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低保平均每人每月684.1元,低保户到底领了多少。不论是城市低保户,还是农村低保户,虽然低保标准是不同的,但确定低保档次的方法完全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城市地区的生活成本明显地高于农村地区,低保户家庭每月实际领到的低保金=低保类别×家庭人口数。
1、2021低保户每个月多少钱?农村低保是个人还是一户?
2021年9月17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公布了农村最低生活兜底标准,每人每月最低生活标准500元。打好脱贫攻坚战,就宣布过中国公民如果生活标准达不到要求,国家补贴,确保他生活达到最低生活,这就是国家对贫困农民的最低生活兜底。因此从2010年9月17号以后,就没有低保户这一说法了,只有国家兜底人员这一个说法了,
实际上就是对每一个人员的兜底,不再是以一户为单位了。具体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兜底人员,应该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一致的,也就是一个家庭里丧失了劳动力,比如孤寡老人,家庭残疾人员,无就业人员的家庭,都可以向所在居委会申请最低城镇生活保障金的。现在的城镇都公开公布,有自己这个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数额的,达不到这个金额数量的都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
只不过有自己所居住的居委会统计核实,报予自己所居住的辖区区委会民政部门,给予解决。在乡村的是报给自己的村委会,村委会在向乡政府报备,由乡政府报给镇政府解决,只不过在农村可以报请最低生活保证金的人员,应该是无儿无女的老人,以及丧失劳动力,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所以仍然同以前的五保户一致的,绝对不会出现身强体健的人能吃到这个最低保障金的。
2、全国城市低保平均每人每月684.1元,低保户到底领到了多少?
因在民政部门工作,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说实话:很多人对低保的认识是很不准确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一、关于低保政策的行政法规根据目前,我国的低保制度立法层次最高的,是2014年2月由国务院发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项社会救助的行政法规,规定了八种救助方式,具体为:最低生活保障(即: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
也就是说:截止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就包括了这八项具体内容。最低生活保障,通常简称为低保,只是其中的一项,关于低保,《办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这是纳入低保的两个关键条件:家庭人均收入、家庭财产状况,
家庭人均收入高、低的客观判断标准是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简称为低保标准)。办法明确规定:低保标准是省级地方政府或者设区的市政府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研究确定,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可以适时调整,确定低保标准的客观标准是:本地居民的生活成本、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物价高低水平。毫无疑问:发放低保金是要花钱的,而钱的来源当然是政府的财政拨款,只能实事求是地授权,由各省、地级市甚至县级政府按照本级政府财政的收支状况,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研究决定,
毕竟,世上的道理千千万,政府能不能拿出钱来才是决定性的制约因素。根本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执行统一标准,否则穷地方的财政无力承担,而更为残酷的事实却是:穷地方的低保对象人数比较多,覆盖面还比较大。这实际上就是省与省之间的巨大差距,即地区差别,所以,低保标准实质上就是一个由地方政府确定的定量化数字标准,其真正的作用就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这个数字,就可以纳入低保范围,通过发放低保金的方式,给予社会救助。
非常明显:低保对象获得的低保金是免费的、无偿的,只要符合政策规定的条件,就可以提出申请,但必须经过审批,目前,我国除了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实现了不分城乡的低保标准的完全统一之外,其余省、市都将低保标准分为城市低保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两类,城市低保标准明显地高于农村低保标准。原因很简单:城市地区的生活成本明显地高于农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