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璧山区 > 重庆市的自然地理,重庆市的自然地理特征

重庆市的自然地理,重庆市的自然地理特征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1-23 06:24:07 编辑:重庆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重庆市的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重庆直辖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部边缘。气候,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宜居城市河流,流经重庆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

重庆市的自然地理特征

2,重庆市主要的自然环境是什么

00:00 / 01:10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重庆市主要的自然环境是什么

3,重庆地形

重庆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中山地占76%,有“山城”之称。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38个区县(26区、8县、4自治县)。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中山地占76%,有“山城”之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长江横贯全境,流程691公里,与嘉陵江、乌江等河流交汇。旅游资源丰富,有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壮丽景观。扩展资料: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重庆既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发祥地, “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在3000余年历史中 ,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参考资料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自然地理

重庆地形

4,重庆市的自然地理特征

域内江河纵横,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749.82万千瓦,地下矿泉水资源属中国三大富庶地区之一.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主要有煤、天然气、锶、铝土、锰、石灰石、大理石、晶石、石膏、石英石、汞、盐岩等38种,其中锶矿储量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位. 重庆立体气候明显,动植物种类繁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众多的山、水、林、泉、瀑布、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大自然的雄、奇、险、幽.特色旅游景点包括长江三峡、山城夜景、大足石刻以及新近开发的武隆芙蓉洞、乌江漂流、奉节天坑地缝等. 此外,重庆的农村地域广阔,农业人口多,农业资源开发极具潜力,同时,劳动力资源也十分充裕,劳动力成本价格相对较低. 2005全年退耕还林还草221万亩,比上年增加61万亩;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14.2平方公里.全市新造绿化林地164万亩,完成三峡库区周边绿化3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0.0%.新建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市级森林公园3个,新增设綦江古剑山-清溪河和城口九重山2个市级风景区. 2005全年新建污水处理厂5座,垃圾处理场6座,新增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分别为92.75万吨/日、515.5吨/日,全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70%和90%.长江、嘉陵江、乌江各断面水质均满足Ⅲ类标准.主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7.1%.全年主城区实测大气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0.073毫克/立方米,降尘量为8.37吨/平方千米?月,空气质量满足良好天数的比例为72.9%,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

5,重庆的地理环境

重庆地处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地图轮廓形似汉字“山”。 重庆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为低山和丘陵相间排列的重庆平行岭谷;东北部靠大巴山和东南部连武陵山两座大山脉。 山地地形面积占重庆的70%,最高的山峰是位于巫溪县的阴条岭(海拔2797米)。 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长江河谷的巴南、綦江、云阳等地达18.5℃以上,东南部的黔江、酉阳等地14~16℃,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城口仅13.7℃,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采用候温法可以明显地划分四季。重庆市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全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中国属高湿区。年日照时数1000~1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为中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仅占全年的35%左右。主要气候特点可以概括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着,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在地形和气候双重作用下,重庆多雾,素有“雾重庆”“雾都”之称。重庆年平均雾日是104天,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年平均雾日只有94天,远东雾都的日本东京也只有55天。重庆壁山区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天,堪称“世界之最”。 截至2012年,重庆已发现矿产68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54种,涵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稀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等矿种。现实优势矿产有天然气、锶矿、煤、铝土矿、锰矿、毒重石、粉石英、石膏、水泥用灰岩、盐矿、地热等。已发现并开采的矿产68余种,约占世界已知矿种的27%,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4种,主要有煤、天然气、锶、硫铁、岩盐、铝土、汞、锰、钡、大理石、石灰石、重晶石等。特别是煤、天然气、铝土矿、盐矿、锶矿、锰矿和钡矿等的储量、品位在中国都有明显优势。 重庆市有维管植物2000种以上,仅号称“巴渝峨眉”的缙云山,亚热带树木就达1700多种,至今还保留着1.6亿年以前的“活化石”水杉及伯乐树、飞蛾树等世界罕见的珍稀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川金佛山,是重庆市的天然植物园之一,有名贵树种30多种,有乔木1000多种,竹类17种,尤以“金山四绝”银杉、杜鹃王树、大叶茶、方竹笋闻名中外。具有原始森林特色的江津四面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颇为丰富。重庆还是中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大面积的山区生长着数千种野生和人工培植的中药材,在中国产量最大的有黄连、五倍子、金银花、厚朴、黄柏、杜仲、元胡等。重庆市有栽培植物560多类,其中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4大类,尤以水稻居首。经济作物名优品种主要有油菜、花生、桐子、生漆、茶叶、蚕桑、甘蔗、黄红麻、烟叶等。果树作物主要有柑桔、甜橙、柚、桃、李等,尤以柑桔最具盛名。重庆地区有各类动物资源380余种,其中野生珍稀动物主要有毛冠鹿、林麝、大灵猫、水獭、云豹、猕猴、红腹锦鸡等;饲养动物有60余种,生猪、羊、牛、兔是优势畜种,荣昌是中国著名的种猪基地,石柱县是中国著名的长毛兔饲养、加工和出口基地。重庆市有江河鱼类120多种,鱼类养殖遍及各区县,长寿湖、大洪湖是重庆的鱼类养殖基地。 (数据统计至2000年) 抗战期间,大量人口内迁,沦陷区1000余万人迁往西南,西北地区,其中有700万人内迁渝川地区,其中迁至重庆地区的达100万人。1944年,重庆市区人口突破百万。1945年抗战胜利时,重庆人口已达至125万余人。抗战胜利后,随着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大量工矿企业、机关学校迁离,重庆人口规模逐步萎缩。但重庆作为西南经济中心的基础已奠定,人口仍保持在百万以上,成为当时全国第七大城市。 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3016.55万人,比上年增加25.15万人。城镇化率60.94%,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3371.84万人。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3,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9.9。 重庆是中国唯一辖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辖4个自治县、1个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的区(黔江区)、14个民族乡。2010年,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937109人。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1769259人。 重庆人口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满族、彝族、壮族、布依族、蒙古族、藏族、白族、侗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羌族、仡佬族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93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有139.8万人,其次苗族约4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重庆市人口的5.8%。域内各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自己的传统习俗。
文章TAG:重庆市的自然地理重庆重庆市自然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