻有填金对联“赤胆永佑江原父老,忠魂犹壮蜀国山河。”匾文“永烈千秋”。  马超墓  勉县马超墓位于武侯镇继光村,与武侯祠相距约1公里。前些年曾作为马公祠小学。据志书《关中胜迹图志》《关中陵墓志》及三国文化研究专家郭清华所编《诸葛亮年谱》记载: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升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镇守阳平关(即现勉县老城)。公元222年47岁病逝并安葬在此。  公元227年,诸葛亮上表北伐曹魏,经马超墓,令其弟马岱挂孝,亮亲诣墓致祭,激励三军将士化悲痛为力量。刘备称赞马超:“信著北土,威武并照”,诸葛亮评价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  20世纪90年代之前,墓地被周围的庄稼地蚕食,一土堆而已。现在马超墓、祠占地20余亩,被汉惠渠隔为两院,墓北祠南,有桥连结。墓为仿汉制覆斗型,周长90米,冢高8米。有墓碑二通,一在墓前,一在祠前108国道旁,内容皆同,上刻隶书“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为清乾隆(1776)年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沉所书。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冯玉祥将军在马超祠前竖碑一通,上书曰:“千古英名基事汉,一篇遗疏痛仇曹。”  马超墓祠、武侯祠、古阳平关、诸葛读书台,隔汉江河与定军山下武侯墓构成一组三国文化遗存,丰富了汉中三国文化遗迹的内容。明代四川按察使杨赡、成都知府王九德、新都知县邵年齐等,为使马超墓不致湮没,乃于墓前立碑,道旁立华表。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知县陈铭在马超墓四周立界石,严禁在界内樵采、耕种、侵葬。道光十七年(1837),知县张奉书又重新丈量墓地,共三亩一分七百四毫。墓周栽植柏树,砌筑围墙,招佃看守,春秋祭扫,并在道旁重立“汉故征西将军马公讳超字孟起之墓”标志碑,以壮观瞻。  清代保护马超墓最著者,当推四川提督马维祺。他曾在法越之战和川边平叛中屡立军功。宣统元年(1909),马维祺到川北巡视军务,见马超墓园倾圯、碑字漫灭,感触神伤,乃慷慨捐资,在墓前重修了献殿三间,亲自书写“英风常振”匾额,撰书《马公墓志》刻石以存,使马超墓再具规模。  马超墓坐北向南,封土高约6米,直径约12米,墓后有环状土丘,古柏森森。墓室宽约3米,深约10米,内有石门、石案、石棺台等,雕刻精美。马超墓早年即被盗掘。  黄忠墓  成都西郊营门口乡黄忠村,有三国名将黄忠的墓。  清道光五年﹙1825年﹚,当时地名叫「鸡矢树」的农民耕地时发现一块书有「黄刚侯讳汉升之墓」的墓碑,几根人骨、一把剑和一块玉,当即告知地主刘沅﹙字止唐,双流人,清代著名学者,为现代著名学者刘咸荣的祖父,曾选授湖北天门县知县,不就﹚。墓碑上「讳汉升」三字误,应为「讳忠」。这说明此碑肯定不是三国时期的旧物,大概是唐宋以后人们为黄忠修葺坟墓时所立;但是,这也表明此处应该就是当年黄忠安葬之地。于是,学识渊博、名重乡曲的刘沅便邀集乡绅父老,共同捐资修复黄忠墓,墓旁新建黄忠祠。  修复的墓高4米,周长约13米;墓园种植松柏,象征一代名将英灵不泯。祠内塑有黄忠全身坐像,白髯长飘,精神矍铄。当然,这「老将」形象也来自《三国演义》,因为历史上的黄忠并未留下确切年龄,虽然关羽曾经称之为「老兵」,但他并不一定年长于关羽。由于黄忠墓的修复和黄忠祠的建立,原来的「鸡矢树」地名逐渐被淡忘,取而代之的是新地名「黄忠墓」。这种「地以人名」的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真是不胜枚举。  自从黄忠祠、墓建成之后,每年清明时节,乡民们都要在这里赶庙会,祭祀黄忠,祈祷丰年。黄忠祠、墓由此而成为成都西郊一大景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忠祠、墓祭祀之盛似不如前。到了「大跃进」时期,「青年赛过赵子龙,老人赛过老黄忠」的口号流行于神州大地,黄忠祠、墓作为「正宗」的黄忠遗迹,也就堂而皇之地改名为「黄忠村」,一直相沿至今。  1965年,为了修整公路,黄忠墓被挖开,墓园柏树也被砍伐。这种今天人们难以理解的现象,在那「左」倾思想大行其道之时,简直算不得一回事。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破四旧」的狂潮呼啸而来,黄忠祠、墓更是难逃厄运,塑像被拆毁,匾联被砸烂。几经破坏,祠、墓几乎荡然无存,惟余一空空棺椁,在暮色中向凭吊者泣诉「四人帮」的滔天罪行。  当「三国文化之旅」日益受到重视之际,人们一再提及黄忠祠、墓。诚然,时代条件和社会氛围不同了,黄忠祠、墓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迥异往昔。然而,为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仍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修复黄忠祠、墓。  马岱墓  马岱墓位于四川省新都县军屯镇与弥牟镇交合之处。其墓虽不甚宏大,周围却是苍松翠柏,茂林修竹围绕,无侵葬野坟。墓前有石桌祭台有石碑,碑高约二米,碑上刻有:“汉平北将军马公讳岱之墓。”墓室依山坡而建,封土高约3米。50年代曾于封土下发现花边砖,砖上隶书“马岱之墓”字样。  严颜墓  《四川通志》记载:“汉将军严颜墓,在(四川巴中)城西蒙外,有庙在墓后。”但这并不说明严颜是蜀汉将军,因为东汉巴郡太守也是汉将军。而且《四川通志》修于清嘉庆年间,甚至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后,对遥远的三国历史的有些记述,不排除是依据传闻。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指出严颜墓不在忠州,而在同在四川的巴中。当然巴中和忠州相隔并不远, 这个记载有可能是真实的,而在严颜故里忠州乌杨区将军村的将军墓则可能是衣冠冢。  姜维墓  芦山姜维墓  姜维墓有很多座,孰真孰假一直存在争议,这些墓分别位于四川芦山县、剑阁县、汶川县、江油县及甘肃天水市。