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在家还是以喝粗茶为主,我喜欢煮茶喝,口味要重,喝精致的茶不过瘾。只有安全的茶,讲卫生的茶就是好茶叶,遵义的湄谭,正安茶;安顺的羊艾,平坝茶;黔南的都匀,贵定茶;铜仁的石阡茶;黔东南的黎平,雷山茶以及黔西南的普安茶,但我作为普遍消费者最好还是雷山的银球茶和清明茶。
1、茶叶哪里的比较好啊?
这个题目很大,要回答的完美其实是做不到的,如果陆羽先生在世我想他老人家也会要望而生畏的。我国栽培茶叶的历史从云南省的思茅地名开始已经追遡到了诸葛亮,他比陆羽还要大上五、六百岁的年纪,云南省在祖国的版图上只是一隅,那里的滇红、滇绿产自十万个山头无数个寨子,也还是澜沧江边的地方出茶叶,高黎贡山的几个地区我去年去走了一下,的确不出茶,或者没有茶叶种植的历史,但是腾冲还真有标注高黎贡生态茶的产品。
这只是大叶种茶树,前几年这些世代流传在“茶马古道”的黑茶并没有进入国人饮茶的主流之中,黑茶在汉民族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地位,现在我国在山东半岛以南的地区几乎每个省份都或多或少地生产茶叶,每个省份的好茶叶太多了!例如:西湖龙井、开化龙顶、径山茶、鄞县龙团、安吉白茶。江西省的庐山云雾、婺源茗眉、井冈翠绿、抚州云林茶、上饶白眉、得雨活茶,
安徽省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霍山黄芽、六安瓜片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就是现在的瓷都景德镇,那是历史上茶叶的重要集散地。现在那里的朋友们仍然坚持:当今中国生产绿茶的“金三角”就在浮梁、婺源、黄山这一带,经过几十年的观察此言不虚也!刚才着手写这篇小文的时候,我的同学为我送来了“信阳毛尖”,这个地方几十年前走过多次,是河南省的最南端,那儿离武汉三镇已经是咫尺之遥了,南方的景象,
信阳毛尖前些年喝过粗茶,一斤一袋的那种大叶子,这个打开后才是真正的“毛尖”!图4⃣️泡了一壶,绒毛在茶汤中翻腾,汤汁醇厚饱满,清香扑鼻真是名不虚传!平日里在家还是以喝粗茶为主,我喜欢煮茶喝,口味要重,喝精致的茶不过瘾。只要认准茶叶的品牌和厂家,至于价格还是丰俭由人,入口的东西安全第一,这才是关键!只有安全的茶,讲卫生的茶就是好茶叶!图5⃣️为景德镇的历史名茶“雾里青”,那只大帆船就是三百多年前来景德镇运了许多这种“贡茶”的瑞典商船“哥德堡”号,历经艰辛到了家门口的时候发生了沉船事故,三百多年后打捞上来密封在锡罐中的茶叶竟然还能饮用,
2、你喝过最好的茶是在哪喝的?
美好的回忆不一而足。1987年我从大学毕业,分配到法门寺博物馆工作,因为这里出土了一套唐代皇帝的御用茶器。研究文物需要了解中国茶文化唐代长安词典便开始最初的学习,1988年5月初在结束“法门寺地宫珍宝赴京汇报展”后,5月5日在省博物馆举行“法门寺地宫珍宝首次展出。”汇报展,仅接待两会代表及行内大家,在碑林(省馆)看了展览后,我的大学老师张永禄教授邀我参加编写《唐代长安词典》有关法门寺条目。
我自然踊跃答应,对茶进行初步学习。此后就去南方拜访陈文华等大家,第一次在龙井路中国茶叶博物馆喝龙井茶,我依旧能记得龙井茶在杯中的姿态与滋味,30了,依旧记忆犹新那是周文棠同志招待我们。这个很好喝,此后我们又到了婺源,经陈文华先生介绍,认识了总经理洪鹏。他招呼我们喝“婺绿”,我认识理解了“隽永”的含义,
后来又去武夷山,在福建省博物馆,接触中国第一个茶馆。在武夷山,林治先生招待我们喝铁观音,法门寺出土鎏金银盐台在陕西茶叶流通协会成立大会上后来又去过云南,记得那里茶叶子特别长。直到2004年,陕西茶人联谊会在宁强开会,蔡如桂老先生专门给我送了一黑铁盒装的“秦巴雾毫”,那珍贵的感觉,就像是一款皇后之玺,
其实,这些茶都好,印象极深。但再漂亮的女子,都是人家的媳妇,我的口粮茶,只能是陕茶,记忆最深的还是在紫阳茶叶研究所,程良斌、梅子青二位招呼我们喝的紫阳富硒茶,以后每年我都要通过程良斌先生买一大麻袋紫阳富硒茶。回来,我们分配,偶尔,也会给市上省上主管分送一些,至今紫阳富硒茶,还是我的最主要饮品,在昔日的网易博客,今天的微信账号,我都以“绿茶清香”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