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于商丘地区的手工刺绣称“宋绣”。商丘博物馆商丘博物馆新馆位于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西邻华商文化广场,南临华商大道,项目总占地面积110.419亩,总建筑面积2.9万多平方米,展厅陈展面积近8000平方米,这里常年香火不断,每年春节都有庙会,初一到十五热闹非凡,为商丘人世代祈福的祥和之地。
1、商丘有什么特产?
豫东大烧饼一说睢州,不少人会茫然,我也是。其实就是“睢县”,睢县人似乎特别在乎羊肉汤加烧饼,一进入睢县,遍地羊汤馆烧饼店。睢州烧饼在睢州人眼里是最有味儿的烧饼,特别是烧饼上的焦盖儿,是小孩子的最爱,很多小孩儿吃烧饼,只吃焦盖儿,把剩下的给父母吃。对于大人而言,中午点碗羊汤,配上俩烧饼,想吃肉了,在烧饼里夹三两垛子羊肉,
中午下了班儿,傍晚冲过凉,欸~来上一份儿,得劲!即使同处豫东,同一个高炉芝麻烧饼,开封人好用它夹牛肉,吃。柘城、虞城人多喜欢用它来剁子羊肉,食,而在他们最东边的永城,我们却多爱用它夹狗肉,尤其是刚出炉的热烧饼,不论是牛舌状的开花烧饼,还是芝麻盖的圆烧饼,再手撕上几块有肥有瘦的五香卤狗肉,朝烧饼里一夹,那滋味儿,真是带劲哩狠。
2、商丘的地标性建筑有哪些?
大型城雕“商”字“商”字广场大型城雕“商”字,坐落于商丘城市主干道神火大道与南京路的交会处,于1997年6月落成,是商丘市区的重要标志,如今,广场四周高楼林立,发展成为商丘新的城市中心,“商”字广场也成为商丘市最著名的地标。“商”雕塑是根据甲骨文“商”字造型进行变异、取舍和夸张,由两个垂直交叉的“商”字呈鼎字形设计而成,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看都是相同的,气势巍然屹立,既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底蕴,又寓意商族在这里起源,商业从这里开始,先商民族在这里繁荣兴盛,
同时,也寓意商业乃国之大业,民之大计。同时,这个“商”字通体红色,又象征着这里是火的发源地,近看,我们会发现“商”字雕塑上有许多纹饰,精致细腻、耐人寻味。人民广场·毛主席塑像人民广场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商丘市区最繁华的商业区域,广场周围环绕着百货大楼、工贸中心、商丘汽车站、新华书店、土产大楼等,广场中心的毛主席塑像是商丘城市的不朽记忆,
1968年9月29日,由当时的“商丘地区革命委员会”和“商丘市革命委员会”联合承建,为铁质铸成;1990年9月9日,中共商丘市委、商丘市人民政府,在原址重塑;2003年12月,由商丘市润丰陵园殡仪有限公司捐资修葺。人民广场不仅是市区最早的繁华区域,也是广大市民休闲的场所,毛主席塑像正面镌刻着毛体“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塑像虽然是“文革”时代的产物,却记载着商丘人民对毛泽东同志的深情厚意以及人民广场演变的历史,已屹立于商丘人心中,商丘古城·城门古城城门楼位于睢阳区的商丘古城是明代建筑,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古城为城堡式建筑,俯瞰全城,甚为壮观,城门为拱券式,东门曰“宾阳”,南门曰“拱阳”,西门曰“垤泽”,北门曰“拱辰”。
南北城楼均于1989年重修,为歇山重檐式建筑,分上下两层,坐落在古城中轴线上,雄伟壮观,登城楼远望,内可看古城全貌,外可观城湖美景,一直是商丘人常来常往的去处。“拱辰门”是古城的北门,也是从市区进入古城最便捷的通道,人们亲切地把那里称作“北门口”,是无可替代的古城标志,华商文化广场·阏伯台阏伯台位于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
据传说,上古时,帝喾之子契在此为火正,一是管理火种,以便人们可以随时取到火;二是祭祀火星并观测火星的运行,以便及时地告知人们防灾避祸并适时地播种收割,久而久之,火正契被称为“阏伯”。契死后,人们在他生前观测的高地上葬之,后人称之为阏伯台或火星台、火神台,现存阏伯台建筑群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精美别致,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