在芦山县,不仅有姜维墓,还是著名的“姜城”。芦山县,古称青衣,三国时属汉嘉郡。相传,姜维固守边陲,曾在芦山筑城,屯兵设防,抵御羌人。相传姜维在成都被曹魏乱军杀害后,又遭“五马分尸”剖腹取胆,但见姜维“胆如斗大”,敌军很是惧怕。姜维的部下冒死从成都将姜维的胆抢回芦山,葬于城东的凤凰山上。所以姜维墓又称“胆墓”。墓冢为圆形,四周围条石加以围砌,墓前立有“汉大将军平襄侯姜讳维墓”。芦山县城北街的县主祠内长期供奉着姜维妹妹的塑像,传说姜维死后其妹来到芦山,带领百姓继续完成其兄未完之事业。芦山县现在仍然保留着为纪念姜维而建的姜庆楼,该楼为歇山式 3层建筑,通高 14米,外观壮丽,重建于 1445年。  在姜庆楼北面的姜侯祠内,芦山县博物馆立了一尊高大的姜维塑像。姜维像落成后,博物馆于 1993年搞了一次姜维庙会。那次庙会重点组织了芦山地区特有的傩面具表演。在当地纪念姜维的民间活动中,有一种叫“抱鹅蛋”的游戏很有意思。游戏中由一个人爬在地上,腹下抱有许多石头,他不停旋转躲闪着保护石头。上面的抱石者,以抢得他腹下的石头多者而胜出。据说这是一种羌族古老的娱乐形式,因为姜维是羌人,以此作为纪念。据芦山县博物馆郭凤武馆长介绍,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姜维殉难的忌日,这天,芦山人会到姜庆楼去参与祭祀活动。这种活动又叫彩楼会庆坛活动,这一天全城会搭起彩楼 48座,并奏鼓乐以纪念姜侯的功绩。  甘谷姜维墓  今甘肃甘谷县六峰乡姜家庄世传为姜维故里,有姜维衣冠冢。传说姜维兵变被杀后,暴尸原野,魏派专人监视,不得掩葬。随从设法偷得衣冠靴子,背回故里,家乡人民非常悲愤,依南山筑衣冠冢,靴子别葬冢旁,南山也就有了靴子坪之称。  姜维墓位于甘谷县六峰镇姜家庄村南将军岭靴子坪上,距县城东5公里,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1997年甘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姜维,字伯约,三国时天水冀城(今甘谷县六峰镇姜家庄)人。是甘肃早期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据《三国志?蜀书》、《剑阁县续志》等有关史料记载:维少孤、随母居,自幼博览群书,酷爱孙武之学,有胆义,才智超人,心存汉室,志图统一中原,原为魏中郎将,建兴七年(227年)冬,蜀相诸葛亮取天水关时,维归蜀,亮特器重之。建兴12年(234年),亮病故,维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延熙19年春(256年)晋升汉大将军。维续亮志,竭忠尽力,欲恢复中原,再兴汉室。维乃挥师陇西沓中(今文县附近)屯田。次年魏伐蜀,汉中失守,姜维退守剑阁(今四川剑阁县剑门关),魏将钟会率十万精兵强攻剑门,趔趄难进,向维投书劝降,维坚守不答,列阵守险。11月,魏将邓艾出谋,劝蜀后主刘禅不战而降,并召坚守剑门的姜维弃戈降魏。维伪降钟会,伺机恢复。公元264年钟会诬邓艾据蜀谋反,司马昭至长安,命钟会进军成都以槛车囚邓艾。会欲据蜀,问计姜维,姜示意尽杀北来诸将,事泄,北来诸将杀会及维于乱军中。姜维亦被剖腹分尸,享年62岁。  姜维逝世后,忠骨埋于四川,但故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大将军,在距县城东5公里的姜家庄的将军岭上,修建了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的姜维衣冠冢和姜维纪念馆,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写了 “姜维故里”碑。千百年来,姜维孝感天地、气贯长虹的高贵品质,启迪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甘谷儿女。每逢姜维诞辰,故乡人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廖化  汉廖化墓在金山。康熙中,山裂见石碣,有“汉前将军廖化墓”七字,后没为荡。顾荣照记。 支硎山古松三十六株,晋支遁手植。明万历三十二年,土人伐以充赋  周仓墓  周仓墓  1.当阳周仓墓  周仓墓在当阳县东南,麦城之西2公里,相传为蜀汉名将周仓安葬之地,墓在田中,略大于一般土冢,圆形条石砌墓。墓碑上刻:“汉武烈候周将军讳仓之墓”。1998年协天庙信众捐资60万元人民币对周仓墓进行加固,重建墓祠的台湾省宜兰礁溪协天庙主委吴朝煌先生,将对周仓将军重塑金身,以分灵仪式及安座大典告慰先圣之灵。  2.山东宁阳周仓墓  汉周仓墓位于宁阳县城西15公里的黄茂村西北、卧牛山之阳的五龙口。光绪《宁阳续志》载:“仓本村人,随汉亭侯殉节麦城,此期葬衣冠处”。现封土无存,尚有两米高墓碑一通,其上镌刻“汉周将军讳仓神位,清光绪二十四年署宁阳执事房学礼立石,”墓前由周仓庙遗址。另有卧牛山西北一带土岗连亘数里,俗称“周仓寨”。周仓为兖州(今宁阳县人)  刘封墓  刘封和其老婆死后分别葬入龟山汉墓。徐州龟山  关兴墓  成都在三国时为蜀汉国都,关兴病故于此,从当时的局势看,葬在成都的可能性最大。  清初康熙年间,解州(今山西解州镇)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资料比较详细,还略有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他因此写了《关侯祖墓碑记》。  不排除后人将关兴墓迁回关氏祖籍墓地的可能  孟达墓  孟达墓在陕西省旬阳县庙岭乡王家山上。墓高据于山巅,呈覆斗形,封土高约3米,周长约10米。旁有一清代所建之砖塔,已残破。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平墓  王平墓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永安乡临江村凤凰山。为长方形土冢墓,原有一碑,上书“汉将军王平之墓”,于1959年修公路时拆毁。王平墓是三国遗迹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景点。1981年5月,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持单位。
文章TAG:姜维墓姜维墓后三国三国

