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重庆地图 放大图片
看一下重庆功能区的划分地图
重庆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域。
重庆市太大了,通过区域功能的定制,找准发展方向,不让每个城市陷入盲目的考核中,不失为一个治理的提升。
举个例子,酉阳县本身山高地窄,本身就不具备工农业的大力发展,如果仍然从GDP上考核,则无疑会造成当地的资源环境破坏,如果从旅游业上去考核,则能更加快速的推动发展。
同样作为旅游区,武隆区就是很好的示范,因为仙女山的品牌更响,武隆区的旅游层次就更高,城区环境收拾得非常整洁美观,这就是重点发展旅游的区县的模板和方向。
重庆虽然大,但是绝对是全国管理较好的城市,很多层面都实现的互联互通,比如公交一卡通、公路客运整合、城乡一体化,社保 、公积金的制度也是较好。
未来重庆商业环境将更加优化,有了基础设施的进步、联网互通的推广,下一步肯定是优化营商环境。当前重庆各个区县营商环境水平层次不齐,后面一定会做整改,重点考核。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发展的动力。
7. 重庆市城市地图全图可放大
重庆市九大主城区包括: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2、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重庆直辖市政府所在地。沙坪坝区是重庆的文教区。北碚区在民国时期为陪都重庆的迁建区,曾是中华民国政府行政院和总统府所在地。巴南区与渝北区原为巴县和江北县,是重庆的母县,其地位类似上海的闵行区、宝山区或北京的丰台区、通州区。3、直辖以来,由于重庆市的特殊结构,所形成的一个类似于直辖市经济、文化和交通概念上的市区范围,就是重庆主城区。这一概念常常与“老重庆地区”(主城九区、永川区、璧山区、大足区、綦江区、江津区、合川区、长寿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和“重庆直辖市”(重庆市38个区县)相对应。
8. 重庆地图全图可放大图
重庆地图面积有8.24万平方公里,下辖38个区县“自治县”,东西横距470公里,南北最大纵距450公里。是全国最大的直辖市,市区面积达到600公里,相当于11个广州,2.39倍上海,天津,北京的总和,重庆原称巴和渝,又称雾都,巴渝,桥都,山城,渝都等,世界温泉之都,打卡地众多,以轻轨穿房,洪崖洞最为出名
9. 重庆地图全图可放大图片
东北主要是指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华北主要是指河北、山西、北京、天津、[河南、山东](有些人认为它们不属于华北区)。
华东主要是指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台湾也应该归入华东)华中主要是指湖北、湖南。
华南主要是指广东、广西、海南。
西南主要是指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西藏。
西北主要是指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 所以 重庆属于西南
10. 重庆市地图全图可放大
简单说来
重庆地形不好,但地理位置太好了
。
ps. 重庆市区位于四川盆地,不是山区。
详细说来
地理位置和地形是两个概念。地理位置一般是用来描述地理事物时间和空间关系;地形指的是地表的各种形态。
从地形上讲,重庆虽地形复杂,但地质稳定,地层坚硬。
稳定的岩层让重庆的建设成本非常低,所谓的比平原城市成本高百倍是假命题,建设成本反而低于地层松软的冲积平原。特别是在高层建筑和地铁等设施的施工上很容易体现。
从地理位置来讲,重庆是整个四川盆地的咽喉。
重庆所在的四川盆地在在传统汉地中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理单元,封闭而富饶,虽然坐拥天府,但四面环山对外交通困难,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
既然陆路十分艰难,那么水路对于四川盆地来说,就尤为重要了。四川盆地的水系,以川江(长江四川盆地段)为核心,组以岷江(上河)、沱江(小河)、嘉陵江(下河)。这三大支流涵盖了整个四川盆地,其与长江的交汇处,分别诞生了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国窖酒城泸州,以及我们今天说到的重庆。而位于最下游的重庆就扼守在这条通道的咽喉,整个天府四川的一亿多人口都是其腹地,是四川盆地联系中原的桥头堡以及水路的必经之地,自然要在此处建城。
从发展历史上看,重庆虽然修路比较难,但起家恰恰是因为现代交通。
在古代,整个四川盆地都闭塞,对外交通不便。而近代航运的发展,让这一情况有了改观。而这一改观的桥头堡城市,就是重庆。重庆成为国内顶级城市也就是从晚清时期开埠后开始的,随着现代航运发展。(这一点和青岛大连上海天津香港这些城市如出一辙。)
有了这一定的基础,外加上四川盆地以及重庆市区东西两条山脉形成的天然屏障,让老蒋在抗战时期把全国的有生力量集中到了重庆,重庆的的底子变得空前的厚。
解放后,重庆依靠着抗战时期的超常累积,并且作为有着近亿人口四川省的第一出海通道,经济上,工业上,铁路及水路运输上都是西南地区,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的绝对老大。
改革开放后,重庆的势头虽然相对沿海经济特区有所放缓,但是由于其基数实在在中西部地区鹤立鸡群,在80年代成为了全国第一个计划单列市(就是现在的副省级城市,重庆是第一个)。
然后就到了97年,全国第一个副省级城市,借着三峡工程的契机,携两个地级市涪陵市和万县市,以及一个黔江地区(这三个地级行政区位于盆地边缘,有大面积实打实的山区),又升了半级,变为省级城市了。
总结起来,重庆的兴起一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优势带来的港口发展,二是占据盆地天险在二战陪都时期实现了跨越发展。
这两点是关键,至于市内交通不便的缺点,在现代工业文明中,被不断淡化,反而对于现代建筑工程来讲,稳定的岩层结构反而会降低施工设计难度。
---------------------------------
最后说点题外话,重庆名为市,实为省。而且是一个发展极度不均衡的西部省份。直辖前的老重庆9区12县,18年人口约1600万,GDP约14200亿元(含万盛、双桥),人均约8.9万元(上海人均13.5万元,北京人均13.9万元),其余三地市(涪黔万)人均GDP约4万元,是典型的“省会独大”省份。
97年直辖时,副省级重庆市合并了三个地级行政区,其中包含了14个国家级贫困县300万贫困人口。截止18年底,已减少到4个贫困县,13.9万贫困人口。
西部大开发开发的不是西部城市,是西部的贫困农村,这也是中国和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