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公认的皇帝有十六位除了埋在十三陵的这十三个皇帝外,还有三个皇帝一个埋在南京一个下落不明一个被以亲王礼仪葬在北京西山。明朝从成祖朱棣建都北京后,皇帝在北京,太子守南京,当时南京虽然首都那一套班子都有,首先是太祖朱元璋,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当时的南京就是中国的首都,朱元璋也没有迁都的打算,到死的时候也是在南京,死后被埋在了南京紫金山,是为明孝陵,而明十三陵是指在北京的明朝皇帝陵墓,所以朱元璋没能葬入十三陵。
1、明十三陵埋葬的是明朝皇帝,可明朝皇帝有十六个,其他三个皇帝呢?
明朝自朱元璋建立大明起共延续了276年,这期间共出现了十六位皇帝,其中有十三位皇帝葬在北京,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北京十三陵。十三陵处于北京昌平境内一片龙脉之上的风水宝地里,这里东、西、北三面都是群山雄峙,南面有虎山蟒山相对,正好成为守卫皇陵的青龙白虎,中间是一片四季温存的开阔盆地,自1409年明成祖朱棣营建长陵开始,这里便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这一片得天独厚的山清水秀成为平民难以亲近的皇族的天庭,
那么另三位皇帝的陵寝又在何方呢?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建都于南京,他死后葬在南京中山的“明孝陵”。第二任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的长孙,他继位后开始削藩,要收回他的王叔们的兵权,最后朱棣发兵从北京打到南京,攻进南京后,朱允炆神秘地失踪了,到现在也还是一个迷,他自然就没有皇陵了,到了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的时候出了点乱子,由于朱祁镇御驾亲征被俘,他的弟弟朱祁钰被推上台,坐在了哥哥的位子上,成为了第七位皇帝,改年号景泰,然而好景不长,朱祁镇被放回来了,兄弟二人明争暗斗,后来朱祁镇复辟成功,重新坐上了宝座,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朱祁钰的下场可想而知,没几天就被害死了,并将其在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将朱祁钰以“王”的身份安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
明代宗朱祁钰的墓被后人称为景泰陵,是朱祁钰与皇后汪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海淀区四季亲乡娘娘府,这里是明朝安葬早夭的亲王、公主以及失宠的宫人的地方,将朱祁钰安葬于此便有贬低他的意思,明宪宗即位后,为朱祁钰恢复了帝号,并按照帝王的规格在景泰陵增建了许多建筑,有人说亡国之君崇祯帝没有陵墓,其实崇祯也是有陵墓的,他死的时候虽说没有建造陵墓,但人们还是将他葬进了他最宠爱的田贵妃的墓中,后来清政府又将此墓升格改造成陵墓的形式,并命名为“思陵”。
2、明朝有十六个皇帝,为什么北京只有十三陵,其他几位葬在哪?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麓,距北京中心天安门广场只有50公里,十三陵是明朝的皇家陵园,埋葬着明朝自成祖迁都北京后的十三个皇帝以及他们的后妃太子等人。明十三陵地区属于太行山燕山山脉余脉,四周群山环绕中间是个盆地中间有小河流过环境优雅风景优美,明十三陵是我国现存最规模最大的皇家陵园,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5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分布图)明十三陵自永乐年间开始修建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前后一共持续了230多年,其中有埋葬着明成祖的长陵、仁宗皇帝的献陵、宣宗的景陵、英宗的裕陵、宪宗的茂陵、孝宗的泰陵、武宗的康陵、世宗的永陵、穆宗的昭陵、神宗的定陵、光宗的庆陵、熹宗的德陵、崇祯皇帝的思陵。明朝公认的皇帝有十六位除了埋在十三陵的这十三个皇帝外,还有三个皇帝一个埋在南京一个下落不明一个被以亲王礼仪葬在北京西山,
第一位没有埋进十三陵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的明孝陵在南京城外紫金山麓。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濠州人(今安徽凤阳),元末红巾军领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开国皇帝,幼年家贫以给地主放牛为生,十几岁时朱元璋遭遇大灾亲人死的死逃的逃,自己也被迫入皇觉寺为僧以换取生计。随着元末社会的天灾人祸愈演愈烈慢慢的出家人的温饱也得不到保障了,社会动荡皇觉寺的信众越来越少收入也锐减,
最终主持不得不遣散徒众,让大家外出化缘其实就是去到处乞讨。(明太祖朱元璋像)朱元璋只得到处流浪,在流浪的日子里朱元璋见到了贪官污吏的贪暴残虐和底层百姓的民不聊生,于是朱元璋就参加了反元的红巾军,参加义军的朱元璋受到濠州义军领袖郭子兴的赏识,逐渐受到重用并且迎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起义军的领袖并在儿时小伙伴汤和、徐达等人的帮助下逐渐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