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生平简介孟子资料,1、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就学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1、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2、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3、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2、关于孟子的资料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就学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学成以后,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