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19年竟然成了人口流失严重的省份,要知道山东的计划生育其实并不严格。比如,武汉一个城市的GDP就占去湖北全省的30%;郑州的GDP则占到河南全省的20%;成都则占到四川的37%,提现了山东的大仁大义精神和勇于担当,为国分担的爱国情怀。
1、山东怎么了?怎么都在说山东?
我来说说吧,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孟子故里邹城人,今年37了,湖北读大学,深圳工作生活了15年了。谁不说我家乡好呢,可是真的爱不起来,没关系办点事真难。记得最深刻的就是两件事,一是还是上户口,各种文件,各种盖章,还要上环结扎,我爸跑了一星期没办成。我老婆湖北人,在湖北上户口就是夫妻身份证结婚证,准生证,出生证,20分钟搞定,
我不知道他们要这么多文件干嘛。第二件事就是深圳的一个朋友做机械加工的,烟台人,跑回山东开厂,各种执照搞了快两个月,大概是10年前了,在深圳东莞基本都是一周内搞定,完全不用找关系,最后他还是灰溜溜的滚回深圳了。所以我果断转了深圳户口,在深圳买了房,山东真的是回不去的故乡了,山东有历史,有积淀,也形成了所谓的文化,例如孔孟思想,酒文化,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来说很致命。
我很多发小不是工地干建筑,就是挤破脑袋做公务员,要不然就是个体户。创新很少,大邹城全国百强县那么多年了,大家都知道靠的兖矿集团,靠的几个重污染的化工厂,有多少民营企业,有多少科技创新企业?山东2019年竟然成了人口流失严重的省份,要知道山东的计划生育其实并不严格。努力吧,大山东,毕竟有人,有资源,工业门类齐全,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2、怎么看待河南与湖北的诸葛亮躬耕地之争?
诸葛亮当军师,曾经说过,(操,困于南阳,和臣本布衣,躬耕南阳)都是现在的南阳,并不是襄阳,那个时候襄阳属于南郡管辖,不要混淆视听,襄阳所谓的古隆中也就是三百年左右,与南阳卧龙躬耕地无可相比,有点常识的人都清楚了,襄阳伪造历史文化,伪造更改地名,天下人皆知,依然是(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襄阳人只有在寓居地上下功夫了,至于躬耕地累死你们襄阳棒棒也没有用的,历史就是历史,一千多年了,更改不了的,无非是继续为南阳躬耕地打广告服务的小丑。
3、湖北是一个怎样的省份?
湖北?是一个大熔炉的省份,一群人自称老乡却说普通话,基本就是湖北人。襄阳地区讲河南话,十堰地区讲陕西话,恩施地区讲四川话,荆州地区讲湖南话,黄石地区讲江西话,黄冈地区甚至就有英山县来自安徽,基本安徽话,湖北有代表性的方言也就是武汉话、黄冈话。湖北教育很发达,武汉的大学数量应该说仅次于北京、上海,与南京相比毫不逊色,力压西安、成都、杭州、广州等地,
但湖北的大学生却留不住,涌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发达地区。湖北的教育名扬全国,问题是湖北优秀师资从大学老师到中学老师都在外流,湖北四季分明,既是千湖之省也是长江与汉水灌溉之地,农业发达。湖北工业经过晚清民国以来的发展,仅次于几个发达省份,武汉钢铁公司、光谷,也是赫赫有名,湖北的发展有些郁闷,那就是武汉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发达,省内“高处不胜寒”,没有可堪匹配的其他城市。
4、山东gdp名列前茅,但济青两大城市在全国并不是很突出,做大济青工程的话山东适合大城市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么,你是怎样看待的?
感谢题主邀请,今年上半年的各省成绩单发布,山东GDP还是同往年一样,排在全国第三位,次于广东和江苏省。至于济南和青岛这两位龙头城市,其实说不上全国突出,但也说不上“不突出”——至少对青岛而言,因为青岛也是全国14个“万亿俱乐部”城市之一。2017年的GDP达到1.1万亿元,与南京、长沙、武汉等城市都大差不离,
而这些城市基本上属于我们日常所说的“二线城市”之列。如果说“一线城市”才算突出的话,那全国范围内要想再诞生一个深圳,确实挺难的,至于大城市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可能武汉、郑州、成都等都算是吧?比如,武汉一个城市的GDP就占去湖北全省的30%;郑州的GDP则占到河南全省的20%;成都则占到四川的37%!这几年,山东的临省安徽也是大省会战略,合肥的GDP占比高达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