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搞清这一点,赶紧到中华姓氏大辞典找寻吧《中华姓氏大辞典》所列11969个姓氏中,去掉4925个未注明姓氏,再去掉2224个系少数民族姓氏,剩余4820个为汉族姓氏今天,我们就从这个4820个汉族姓氏来分析一下在这4820个汉族姓氏种,有1834个起源于河南,若按照我国人口最大的120大姓来统计。
1、河南是哪些姓氏的发源地?
你是河南人吗?河南是哪些姓氏的发源地呢?文/历史滚轮随时社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为实现梦想也好,为追逐名利也罢,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冲进城市只为让自己过得更好,不留遗憾但与此同时,随着而来的陌生感也牢牢的锁死了彼此回想老家的那种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不需要太多的交流,见过几次面,就可以邀请到家中做客,把酒言欢但在城市中呢?即使是对门的两个无话不聊,一起散步,一起买菜繁荣邻居,但只有回到家中,大概率上都倾向于关上铁门,大家各忙各的这就是陌生带来的恐惧感......那么,问题来了,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说实话,没有特别好的方法,毕竟大家来自天南海北,对彼此都不甚熟悉的但如果非要找到一个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姓氏可不是小看,你名字前面的那一个字或者是两个字,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符号,但它却有着摧枯拉朽的势头不知大家上班,或是朋友聚餐时候,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场面当新人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叫xx,我来自xx,我喜欢。.”如果这个时候,恰好你也是这个姓氏,那种抑制不住的亲密感立马就出来了总想跟她多聊两句......其实,这就是中国的美好传统使然字是可以改的,但姓氏一脉传承既然姓氏的感染力那么大,你有想过自己的祖先是来自哪里吗?自己又属于哪个族类呢?想要搞清这一点,赶紧到中华姓氏大辞典找寻吧《中华姓氏大辞典》所列11969个姓氏中,去掉4925个未注明姓氏,再去掉2224个系少数民族姓氏,剩余4820个为汉族姓氏今天,我们就从这个4820个汉族姓氏来分析一下在这4820个汉族姓氏种,有1834个起源于河南,若按照我国人口最大的120大姓来统计: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97个,占120大姓的80.8%,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9%所以,一句话总结大家的祖先,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发源于河南的(是不是有种河南的骄傲感呢)其实也不难怪,河南是华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黄帝居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颛顼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东南)帝喾活动区域主要是豫西和豫北炎帝虽生于姜水(在今陕西岐山东)但基本上在河南境内活动,少昊与太昊的活动中心在山东曲阜一带,所以被称之为东夷族对这120大姓中,又大致分为三类黄帝族,炎帝族,和东夷族注意下,此时的东夷并没有什么贬义的意思,而是指华夏民族以东的区域《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好了,以上只是对中国120大姓氏的简单统计而已,如果各位小哥哥小姐姐们,也想详细的知道自己的姓氏出自哪里?自己的祖先是谁?不妨来到《中华姓氏大辞典》一查究竟吧!!。
2、多少姓出自姬姓?有什么依据?
中国有多少姓出自姬姓?这是一个很有历史趣味的问题,说出来让人吃惊,中国现有的姓,80%以上出于远古的姬姓。可以说姬姓是“万姓之祖”,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要追溯姬姓的发源。姓是母系氏族时期形成的,姬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人文始祖黄帝就姓姬。黄帝出生在姬水河边,就以姬为姓,他的后代都姓姬。先秦姓的数目是很少的,
顾炎武在《日知录.姓》中写:“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三。”大部分是女字旁,如姬、姜、姚、姒、妫、嬴等,都是不同的老祖母传下来的,周武王姬发就是黄帝后代。周朝实行分封制,他分封的鲁、晋、郑、卫、燕、虞、虢、吴、陈、曹、魏、蔡随、巴等诸侯国,国君都是姬姓,另外,炎帝姓姜,他封的一些如齐、申、吕等诸侯国,国君都姓姜。
氏是后来出现的,“氏者支也”,就是说,氏是由姓分化出来的,好比一棵树干(姓)长出许多支条(氏),氏比姓多出许多倍,例如,周文王找到舜的后代妫满公,封他在河南淮阳为诸侯国陈国,把长女嫁给他。陈国被楚国灭了,他们生的子孙就以陈国为氏,陈氏,后来,母权制的姓让位于父权家长制的氏,氏变成姓,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姓氏合二为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