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VS武汉,在地理位置和国家政策定位差不多的情况下,武汉强大的科教实力成为决定两座城市发展潜质的关键因素。如果用一句话回答,成都是四川人的成都,武汉是中国人的武汉,这就是交通区别的原因,在民国与解放初期武汉与上海同称为‘’大‘’,题主的印象是正确的,我居住在武汉,成都也经常去,确实感觉成都人相对更喜欢说方言,而在武汉,汉口本地方言还是占主要地位,但洪山区和武昌相对来说几乎已经是普通话的天下了。
1、为什么在成都听到的都是四川话,而在武汉听到的都是普通话?
题主的印象是正确的,我居住在武汉,成都也经常去,确实感觉成都人相对更喜欢说方言,而在武汉,汉口本地方言还是占主要地位,但洪山区和武昌相对来说几乎已经是普通话的天下了。造成这个原因的关键在于二点:一,武汉和成都外来人口的来源地不同,二,武汉成都外来人口的语言结构我们先看武汉武汉常住人口2017年为1089.2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53万,还有236万人大多是外来流入人口,而值得注意的是,武汉有几十所高等院校,武汉的户籍人口中还包括了近百万的在校大学生,而这些在校大学生里大多不是武汉本地人。
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有发现,当时全市人口中本省其他地区流入73.39万人,外省流入24.93万人,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外来人口已经超过230万,武汉作为人口流入地区,流入人口中省内其他地区占多数比重,省外流入人口则主要来自河南和湖南。所以武汉的外来人口加上外地大学生,很实际已经超过300万,其中大约3/4是本省人,而1/4为外省居民,主要来源地为河南和湖南,
我们再看成都成都市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成都市主要人口数据,其中成都常住人口为1604.47万人、城镇常住人口为1152.81万人、户籍人口为1435.33万人、流动人口为619.29万人。但成都的流入人口来源地相对武汉要集中得多,来自四川其他地级市州就占据了接近85%,只有15.66%来自省外,而且主要来自重庆,
2、武汉的发展潜力比成都大吗?
既然比较的是潜力,比的是未来的发展前景,那比较两座城市的现在的经济体量意义不大。个人觉得,一座城市的发展潜力取决于这三大因素:地理位置、国家政策定位以及科教实力,地理位置,这个就跟一个人的身高长相一般,自娘胎里带出来的,先天无法改变,你属于四通八达的交通要冲,你位于大西南的天府之国,这都是自城市诞生后就注定的,以后也几乎不可能发生变化。
国家政策定位,这是另一个影响城市发展潜力的决定性因素,就像一个人出生后,家庭的重视程度,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扶持和付出,科教实力,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在于他的大脑和智慧,一座城市的发展潜力,它拥有的人才、智力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1、地理位置先说地理位置,成都位于大西南的四川盆地,自古富饶,沃野千里,号称天府之国,它四周被青藏高原、秦岭大巴山、巫山和云贵高原包围,自成一体形成相对封闭的环境,
古语说蜀道难于上青天,对成都来说,这样的地理位置造成的交通不便,是劣势,也是优势。劣势是物资、人员等经济要素的流动受到影响,而且因为地理位置太偏,很难成为全国性的交通枢纽,不过在几条重要的出川高铁通道建成,以及航空运输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这种劣势被相当程度的消减,尤其是成都双流机场,因地面交通的不便,反而成为全国前几名的枢纽型机场之一,
成都地理位置的优势也在于它的相对封闭性,几千年封建社会里,四川就因此很少受到战乱波及,成为不少封建王朝统一全国过程中的基地和大后方,在现代,虽然导弹、飞机的出现,让战略纵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但相对武汉以及东部沿海城市,成都依旧要安全得多。这也是成都备受国家青睐的原因之一:除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支点之外,一旦有战事,成都作为战略后方,某些对国家至关重要的工业企业,必须得有,
对于武汉,它的地理位置之重要,根本不需要文字描述,京广线与长江,这水路两大交通要道的交汇,足以说明一切。水陆交通的枢纽地位,毫无疑问是武汉未来发展的最大依仗之一,而且不同于国家政策和科教实力,这别人想抢都抢不走,别的城市国家想给也给不了,武汉地理位置的劣势在于它太便捷、太重要的,同郑州一样,这种无与伦比的便捷性,如果城市自身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腹地,很容易造成它成为人员、物资等要素的中转地,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地,换言之,就是留不住人,也留不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