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苏东坡的老家就在石家庄市的栾城区。河北的数家藩镇一直是唐朝后期统治者的心头病,也是国家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河北的藩镇独立,其实源于郭子仪与唐代宗的急于求成,最终导致藩镇问题的不断扩大,成为了唐朝最大的催命符,外辱的不断入侵,唐朝权威尽丧。
1、唐朝时期石家庄什么样?
唐朝时期,石家庄市所属地区,也是全国数得着物产丰富,人文荟萃之地。我们都读过不少苏軾苏东坡的不少诗词文章,唐朝时期苏东坡的老家就在石家庄市的栾城区。这不是高攀,先看苏轼的墓志铭,“苏自栾城,西宅于眉”就有记载,苏轼父子三人並称“唐宋八大家”,对栾城祖籍有很深的感情,每有文章,落款“赵郡苏氏”,再盖上“赵郡苏氏”印章。
(当时栾城属赵州管),苏轼弟弟苏辙,被朝廷封为“栾城县开山伯”,並且把自己的文集直接命名“栾城集”。这都缘于唐时苏东坡的十世祖苏味道,苏味道是唐初文章“四大家”,曾两度为相。因为官不好决断,被人称为苏“模棱”,成语“模棱两可”出自此处。还有成语“火树银花”也出于苏味道的诗句,后苏味道眨官眉州剌史,丢下二儿子于四川眉州,就是苏苏东坡在四川的先人。
2、唐朝后期为什么无法彻底解决河北几个藩镇割据的问题?
谢谢邀请,河北的数家藩镇一直是唐朝后期统治者的心头病,也是国家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数代皇帝,只要国家有余力莫不是希望彻底解决河北藩镇问题,可是,国家糟糕的财政以及朝廷的反复无常。最终导致藩镇问题的不断扩大,成为了唐朝最大的催命符,具体来说,造成这样局面有以下几点:1、朝堂内部宦官乱政,党政不断。宦官乱政造成政治动荡,皇帝自己身家性命尚且无法保证,他又怎么会有意志对抗强藩,
朝廷里面牛李党争,造成朝令夕改。即使其他外部的藩镇有为了功名利禄愿意帮助唐中央朝廷征讨北方割据藩镇的,也要当心被朝廷“今天当宝,明天成草。”2、北方割据藩镇势力最强,兵马最精,唐玄宗时期,土地兼并严重。依靠均田制建立的府兵制已经失去了经济基础,募兵制应运而生。募兵导致财政支出的加剧,其结果主要表现为两点:(1)军事总兵力的下降,守外虚内成为必然选择,
(玄宗时期,全国总兵力仅仅为50万。大部分都集中在边境地区),(2)也是因为财政的问题。为了减轻中央的财政负担,各地藩镇逐渐获得了财政自主权,出现了“恩威皆自节度使,只知将军不知唐”的结果,反观唐朝中央政府,甚至连可用之兵都没有。唯一一支军队“神策军”也就是仪仗队,打仗只能依靠其他的藩镇,致使藩镇的气焰愈加嚣张。
3、藩镇独立传统已经形成,攻守共进退,河北的藩镇独立,其实源于郭子仪与唐代宗的急于求成。贼首安禄山、史思明死后对于他们所立的节度使采取绥靖政策,最终导致藩镇尾大不掉,并且相比于唐朝中央朝廷,独立的藩镇都处于劣势。所以大部分时候河北的藩镇都处于“自己窝里斗,敌人来了就同仇敌忾”,唐朝中央政府对河北用兵取得大的优势都是河北藩镇自己祸起萧墙,失败也是因为这些节度使们回过味来,再次联合在一起。
4、外辱的不断入侵,唐朝权威尽丧,唐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既有其辉煌,同时也埋下了祸根。唐朝的开发态度,以及好战性令其与周边很多国家都有矛盾与交流,强盛的时候自然是万邦来朝,衰败的时候也是群狼窥伺。安史之乱前,唐朝便于前突厥和后突厥争斗多年,后来又先后有南诏、回纥与吐蕃入寇。惨烈的时候唐朝国都长安都三次陷落,
3、河北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河北历史名人,书写几位如下:孙毅(1904—2003),河北廊坊人,开国中将。毕业于河南陆军军官学校,中共七大代表,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中央军委出版部部长,总参谋部顾问,杨秀峰(1897—1983),河北迁安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教育家,我国公安政法战线杰出的领导人之一。