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内外都被淤泥所覆盖,考古表明,至少在汉代这里就曾被大水淹没过。其他的都不就说离河南很近的运城吧,它的南边是中条山,东边是吕梁山,西边是“一见杨过误终生”的风陵渡,当雨云和水汽从河南过来,经过中条山和太行山,还有河南西部的伏牛山,这些山会抬高水汽,和云层,发生“冷凝效应”,山西这边的雨就会被“挡回去”,所以山西这边就没有发生洪涝灾害。
1、河南那些为了泄洪被淹没的村庄,政府如何补偿?
一)农作物实行亩均定值补偿。按照蓄滞洪前三年(不含分洪年份,下同)同季主要农作物平均值的50%—70%,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二)专业养殖实行分类定值补偿。按照蓄滞洪前三年相同生长期平均值的40%—50%,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省级人民政府确定,(三)经济林实行亩均定值补偿。按照蓄滞洪前三年形同生长期平均值的40%—50%,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省级人民政府确定,
(四)居民住房补偿。补偿主体部分水毁损失,其他搭建的附属建筑物不予补偿,按照住房损失价格的7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部门确定,(五)家庭农业生产机械和役畜以及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按照水毁损失的50%补偿。主要包括:1、家庭农业生产机械:电(动)机、柴油机等农用生产机械;2、役畜:牛、马、骡、驴等从事农役的牲畜(不含幼畜);3、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空调、电视机、洗衣机等主要家用电器,
2、为什么河南暴雨被淹,而跟河南最近的山西没事?
我是山西运城的,离河南就隔了一条黄河,离郑州只有二三百公里,郑州下暴雨当天,我们这里也下了一阵大雨(相对郑州就是毛毛雨了)。首先我先说一下地理,山西的人口密集区是由四五个盆地组成的“糖葫芦”其他的都是阴山,吕梁山,太行山,中条山等山脉,这也是山西被称为“表里山河”的原因,其他的都不说,就说离河南很近的运城吧,它的南边是中条山,东边是吕梁山,西边是“一见杨过误终生”的风陵渡,当雨云和水汽从河南过来,经过中条山和太行山,还有河南西部的伏牛山,这些山会抬高水汽,和云层,发生“冷凝效应”,山西这边的雨就会被“挡回去”,所以山西这边就没有发生洪涝灾害。
3、历史上有被淹没的城市吗,都有哪些?
奇异的地下大城套小城徐州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不但饱经战乱之苦,同时它也是洪水时常光临的地方,徐州有城下城之称,近代就挖出了多个朝代的建筑遗迹。但少有人知道的是,在有徐州的东南方向,离徐州城五十余公里,还有座下邳古城,史料记载,在大清康熙年间,整座下邳古城沉没于水中。一,历史名人与下邳城的渊源下邳境内泗水交流,下邳古城曾是座重要的关卡,扼守着徐州的东南方向,
古代,从徐州到东南方向的淮安必经过这里。作为重要的地里要冲,它自夏建城,到了汉代,经过数代人的辛苦积累,下邳城已成为规模很大的城市。秦时,韩国贵族张良伏击秦始皇不成,为躲避秦兵的追杀,张良逃到下邳来避难。在这里他遇到隐世的黄石老人,从黄石公那里学到了兵书,杞桥纳履的故事,讲的就是黄石公如何考验张良的。
三国时吕布在徐州被曹刘联兵打败后,吕布逃到了下邳古城内,想凭借厚重的城墙抵御曹兵,曹军抵达城下,试了多次也没有攻进城去。曹操只好暂停攻城,在下邳城北面招集将领商议对策,这次会议后,曹兵想出了攻城的办法,即用霹雳车攻城。霹雳车是利用杠杆原理,能向高处抛掷巨石,据《邳志补》记载:“三国时,曹操在此做霹雳车,以攻吕布,故名炮车。
”曹兵造车的地方,就成了现在炮车镇政府的驻地,曹操拿住了吕布后,把吕布吊死在古城的南大门。门楼是用汉白玉的材质做成,所以人们俗称南门为白门楼,后来到了晋朝,石崇到徐州来掌管地方上的兵马。因和地方长官不和,石崇把他的衙门就设在了下邳古城,石崇还把下邳城整修了一番。二,不断出土的下邳文物在下邳古城北三里,有座小山,
现被人们称作岠山。山上曾出土大量汉代的文物,有青铜器(铜杯,铜护心镜等),有玉器(各种玉饰,玉带钩等),还有大量的古代陶瓷器物,2017年,南京博物院和徐邳两地联手,在岠山的东边,发掘出一座巨大的晋代家族墓,里面有许多贵重的文物,包括传说中的鹦鹉杯面世等,这些文物的出土,证实了下邳城在古代的重要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