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要会写赵体行书,其次,你要懂得一些春联常识。老师的理念认为适合每个人的字帖、字体是不同的,所以在隶书就有人写曹全碑有人写礼器碑,楷书有人赵体有人欧阳询有人虞世南,真的觉得和人的性格有关,到达一定境界后再看赵的书法怎么都缺少一种秀逸的成分。
1、怎样写赵体行书春联?
首先你要会写赵体行书,其次,你要懂得一些春联常识。这样你就可以写赵体行书春联啦,赵孟頫及其行书元朝书法家,精通音律文章书画,在元代书画地位极高。尤以楷书行书成就最高,他的楷书被后人列为“楷书四大家”之一。亦有人把他和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称为“行书四大家”,其用笔,无论是起笔、行笔、收笔都精准细致,点画华滋遒劲且呼应紧密。
结体宽绰秀美且骨架劲挺,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布白方正谨严。行书大气,笔法圆熟,形意结合,铿锵有力!春联的相关常识,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旧符”,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春联。它从五代十国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000多年了,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2、书法赵体应该怎么练习?
赵孟頫的赵体书法是很值得学习的,因为他是唐代以后难得的一位集书法之大成者,最为关键的是他的作品多为墨迹手书,对于我们研究古人的笔法是非常有帮助的。唐代的楷书基本都是碑刻的,经过二次加工,经过多次拓刻之后,很难去体会古人的用笔之道,所以唐代的碑版楷书也被称之为“工楷”,这种书体主要作用就是写碑文石铭,在古代也应用范围狭窄,非古人日常所书也。
因此启功先生才有了“半生师笔不师刀”的感叹,对于学习碑刻书法的朋友时刻提醒要“透过刀锋看笔锋”,赵孟頫的书法是古人真正的书写体,就是日常所书的书体又称为“翰牍体”,这也造成了后世不懂书法的人说“赵书无工楷”。其实就是根本没有理解古人的碑版书法与日常书法是有区别的,如果我们看一下唐人的写经小楷,就非常能体会到了,例如《灵飞经》。
因此学习赵书的时候,即使是他的楷书也要注意一笔之收笔与下一笔之起笔的呼应,《胆巴碑》学习赵书要注意下面两点:赵书的选贴赵孟頫的大楷代表作:《妙严寺记》《胆巴碑》《三门记》。其中《三门记》赵孟頫取法李邕,楷书中有行书笔意,去李邕的攲侧之势而变为浑厚方正,端庄典雅、气势雄伟而不失灵便,正如李日华所说:“文敏此碑,有泰和之朗而无其佻,有季海之重而无其钝,不用平原面目而含其精神,天下赵碑第一。
”《三门记》而之后的《妙严寺记》又吸收了柳公权的结体,与《三门记》相比变方阔为修长,晚年的《胆巴碑》最是人书俱老,行笔严谨而不失流利,点画顾盼承接自然,结体匀称适度、风姿绰约,历来书家以此为赵书碑中第一。小楷是赵孟頫诸书中最好的,他的小楷师法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代表作为《老子道德经》,是其晚年所书,除了有“二王”意韵,还对《灵飞经》有所借鉴,
学习赵孟頫的小楷首推《道德经》,《汲黯传》虽然也是一篇小楷精品,但与赵氏整体书风有差异,疑为后世他的崇拜者俞和所书。小楷《道德经》赵孟頫所擅诸体书法中,成就最大者当属行草书,后人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胡汲仲谓:“赵子昂书,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虽然稍微有点夸张,但赵氏的行书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确实没有人能相比。
赵孟頫的行书以其成熟期的代表作《洛神赋》《赤壁赋》《吴兴赋》为主,把这三个写好足矣,赵孟頫的书学思想《洛神赋》学习赵孟頫的书法,不仅仅是学习他的字,更要去理解学习他的书法思想。赵孟頫提倡复古,师法魏晋的书学思想在宋末元初时期,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他认为学习古人法帖,当以玩味笔法为第一,“笔法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