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力度不够,河南菜一直没有成为一个系列,还和自身宣传有一定的关系,河南菜菜系比较乱,吸收外来的比较多,任何菜系,只要进入河南,最后发生一定的变化,造成了河南菜不知道到底哪个是河南菜,哪个是其他的菜系。河南的美食不是名气不大,这和河南美食的烹饪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1、有人说河南菜没有什么名气,但为什么有些河南的调料却很牛呢?
感谢邀请,我是地道的河南人,但在生活中并不刻意留意美食,因此对河南菜没有什么概念,河南的调料做饭的时候倒是经常用,还是有些了解的。河南菜在建国初期是国宴,后来不断衰落,像川菜、粤菜都是现在非常著名的菜系,如今河南菜我印象中只有开封菜系比较出名,在饭店里也很少会有豫菜这个说法。豫菜以洛阳和开封的菜系为代表,像洛阳的牡丹燕菜、开封的汴京烤鸭都是经典代表,但在生活中却很少见到,
所以在河南省内尚且不普遍,更不要说在外的名气了。但河南的调料却是非常有名的,像我们熟知的驻马店王守义十三香、漯河南街村调味品、周口莲花味精等等,我认为调味料工厂数量的繁多离不开河南是粮食大省,在农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对于口感也越来越重视,因此更加方便取得原料的调味厂也应运而生。总之,豫菜至今已经没有过去的辉煌,更多的被特色名吃、面食所取代,而河南调味料依然红红火火,在改变着人们的味蕾,
2、河南美食这么多,为什么没有菜叫“豫菜”?
我来告诉你豫菜的十大名菜都有啥。糖醋软馏鲫鱼焙面、煎扒鲭鱼头尾、汴京烤鸭、扒广肚、葱烧海参、炸八块、牡丹燕菜、炸紫酥肉、清汤鲍鱼、葱扒羊肉,这十大名菜里面除了牡丹燕菜出自洛阳之外,其他九道都来源于开封的又一新饭店。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出名的菜叫套四宝,号称中原一绝,这道菜的特点就是将鹌鹑、鸽子、鸡和鸭统统剔去骨头,然后腿套腿,翅装翅一起上笼蒸,非常的麻烦。
并且剔骨头当中要做到皮不能破,灌水不漏,当真是考验厨师刀功的硬菜,豫菜按开封厨师界的说法是中国菜的母系菜,也有人说是姥姥级的。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主要是因为地处中原的河南自古就是东西南北各地开展交流的场所,四通八达的水旱交通注定了河南跟其他地方的人文交流更多,这中间各地既吸取了豫菜的一些精华,也带来了各地的特色,再经过无数人的改进,结合本地人的口味和地方特产形成的。
其实各地的情况也都差不多,借鉴了外地一些好的烹调方法和制作技艺,根据自己所在地的特产和百姓口感,才有了风味口感各异的地方特色,比如说沿海,他们肯定吃海鲜比较多,也就有人投入精力研究海鲜的做法。而地处湿寒的四川,没有花椒辣椒那就吃的不畅快,出产土豆的宁夏和甘肃,很多菜里面都有土豆的影子。那么到了新疆,西红柿绝对是离不开的,
不得不说,老祖宗非常聪明。那时候没有所谓的养生专家,除了五味调和之外,营养搭配不知道先人们是怎么琢磨出来的,比方说青岛,我在新疆时候有几个得了痛风的朋友,听他们说喝啤酒吃海鲜最容易得痛风。但是青岛啤酒之城海鲜之城,也没见有几个痛风的,这应该就是一物降一物吧,如果没有好办法止住它,绝不会有那么多人为了大快朵颐而愿意和痛风过一辈子的。
另外,通过豫菜的十大名菜我们可以看到,豫菜的原料基本都是本地最常见的家常菜,只是工序比较繁琐,但却卖不上价格,以至于现在学豫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反观粤菜的厨师,但凡有点能耐的,工资水平远高于粤菜厨师,拿上图的炸八块为例,原来是选用当年的雏鸡,散养到八月十五才能拿来用。前部剁四块后部剁四块,故名炸八块,
讲究的是外焦里嫩,并且因为是小鸡,骨头刚好能立的住架。如果杀早了,肉没长成,吃不出来筋道,但是晚了骨头就硬了,嚼不动,不过现在的跟以前不一样,农村早就没了土鸡,只能用三黄鸡的鸡腿代替,雅到极致不风流,太讲究了,那就不容易走出去,只能自己附近的人天天守着老传统津津乐道。更要命的是,豫菜的发源地开封经济落后,人口也少,靠每年几个假期来一帮走马观花的游客,肯定推动不了本地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