最近更新

  • 账号申诉,点击账号申诉进度查看账号接受度

    然后你填写申诉信息,如有其他问题,我们的人力客服将竭诚为您服务~温馨提示:申诉之后可以点击“账号申诉进度”查看进度,出现账号接受,有时候我们的QQ账号有问题,需要做申诉,如果记不住 ......

    天水市 日期:2023-05-06

  • 山东中考时间,中考是几月几日我是山东临沂的

    中考是几月几日我是山东临沂的2,山东什么时间中考3,山东中考是什么时候4,2022年的中考时间是哪一天1,中考是几月几日我是山东临沂的大概在高考后的一个星期左右,这时间会在你初三最 ......

    天水市 日期:2023-05-06

  • 人力资源部英文,人力资源用英语怎么说

    人力资源用英语怎么说人力资源[rénlìzīyuán]manpowerresource标准翻译:humanresource我们经常说的hr,就是指人力资源部门!希望帮到你!{0}2 ......

    天水市 日期:2023-05-06

  • 凉拌面的做法,凉拌面条怎么做好吃

    本文目录一览1,凉拌面条怎么做好吃2,凉拌面的做法3,凉拌面怎么做吃的可口4,怎么做好吃凉拌面条的家常做法1,凉拌面条怎么做好吃步骤凉拌面条的做法步骤11.面条下锅煮熟凉拌面条的做 ......

    天水市 日期:2023-05-06

  • 日记写什么好呢,日记写什么内容好呢

    日记写什么内容好呢1在家庭生活中找素材。2上学路上览素材。3校园生活寻素材。4节假日有素材。5阅读中得素材。日记不是靠编造出来的,你要仔细的观察周围的生活,比如说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好 ......

    天水市 日期:2023-05-06

  • 夜郎自大的故事,夜郎自大是史记故事么

    夜郎自大是史记故事么夜郎自大读音:yìelángzìdà词义: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典故: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 ......

    天水市 日期:2023-05-06

  • 干虾,干虾知多少?问与答(19)

    1、光虾,可以摊在太阳下晒干,等它干了以后,放在瓶子里保存,4.干虾常温保存方法:晒干一些;然后装进袋子里,包紧,尽量不漏,2、咸虾,忌晒干,只能摊在阴凉处晾干,然后装入瓶中,3. ......

    天水市 日期:2023-05-06

  • 哭泣的近义词,哭字从0开始!

    哭泣指人的一种伤心难过的心理,哭泣,意为,轻声哭泣,后泛指哭泣,哭泣表示轻声哭泣,4.表示“哭”的词-0是:哭泣哭泣而眼泪挂在眼睛周围造句:让孩子哭泣而不是大人哭,5.“哭”的字近 ......

    天水市 日期: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