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荆州失守后,关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廖化前往上庸借兵,可见关羽不愿将荆州拱手让给东吴。关羽并没有把诸葛亮的话放到心里去,直至荆州失守,他才悔之晚矣,但即使这样,刘表在荆州统治依然长达二三十年,其间虽然也有袁术、孙坚、孙策、孙权等实力有限的敌人觊觎荆州,刘表还是能基本确保荆州无失。
1、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荆州失守,保住关羽一命?
蜀国疆域狭窄,资源、人口匮乏,人才不足,是其终不能统一天下的最主要原因,加上后来荆州、上庸诸郡的丟失,便完全成为了偏倚一方的小国。假设能得到一些魏吴的良将贤臣,时间设在诸葛亮入川之时:以张辽、庞德为关羽的领军先锋,文聘、满宠、贺齐守南郡,刘劭、田豫加上赵累、习珍守荆州东南,郝普、潘濬、傅士仁等守荆州,联络上庸诸郡,与刘备、孙权相约出汉中、合肥伐魏,可以见到成功的希望!,
2、如果诸葛亮不派关羽守荆州,派别人去守,荆州会不会失守?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算是三国迷中的一个假设公案。首先说一点,安排关羽督荆州事的并不是诸葛亮,他哪有任命地方大员的权力?刘备入川时安排诸葛亮、关羽留守江陵,后来益州战事紧张又把诸葛亮、赵云调往益州助战,关羽才真正成为荆州一哥,这一守就是五年,直至最后战死,荆州全丢。荆州能不能守住,既与守军的军事力量有关,更与敌人的实力和战略有关荆州乃四战之地,说起来的确不是很守,
但即使这样,刘表在荆州统治依然长达二三十年,其间虽然也有袁术、孙坚、孙策、孙权等实力有限的敌人觊觎荆州,刘表还是能基本确保荆州无失。特别是在荆州的北大门,刘表先后安排张绣驻守宛城、刘备驻守新野,作为与强大的曹操之间的军事缓冲,直到曹操腾出手来,真正想取荆州,老迈的刘表一点办法都没了。由此可见,在绝对的军事优势面前,荆州是任谁都守不住的,
吕蒙曾在215年就轻松夺走了关羽镇守的荆南三郡,说明吴国如果志在必得的话取下整个荆州都不是问题只要关羽军队一天驻扎在上游区域,对孙权来说就会如鲠在喉,顺长江东下只到建业的危险实在太大了。日后让清廷极其难受的太平军,就是从武昌顺流只取南京,这一点稍微有点战略眼光的人都会很容易发现,孙权及其智囊就不用说了,
所以,孙权吞下整个荆州的念头在刘备搞掂益州、汉中、上庸三郡后更加强烈,迟早会对荆州下手。加之趁关羽率主力北上伐魏,一波流就夺取了荆州治所江陵、公安,除了关羽有没人能守住荆州呢?可能也是有的,但必须具备苛刻的前提事实上,关羽已经是刘备集团的武将中镇守荆州的最好人选了,其他任何一个都还不如关羽。即使诸葛亮也与关羽一起亲自坐镇,一样会丢掉,只要孙权下定全力夺取的决心,这个没什么好讨论的,
如果说有人能守住的话,只有一个前提:刘备集团的大本营设置在江陵,刘备本人也在此坐镇。如果是这样的战略安排,就等于向孙权表明,谁来取江陵,刘备就会与谁拼命,并且是一把全押的拼命,问题是,这样的可能性是没有的,取不下益州,刘备集团在荆州也一定呆不下去。结论就是,几方的战略态势决定了孙权必定要占取荆州,不用关羽,换刘备之外的其他人守会丢的更脆,这是道无解的难题。
3、从荆州失守到夷陵之战,对蜀汉影响有多大?
刘备当初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在《隆中对》策略中指出,据荆州,益州为根据地,派一上将北取曹魏,则霸业可成,他们也是这样做的,先向孙权借得南郡作为落脚点,与孙权联盟,通过赤壁之战打曹操,占了荆州四郡,成功完成了屌丝逆袭,此时兵强马壮,文有卧龙,凤雏等谋士,武有关羽,张飞,赵云等大将。获得荆州后,刘备留下关羽镇守,带着其他人员浩浩荡荡向益州进发,经过一系列恶战刘璋投降,又经过几句战争得了汉中,至此刘备成功上位,建立蜀国,成为了蜀中王,
东线的关羽也向北扩张,也取得了水淹七军的胜利,吓得曹操只想迁都。后来,孙曹联合打败了关羽,孙权夺了荆州,使刘备既失了一只胳膊,又丟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根据地,刘璋决定征伐江东,收服失地,为兄弟报仇,出征前夕,二弟张飞被杀,凶手逃到东吴,这更加深了刘备东征的决心,他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阻,一味孤行,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一把火烧得全军覆灭,刘备托孤白帝城,抑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