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南湖北的分界线是洞庭湖其实是不准确的。实际上,漳河才是河北、河南的省分界线,河北与河南、湖北与湖南、山西与山东都是一字之差,那么他们的分界线肯定是与河、山、湖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们具体看下分界线到底是什么,一、河北河南的真实分界线是漳河,而非黄河。
1、河南河北是哪个河作为分界线的?
河南河北分界,古时指的是黄河。不过确切的说,现在有条漳河(漳河,中国华北地区海河水系的南运河支流,上游由两河合一,一为清漳河、一为浊漳河,均发源于山西长治,下游作为界河在经过区段划分河北省与河南两省边界,到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合流卫河,称卫漳河、卫运河,进入海河水系的南运河。漳河流经三省四市21县市区,长约412公里,流域面积为1.82万平方公里,
1漳河干流长179公里。2由于流域上游落差巨大,下游下泄不畅,漳河历史上灾害频繁,沿岸人民深受其害,治河水利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即在漳河河北省临漳县段建设了引漳十二渠(西门引水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建设了漳泽水库、岳城水库、红旗渠、漳南渠等大型水利工程,在流域农业生产和治理洪涝灾害方面发挥了作用。
2、山东和山西是以哪座山为分界线的?
就目前我国行政区域划分而言,山西和山东并不接壤,中间还相隔河北、河南两省,而如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广东广西以这样名字命名的省份皆为相邻省份,那么为什么山东、山西并不接壤?那隔开山东、山西的又是哪座山脉呢?其实在古代,山东、山西是相邻省份,两省以太行山为界,东边的就是山东,西边的就是山西。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区域的调整,两省才慢慢隔开了,
说起太行山,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太行山自古不光为山东、山西的分界线,还是平原与高原的分水岭。太行山以东为黄河冲击而成的华北平原,以西则为著名的黄土高原,如此的地理特质,决定了两地不同的人文、历史、饮食及风土人情。单拿饮食来说,山东为平原地区还有漫长的海岸线,自古水土丰沃、食材丰盛,因此鲁菜发展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
3、河南河北指的是哪个河?湖南湖北又指的是哪个湖?
谢邀,作为一个山东人还和陕西好友讨论过这个问题。河南与河北的界河——漳河,关于河南河北的分界,其实一直以来民间一直有争议,无非是黄河还是漳河之争,相比之下,黄河要比漳河出名的多,身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中国人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最早的河南河北是一个地区名儿而非行政区划,那时的河南河北便是指的黄河以南地区和黄河以北地区,但慢慢走到元明清时期行省制度不断完善,尤其是民国时期彻底形成今天的样子,此时的河北省邯郸市和河南省安阳市便形成了以漳河为界的既成事实,
因此,河北河南之名虽来自于黄河,却形成了以漳河为界的现实。这是历史演化的结果,另外,其他的省的分界简单扩展一下!湖南和湖北的“湖”——洞庭湖,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与湘江交汇处,岳阳之侧,浩瀚的湖面是长江的优良“蓄水池”、调洪行洪区,湖南湖北正是由此而得名。值得关注的是,之洞庭湖已经比历史上最盛时期小了好多,有其历史原因,更与曾经发生过的人为填湖造田运动有关,此处不再多言,
广东与广西的“广”——广信,今梧州万秀区管辖内,如果说前面三个大多数人都能过知晓或者推敲出来的话,那这一个恐怕除了两广的人很少有人知晓。汉武帝至三国末年,几百年期间,广信一直都是交州首府所在地,是整个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广东广西便来于此。中国今天的行政区划,多起始于两宋时期,完善于明清时期,基本定型于民国和新中国初期五六十年代,
4、襄阳会划归河南,和南阳合并吗?
目前这种可能性不大,相反的如果按中国重新的去掉地级行政区按五十多个新的行政区划的话,甚至南阳可能还会归襄阳管。南阳襄阳及周边的十堰商洛都属中原片区语系,在生活习性上有所相近,但因分属三省管辖,目前的向心力不齐,而且除了襄阳目前经济在湖北排名第二外,其它地市都较落后,在各省的话语权很小,处于边缘地带,单就襄阳南阳而言,尽管俩地有部分相近,但襄阳身为湖北老二,一直以南方人自居,从心理上己把自己归为了南方体系,当然也不愿意归为北方的南阳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