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现代农村展示型
是指在部分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因势利导,接待游客参观、展示新农村形象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必须是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知名度较大的农村。发展这种模式必须注意:一是要处理好发展旅游与发展其他产业的关系;二是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活动。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等。
八、农业观光开发型
是指利用农业生产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可参与性,开发规划出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满足游客需求,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临近城镇、客源市场潜力大;二是交通便利,可进入性较好;三是农业生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强。发展这种模式必须注意:要有良好的项目创意和规划;要认真对客源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客源市场的需求;要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加大对项目的宣传促销力度。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集发观光园、上海市奉贤区申隆生态园、辽宁省葫芦岛市宏业现代农业园区、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22团新天冰湖旅游园区。
九、生态环境示范型
是指具备良好生态环境的农村,以生态环境作为旅游吸引力,开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要具备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这种发展模式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旅游开发引起环境的破坏和退化;要培育旅游开发经营者和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北京市密云县石塘路村、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浙江省奉化市萧王庙镇滕头村、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民乐镇罗政村等。
十、红色旅游结合型
是指在具备“红色旅游”资源的乡村,结合“红色旅游”的发展,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参观游览活动,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必须是在知名度较大的、革命遗迹和遗存较为丰富、旅游接待具备一定规模的乡村开展的。
6. 乡村旅游项目规划策划方案
《桃花源记》里那种与世隔绝、怡然自得的生活情景,以及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描绘的美妙意境吸引感染了无数中国人,如今国强民富更在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下,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景区正当其时,那么如何搞好景区规划设计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注重乡村原生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真性与健康性。景观设计规划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2、构建精神家园,尊重地域特色文化与精神内涵。充分利用和发挥地域特色,保护传统文化,让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有意义。尊重和保护地域文化是彰显地域特色唯一的途径,绝不是相互模仿和复制,更不是所谓的破旧立新,只有传承才能有效地展现和发挥地域特色。
3、传承中华智慧与美德,打造经济、实用、美观的新乡土建筑及景观。要提倡经济、实用、美观的设计规划理念,结合场地的特质,优先选择价廉物美的建筑材料,建造有品位的符合当地特色的新乡土建筑景观。
4、坚持可持续发展,优先考虑生态化、无污染、可循环的清洁能源和材料。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应以挖掘本地自然人文资源,以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为重点,塑造特色风光,提升品位形象。
乡村旅游景观风貌建设。
1、生态修复。对区域内山体、森林、湿地、植被等自然资源进行生态保育,保持原生态自然环境。对区域内坑塘河道进行综合治理,保持水体清澈、水质清洁、岸坡稳定和水流通畅。岸边宜种植适生植物,绿化配置合理,养护到位。
2、绿道建设。对区域内旅游线路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主干道应为三级以上公路,道路交通标识设置合理、美观,路面宜黑色化处理,适宜路段可采用“海绵城市”透水道路系统,次要道路宜乡土生态铺装。区域内道路两侧应种植经济林果和绿化苗木,因地制宜栽种直径 10~12 厘米的乡土树种,力争5~10年后形成林荫大道。区域内林相、植被丰富,形成四季景观,林木覆盖率高于40%。
3、自然景观。对丘陵山地、水乡圩区、大地景观等区域内极富代表性的独特山水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打造一批观赏型农田、名优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湿地风光区,山水风光区等自然景观区。
4、人文景观。立足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把古树名木、文物古迹、建筑遗存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纳入历史文化保护对象。以本地历史遗存、事件传说、地名人物、传统民俗活动等为载体,打造特色人文景观,传承农耕文化、弘扬现代文化。
7.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设计大纲怎么写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远景近年来也不断丰富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也认真学习,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拓展休闲农业园区策划、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特色采摘度假区、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主题度假区规划、乡村会所、温室建筑设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