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除身体湿气?中医认为,湿气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许多慢性病的源头和帮凶。湿热体质的人去广东会加重湿热体质,在湿气偏重的时候,可通过中医调理的方式来帮助去湿,如果自己是湿热体质,不建议选择去广东生活,对改善湿热体质没有益处,身体有湿气的人群可以通过饮食、运动配合中药、中医外治法等多种途径来祛除身体湿气。
1、三伏天怎么去湿气?
三伏天来了,祛湿又逐渐成为不少市民日常养生的计划。据了解,湿气有两个来源——外湿和内湿,那么,怎么判断体内体内是否湿重?如何祛湿气?让医生为你一一道来。湿气太多易引起脾虚广医二院番禺院区中医科主治医师郑艳华介绍,外湿来源于外界气候(比如下雨,暑湿等),岭南地区多湿,湿气容易伤脾,因此南方人多脾虚;内湿主要为脾虚,
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运化水湿,把身体里的水汽运送到毛孔、肾脏等,通过出汗、排尿方式排出。“如果体内湿气太多,脾就需要不停地工作,久了就会脾虚,脾胃虚弱不能够运化吃进去的食物,堆积在体内,生成湿气。”脾虚生湿,内湿更容易招致外湿,湿气又会加重脾虚,于是便形成恶性循环,赤小豆茯苓也可祛湿众所周知,薏米可以祛湿。
郑艳华提醒,薏米性凉,味甘、淡,入脾、肺、肾经,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使用时将薏米炒制到发黄,可以减少它的寒性,让它的性味更平和。此外,赤小豆、茯苓也都是日常生活中药食同源的佳品,茯苓多产自闷热潮湿的南方,最好的茯苓产地是云南。茯苓性味平和,适合长期使用,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善治脾虚、失眠、心悸、水肿等证,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能利湿消肿、清热退黄。如何简单判断体内是否湿重●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昏重、打不起精神来,胃、腹胀,没胃口,●排便后,排泄物粘稠,或排便不爽,便少次多。●饭后漱口看舌苔,舌苔厚腻,舌边有牙齿的痕迹,健脾祛湿汤品冬瓜薏米猪骨汤原料:猪大骨、冬瓜、薏米、茯苓、红枣、枸杞、姜片。
做法:1.将薏米、茯苓、红枣、枸杞,姜切片放入砂锅,以冷水浸泡10~20分钟,2.猪大骨入砂锅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煮开,撇去浮末。3.转微火煲两小时,最后半小时加入冬瓜;关火前加入少许盐,淮山赤小豆鲫鱼汤原料:鲫鱼、淮山、赤小豆、姜、盐做法:1.赤小豆浸泡半天。2.平底锅内加入少许油烧热,再放入鲫鱼和姜片,
2、怎么才能祛除湿气?
脾虚湿气重是很多人都有的病症之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都患上的湿气重的毛病,患者长期大便不成形,大便粘马桶,有齿痕舌等,这都是湿气比较严重的标志。右上角关注帮忙点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祛湿最快的方法是什么祛湿最快的方法就是艾灸,艾灸是所有祛湿中最快的方法,没有之一,很多明星都会有湿气重的病症,这是和职业有关,一些明星会互相交流自己祛湿的经验,而很多人都会选择用艾灸的放的来祛湿,因为它真的很快。
艾灸祛湿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艾草燃烧时产生的热来打通被淤堵的经脉,从而起到疏通的作用,随时随地可以祛湿的方法为按摩带脉带脉很多人并没有听过,它是同任督二脉一样,作为奇经八脉中的一只,其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带脉是好多条经脉的统称,它环绕在腰腹部,包括脾经和胆经在内,好多条经脉组成,经常按摩拍打带脉有助于健脾祛湿,并且还有治疗大便不成形以及肾虚的功效。
有朋友坚持按摩三个月,所有脾虚的症状都被根治了,而这种方法每天可以在工作之余做,对身体好处多多,祛湿最好的方法就是运动湿气重主要的原因在于脾虚,而脾虚又分为脾气虚和脾阳虚等,每种虚症,使用的药物和方法都不相同,但只要是运动,都可以治疗,所以说运动是最好的祛湿方法。人类每天通过呼吸和蒸腾作用向外排出水分,正常不运动的情况下,水分排出的并不多,而运动会加速血液循环,加速身体排出水分,减少湿气对于身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