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又分为,无视同缴费指数和有视同缴费指数两类。企业职工由于没有相应的职务级别等限制,要求一般视同缴费指数统一按照一计算,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都是这样。山东等地则没有视同缴费,而相应的视同缴费年限,则是按照后期的实际缴费平均指数来计算,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视同缴费指数是根据相应的岗位职务级别、退休生活补贴等标准来确定的。
总体来说,视同缴费年限肯定不是按最低档缴费计算养老金的,而是按照当地的养老保险企业职工视同缴费政策来确定,那么按照一计算,要么按照后期的平均缴费指数计算。一般来说事业单位缴费基数挺高的,按后期平均缴费指数计算,肯定不会吃亏,如果说能保留事业单位身份的话,还是保留的好。毕竟大概率来讲,事业单位计算养老金的话更划算一些,
3、企业视同缴费和事业视同缴费有区别吗?
企业“视同缴费”和机关.事业的“视同缴费”是有很大的區别的!:一: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视同缴费”的时间划分:①:企业的视同缴分三个阶段:A:第一阶段是部分国企(央企),视同缴费是指87年以前的工龄算起,企业和企业职工从88年开始缴纳“五险一金”费用的;B:第二阶段是所有国企(央企)及省.市一级的国企,视同缴费是指92年以前的工龄算起,企业和企业职工从93年开始缴纳“五险一金”费用的;C:第三阶段是所有企业、包括私人企业、中小企业,视同缴费是指97年以前的工龄算起,企业、中小企业职工从98年开始缴纳“五险一金”费用的;有些地区规定,实际缴费年限达到5年一10年、才承认“视同工龄”;②:机关.事业单位视同缴费的时间与划分: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视同缴费是从2013年以前的工龄算起,所有人员是从2014年开始缴纳“五险一金”费用的;二: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视同缴费”的缴费:①:企业的视同缴费:A:企业的视同缴费年限(工龄)、退休时是按本地企业平均工资的40一60%计算退休金的;B:企业视同缴费年限(工龄)计算退休金的费用、是从企业和企业职工缴费的统筹资金内出资的;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统筹资金是共同核算与使用的;C:占40%企业的医保缴费是按8%一10%缴费的,职工退休时、有现金返回医保卡;有50%的企业医保费是按4%缴费的、没有现金返回医保卡;另有10%左右的企业、没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②:机关.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A:机关.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的养老保险费和医保费,是按本人挡案工资的300%计算的,全部费用是国家财政替代缴纳的,个人没交过养老保险费和医保费用;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统筹资金是单独核算、单独使用的;B: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医保卡全部有现金返回、返回医保卡的金额是企业职工的2倍一3倍之多;C: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待遇,2024年以前保持不变;预计2050年以后,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才会与机关.事业单位达到真正“并轨、达到平衡、达到悬差的缩小!以上,供参考!各地情况不一、差距较大,以当地的数据为准!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